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年第5卷第10期

痘疮样型副银屑病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痘疱样型副银屑病诊断治疗1病历摘要患者,男,20岁,因面部﹑躯干﹑四肢起丘疹﹑水疱﹑鳞屑3个月于2007年2月来我院就诊。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面部﹑躯干﹑四肢皮肤出现绿豆至黄豆大小丘疹﹑丘疱疹,呈淡红色和红褐色,表面有稀薄鳞屑,轻微瘙痒,掌跖部和口腔黏膜无累及。到天津某医院就诊,诊断......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痘疱样型副银屑病 诊断 治疗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20岁,因面部﹑躯干﹑四肢起丘疹﹑水疱﹑鳞屑3个月于2007年2月来我院就诊。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面部﹑躯干﹑四肢皮肤出现绿豆至黄豆大小丘疹﹑丘疱疹,呈淡红色和红褐色,表面有稀薄鳞屑,轻微瘙痒,掌跖部和口腔黏膜无累及。到天津某医院就诊,诊断为银屑病,给予药物治疗(药名不详),效果不明显。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有局部刺激史及外伤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皮肤科检查:面部躯干四肢近端可见淡红色和红褐色圆形丘疹,散在分布,不融合,边界不清,部分可有破溃及坏死后结痂,无触痛(图1)。辅助检查:B超提示肝、胆、脾、双肾未见异常。血常规及肝功能、肾功能、血糖正常。活检病理结果:表现有角化不全,表皮内水疱形成,棘层内少许坏死细胞,基底细胞液化,真皮血管周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图2)。临床诊断:痘疮样型副银屑病治疗:给予口服 VitE 300 mg/d,泼尼松 30 mg/d,氯雷他定10 mg/d,左氧氟沙星200 mg bid,外用维A酸软膏。2周后皮损基本消退,亦无新发皮疹出现,继续治疗10天后病情稳定,泼尼松逐渐减量,6周后停药。门诊随诊。现已停服泼尼松 2个月,随诊未见复发,临床痊愈。

    2  讨论

    本病最初在1902年由Brocq描述,命名为副银屑病[1],也称类银屑病,是一组病因不明的红斑、丘疹、浸润、鳞屑性皮肤病。一般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点滴型、斑块型、苔藓样型及痘疮样型副银屑病四种类型。痘疮样型副银屑病又称急性痘疮样苔藓状糠疹(PLEVA),此型罕见[2]。本病病因不明,系血管炎或副银屑病尚未确定,与银屑病无任何联系。好发于青壮年,起病急,皮疹陆续出现,呈多形性,有红斑、丘疹、斑丘疹、水疱、脓庖、坏死、结痂,状如丘疹坏死性结核疹,表面覆盖鳞屑,多分布于躯干、四肢,不累及掌跖部和黏膜,预后留有光滑而凹陷的瘢痕。部分病人可伴有乏力、发热、光节痛及淋巴结肿大。病理特征显示急性炎症和灶性坏死在发疹初期,表皮细胞显示水肿变性,表皮内有水疱形成,可产生表皮坏死,真皮内可见淋巴细胞性血管炎的变化[2]。本例患者症状、体征及皮肤病理均符合急性痘疮样苔藓状糠疹的诊断。首诊医院误诊为银屑病非常遗憾。临床诊断上需与银屑病、慢性苔藓样糠疹、淋巴瘤样丘疹病、丘疹坏死性结核疹等疾病鉴别[3]。

    本病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案,现多用抗生素﹑抗组胺药﹑大剂量维生素﹑类皮质激素等治疗,治疗周期较长。其他方法如药物雷公藤、氨苯砜、甲氨蝶呤等以及物理治疗,PUVA、UVB、浅层X线均取得一定疗效,但远期效果仍不肯定[4]。糖皮质激素对本病有效,但一定要规则用药,逐步减量,以免复发。本例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在随访期间未见复发。目前通过中西医结合、光化学治疗等综合方法治疗此病,防止复发,仍在探讨之中。

【参考文献】
  1 陈锡康.实用皮肤组织病理学.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4,151-153.

2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72-774.

3 王成波,姜晓东.急性痘疮样苔藓状糠疹1例.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6,22(2):113.

4 刘玲,何梨.PUVA、UVB配合复方昆明山海棠治疗副银屑病46例疗效观察.临床皮肤科杂志,2002,12:26.

(编辑:杨 熠)


作者单位:610041 四川成都,成都三六三医院皮肤科(△病理科,*特检科)

作者: 周开华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