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8年第6卷第2期

生脉散加味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生脉散加味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病毒性心肌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能量合剂静脉输注,口服辅酶Q10和病毒灵,治疗组150例,相同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生脉散加味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生脉散加味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0例病毒性心肌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能量合剂静脉输注,口服辅酶Q10和病毒灵,治疗组150例,相同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生脉散加味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心电图的变化。结果 生脉散加味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纠正异常心电图、降低血清心肌酶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 生脉散加味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药物。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中药疗法;生脉散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近年来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多发于儿童和青壮年,部分甚至造成心脏扩大、心脏功能减退、心律失常等终身性疾病,严重危害着儿童及青壮年的身心健康。我们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益心气、养心血的生脉散加味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潍坊市寒亭区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成人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照1995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拟定的标准。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照1984年九省市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协作组修改的标准以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诊断治疗标准。选择急性病毒性心肌炎1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0例,男64例,女86例,年龄5~43岁,平均19岁;病程5~90天,平均78.5天;心电图异常有早搏者81例,窦性心律不齐者48例,窦性心动过速者19例,窦性心动过缓者16例,房室传导阻滞者27例,束支传导阻滞15例。对照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6~44岁,平均21岁;病程6~91天,平均79.6天;心电图异常有早搏者15例,窦性心律不齐者12例,窦性心动过速者6例,窦性心动过缓者1例,房室传导阻滞者4例,束支传导阻滞者2例,治疗前两组患者来源、性别、年龄、病程、心电图异常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三磷腺苷20 mg,肌苷200 mg,维生素C 2.5 g溶于10%葡萄糖溶液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口服辅酶Q10 40 mg,病毒灵100 mg,每日3次,2周为1个疗程,连用2~3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生脉散加味口服(组成:太子参15 g,生黄芪20 g,五味子15 g,麦冬20 g,肉苁蓉15 g 瓜蒌15 g,丹参30 g,甘草l5 g,莲子15 g,琥珀粉4 g等),每日1剂,分2次服,7天为1个疗程,连服2~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观测记录心悸、胸闷、气短、咽部充血等指标;(2)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观察心脏情况;(3)血清心肌酶检测。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订的标准。临床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各项检查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值改善60%以上,心电图、血清心肌酶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值改善30%~60%,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有一定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值改善<30%,实验室检查无改善。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治疗组(150例)临床治愈39例,显效63例,有效4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7.3%;对照组(30例)临床治愈4例,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两组比较用χ2检验,总有效率χ2=14.3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单项症状:如心悸、胸闷、气短、乏力、咽红等进行诊疗结果分析比较,138例心悸患者中痊愈68例,显效21例,有效4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6.49%。治疗组中心悸、胸闷、乏力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χ2检验均>9.31(P<0.01),而气短、咽红等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检验均<0.67(P>0.05),结果见表1。

    2.2  心电图疗效分析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心律失常的疗效标准,治疗组中早搏、窦性心律不齐总有效率分别是77.8%和77.1%,对照组分别为53.3%和50.0%,两组χ2检验分别是3.93和4.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窦性心动过速总有效率89.5%,明显优于对照组(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8,P<0.01)。关于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由于对照组样本量较小,没有可比性,故未做对比分析,结果见表2。表1  两组单项症状治疗结果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5表2  两组心电图疗效分析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P<0.01

    2.3  生脉散加味对血清心肌酶的影响  治疗组治疗后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对照,分别为P<0.05、P<0.01、P<0.01、P<0.01;与对照组对比,除AST P>0.05,其余分别为P<0.05、P<0.0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生脉散加味有降低病毒性心肌炎血清心肌酶的作用,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疗前后心肌酶测定结果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

    3  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根据其临床特点,在中医学中散见于心悸、虚劳、胸痹等篇中,从中医发病学角度看,系因正气虚弱,外邪内侵,由口鼻或卫气分伤肺及心,以致心系气阴两虚,则气行不利,血运不畅,从而出现心悸、气短、乏力、脉细弱等气阴两虚之证和胸闷、胀痛、痛有定处、善太息等气血淤滞等证候。基于这一病机,故给予益气养阴、开郁通阳之法,方中以太子参、黄芪、莲子、甘草等药补益心气,肉苁蓉、瓜蒌鼓动心阳。麦冬、五味子、丹参等滋阴养血通脉,琥珀、五味子安神补养心肌,使受损的心脏得以康复。

    通过临床研究证实,生脉散加味具有增强机体抵抗力、调节免疫功能、促进受损心肌恢复的作用,在改善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症状、纠正异常心电图、降低血清心肌酶谱等方面都有明显疗效,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理想药物。


作者单位:261100 山东潍坊,潍坊市寒亭区人民医院

作者: 王浩廷,付效国,王 琳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