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8年第6卷第3期

一次性挂线对口浮线引流治疗马蹄型肛周脓肿的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治疗马蹄型肛周脓肿的有效方法。方法对40例马蹄型肛周脓肿患者行一次性挂线对口浮线引流。结论一次性挂线对口浮线引流治疗马蹄型肛周脓肿能达到一期治愈的目的。【关键词】肛周脓肿。...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治疗马蹄型肛周脓肿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40例马蹄型肛周脓肿患者行一次性挂线对口浮线引流。结果 术后均痊愈,无肛门畸形、大便失禁及复发等并发症。结论 一次性挂线对口浮线引流治疗马蹄型肛周脓肿能达到一期治愈的目的。

【关键词】  肛周脓肿;挂线;浮线引流


    马蹄型肛周脓肿起病快、发展迅速,愈早处理愈好。若仅行单纯脓肿切开引流,不处理内口及感染的肛腺,将会形成复杂性肛瘘,需二次手术,治疗周期长,增加患者痛苦。我科自2003~2006年采用一期切开挂线对口浮线引流治疗马蹄型肛周脓肿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中男35例,女5例,年龄18~68岁,疗程3~14天,其中半马蹄型脓肿30例,全马蹄型肛周脓肿10例。临床表现为肛旁剧烈疼痛,部分伴有畏寒发热,大便及小便困难。

    1.2  治疗方法  腰俞麻醉后,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马蹄型肛周脓肿的内口,绝大部分位于肛管后中线附近的肛窦,这是肛腺感染所决定的。根据这一原理,在内口对应的后侧肛缘靠肿胀一侧做放射状切口,直达脓腔,排出脓液,彻底分离脓腔纤维隔,用球头探针沿脓腔顶部探查,在距直肠最薄弱处穿出,引出橡皮筋,沿橡皮筋切开表面的皮肤及皮下组织,肛直环处紧线,清除脓腔内腐烂组织,适当延长切口外侧,修剪切口呈外宽内窄之漏斗型,充分引流。在主切口一侧或两侧的脓腔远端肛缘外1.5 cm处做放射状辅助引流口作对口引流。在引流口与主切口用橡皮条挂浮线引流。用双氧水及生理盐水冲洗脓腔,切口内置碘仿纱条止血引流,塔型纱条加压,宽胶布包扎固定。术后处理:使用抗生素1周左右,控制大便2天,每日予以中药熏洗坐浴,换药,对口处牵动浮线,用生理盐水冲洗即可,1周后拆除浮线。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制定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创口愈合,随诊2年内未复发。好转:症状及体征改变,创口未愈。未愈: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

    2.2  治疗结果  术后住院20~30天,平均24天,40例均治愈出院,术后无肛门畸形、肛门失禁并发症。随诊2年内未复发及肛瘘形成。

    3  讨论

    马蹄型肛周脓肿由于脓腔范围大,正确处理内口和保证引流通畅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肛腺走行方向和穿行范围对肛周脓肿的形成和传播起主导作用。马蹄型肛周脓肿系肛管后部肛腺感染。感染灶穿过Minor间隙,亦可向上蔓延至Courtney间隙,凭借张力,脓肿可向一侧或两侧坐骨直肠窝扩散。形成单侧或双侧的坐骨直肠窝脓肿。彻底清除感染内口及保证引流通畅是根治肛周脓肿和防止后遗肛瘘的关键[1]。根据腺源学说,避免了盲目探查内口甚至人为制造假内口。采用主口挂线,橡皮筋挂线具有慢性勒割、物理刺激、引流和保护肛门功能的作用,橡皮筋的松紧要适当,脓腔炎性浸润严重时挂线宜松,反之宜紧,脓腔距肛门近时宜松,反之宜紧。对口浮线引流既可保证引流通畅,又可减轻换药时的疼痛,防止切口皮肤过早愈合,避免术中过多损伤组织,术后创口小,恢复快。术后换药时,保证引流通畅,及时修剪创面,保持创面平整和肉芽新鲜,引流条填塞伤口要到位,使肉芽由基底部逐渐生长[2]。适时抽动橡皮筋,防止内口过早粘连,同时帮助脓液排出,如挂线较松,术后一周紧线一次,一般橡皮筋于术后10~15天能自行脱落。

【参考文献】
  1 张东铭,杨玉成.盆底与肛门病学.贵阳: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35.

2 康凯,郭耀辉.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68例临床分析.中国肛肠病杂志,2007,27(12):23.


作者单位:421001 湖南衡阳,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肛肠科

作者: 汤国辉,伍洲颂,邓秋林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