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8年第6卷第5期

血液标本的质量管理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临床检验的目的是为临床提供准确的实验数据,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在检验医学中必须坚持全面质量控制,全面控制包括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三个阶段。在实验误差中实验前误差占总误差的70%,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血液标本因素是影响临床分析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为此,对血液标......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临床检验的目的是为临床提供准确的实验数据,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在检验医学中必须坚持全面质量控制,全面控制包括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三个阶段。在实验误差中实验前误差占总误差的70%,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血液标本因素是影响临床分析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为此,对血液标本的质量管理尤为重要。

【关键词】  血液标本;质量管理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检验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在检验医学中必须坚持全面质量控制和全过程质量控制。全过程质量控制包括实验前(分析前)、实验中(分析中)和实验后(分析后)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在实验误差中实验前误差占70%,因而实验前质量保证对减少实验误差显得尤其重要[1]。为了取得准确的、可靠的检验结果,必须取得高质量的标本。《礼记》载“君子慎始,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高质量的标本是高质量的检验的第一步。标本的质量管理包括标本收集、处理、贮存和运输等,因而能否正确地、规范化地采集和处理标本,是能否做到实验前质量保证的重要内容。在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是应用最多的标本,血液标本的好坏是影响临床分析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为此,对血液标本的质量管理尤为重要。

    1  血液标本的采取

    1.1  体位  应采取正确的体位,严格操作与消毒。比如血细胞参数的影响,以卧位为基线与坐位相比,有10项参数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卧位到坐位各指标逐渐升高,平均升高8.99%。红细胞(RBC)、白细胞(WBC)、淋巴细胞等小型细胞数(W-SC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红细胞压积(HCT)等6项变化尤为显著,平均上升11.63%,与血浆总量成负相关,最高上升22.7%[2]  。生化指标也不例外,以卧位为基线与坐位相比,32项生化指标中其中有25项生化检验结果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3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

    1.2  静脉采血  应用最多的采血方式。常用的静脉为肘前静脉、腕背静脉,小儿和新生儿有时用颈静脉和前囟静脉。

    1.3  动脉采血  主要用于血气分析时。常用的动脉为股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和脐动脉。

    1.4  毛细血管采血  适用于仅需微量血液的试验或婴幼儿。常用部位为耳垂、指端,小儿有时为大趾和足跟。采血针刺入皮肤深度应为2 mm(<2.5 mm),采血局部应无炎症、水肿等。

    2  血液标本类型

    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分为血清、血浆和全血3种。血清和血浆为临床常用,除前者不含纤维蛋白原外,其余多数化学成分无差异;全血只有在红细胞内成分与血浆成分相似时才用;做血气分析、血红蛋白电泳等检查时用全血,一般临床化学分析多不用全血。

    3  血液标本的处理

    血液标本采取后应尽可能早地自然地使血清(浆)从与血细胞接触的全血中分离出来。一般应于采血后2 h内分离出血清或血浆。

    3.1  血清  标本离心前一般应令其自行凝集,不可用木棍等剥离凝血块。通常于室温(22 ℃~25 ℃)放置30~60 min,血标本可自发完全凝集;冷藏标本凝集缓慢,加促凝剂时凝集加快(标本采集后应轻轻颠倒混合5~10次,以确保促凝剂作用)。

    3.2  血浆  需用血浆标本时,必须使用含抗凝剂的血液标本收集管,而且采血后必须立即轻轻颠倒采血管混合5~10次(以确保抗凝剂发挥作用),5~10 min后即可分离出血浆。

    3.3  标本采集现场  在确保采血量准确的情况下,不同的标本需用不同的试管。由于试管使用不当或试管不洁,而造成检验结果不可信,甚至无法检验的事例并不鲜见。严格地讲,并非所有的生化检验项目都适合使用塑料管,血液标本采集后试管必须加塞,管口向上,垂直放置,以减少试管中血液的振动,促进血凝完全,防止标本蒸发、污染和外溅等。已收集血液标本,本应温和地处理,要防止因操作幅度过大,所造成的溶血,溶血可使很多检查项目受到影响,其中影响最为严重的是:乳酸脱氢酶、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钾和血红蛋白。

    3.4  标本运送  全血标本应尽快从采血现场运送至实验室,最好不要超过2 h,尤其是采血室温度>22 ℃时更应注意。如果运送距离较远,特别是因分析物稳定性有影响,必要时可于采血现场分离出血清或血浆后,再送往实验室;标本运送过程中要注意标本的包装、温度要求、处理方法等,要确保分析成分的稳定性;标本管在运送过程中要保持管口封闭、向上垂直放置。

    3.5  离心  血清或血浆与接触的血细胞和凝块的分离应在采血后尽快(2 h内)完成:(1)离心时间和相对离心力(RCF): 临床化学分析血液标本离心时,RCF(1 000~1 200)×g,离心时间为5~10 min。(2)温度控制离心: 离心时产热不利于分析物稳定,临床化学分析血液标本离心时必须采用温度控制离心机。一些温度依赖性分析物(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环腺苷酸、儿茶酚胺等)应在4 ℃分离;无特殊温度要求的分析物,离心温度应设定在20 ℃~22 ℃;温度低于15 ℃可以人为地使血钾测定值增高;冷藏运送的标本必须在要求的温度下离心。(3)分离的血清或血浆的贮存:实验室的温度和血清或血浆的贮存温度、时间,是分析物稳定性和测定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参数:①于22 ℃~25 ℃,血清或血浆的保存不超过8 h;②实验于8 h内不能完成时,血清或血浆应置2 ℃~8 ℃保存;③48 h内不能完成的实验项目,或分离的血清或血浆需贮存48 h以上时,应于-20 ℃保存;④标本不可反复冻融(只能冻融1次),且不可贮存于无霜冰箱(可造成样品温度变化);⑤离心后分离凝胶(凝胶屏障)上面的血清可保存2~5天(亦有报道4℃可贮存24 h),但必须保证凝胶的完整性;但应用非凝胶分离物质时,离心后必须立即将血清或血浆移出。⑥血清或血浆必须保存于密闭的试管中[4] 。

【参考文献】
  1 丛玉隆,张海鹏,任珍群.血液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因素—标本的采取及其控制.中华检验医学杂志,1998,21(1):1140.

2 李素珍,林福喜,李杰,等.体位改变对血细胞的影响.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2,17(6):369-371.

3 李素珍,林福喜,沈波,等.人体位改变对32项生化指标影响的 研究.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2):107-10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血站部分).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9.


作者单位:236645 安徽太和,太和县中医院检验科

作者: 李子胜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