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8年第6卷第5期

强直性脊柱炎61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提高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认识,对61例AS患者从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临床观察。方法61例AS患者中男57例,女4例,病程6个月~10年,平均4。结论本病应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使病情及时得到控制,以免造成畸形及残疾。【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提高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认识,对61例AS患者从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临床观察。方法 61例AS患者中男57例,女4例,病程6个月~10年,平均4.66年。均采用了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结果 61例中均有症状、体征、X线、化验改变。结论 本病应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使病情及时得到控制,以免造成畸形及残疾。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非甾类抗炎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以往报道不多,近年来由于对本病认识的提高,发病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本文对61例A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合文献重点对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按照1987年《中国百科全书·风湿病学》中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应有X线证实的双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并至少有下述一项的临床条件:(1)腰椎三个方向的活动(前弯、侧弯、后伸)受限;(2)腰、背、腿痛或有疼痛病史;(3)胸廓扩展在第4肋间隙测量<2.5 cm。

    1.2  一般资料  本文61例均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其中男57例,女4例,男∶女=14.25∶1。发病年龄11~43岁,平均年龄为23.9岁,多见于20~25岁,所有病例发病均缓慢,病程6个月~10年,平均4.66年。

    1.3  临床表现  大多数患者均以长期腰腿痛为主诉,多方面求医及对症治疗不愈且逐渐加重,最后进一步检查而确诊。初发部位常在膝关节及髋关节处,患者下蹲、弯腰、行走困难,夜间疼痛加重。57例弯腰受限,前弯、侧弯及后伸均明显障碍。61例均累及骶髂关节。

    X线表现:61例均有骶髂关节的X线表现,100%有骶髂关节间隙模糊,47例(77.0%)间隙变窄,39例(63.9%)有腰椎改变,11例(18.0%)脊柱呈竹节样改变,9例(14.8%)有髋关节间隙变窄或融合(表1)。其他受累关节见表2。

    实验室检查见表3,其中血沉增快56例(91.2%),多在40 mm/h左右,最高达170 mm/h,经治疗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类风湿因子(RF)有3例阳性,滴度在1∶40以下。球蛋白检查44例,有22例(50.0%)升高。39例查免疫球蛋白,IgG升高24例(61.5%),IgA升高9例(23.1%),43例查C反应蛋白,阳性者16例(37.2%)。表1  本组患者X线表现 表2  61例AS关节受累部位表3  AS实验室检查结果
    2  讨论

    2.1  病因  本病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与HLA-B27似有密切关系,文献报道HLA-B27阳性率达83.3%~95%,本组有15例做了此项检查,13例为阳性,占86.7%。AS患者一级亲属患AS危险性可达24.6%~35%。本组病例有6例(9.8%)有家族史,低于上述报告。国内施氏所报告的114例男性AS患者中有102例有泌尿系感染,本组患者11例有急、慢性腹泻(18.0%),3例(4.9%)有咽峡部感染,1例出现尿路刺激症状(1.6%)。

    2.2  诊断  (1)以往将许多关节痛都认为是类风湿关节炎(RA)的各种变异型,特别是将有脊柱改变者看做是中心型RA。延误诊断的主要原因是对AS认识不足,AS应视为独立疾病,不同于RA,其特点为RF阴性,有骶髂关节X线改变,且有发展为脊柱炎的倾向,临床最初受累的关节为下肢大关节,渐可出现腰骶部疼痛。本文有19例(31.1%)在早期误诊为RA,其中7例有脊柱改变诊断为RA中心型。(2)AS通常好发于男性青少年,男∶女=3.20∶1,本文男∶女=14.25∶1,与文献相符。年龄在11~43岁,其中20~25岁者占40例(65.6%),与国内外文献报告一致。本病常以腰腿痛误诊为腰肌劳损、椎间盘脱出、风湿性肌病等。本组有21例均因腰腿痛而久治不愈。所以对青年男性有腰腿痛者应考虑到AS的可能性,并做相应的检查。(3)骶髂关节的X线表现是AS的主要诊断依据,应特别注意其特征:骶髂关节面模糊、不规则、间隙增宽或变窄,骨缘硬化,最终发生关节融合。本文61例均有不同程度上述改变。此外尚需注意早期脊柱X线改变,本文11例均有典型竹节样脊柱改变,说明已进入晚期,特别应强调的是髋关节的受累,该部位是全身的中轴关节,此关节强直可使患者下蹲、坐位、站立活动受限,是造成患者丧失工作能力及生活能力的最主要原因。本组患者有9例(14.8%)两侧髋关节有不同程度受累,骶髂关节的改变是诊断的必要条件,而髋关节是否受累是判断预后的主要条件。(4)实验室检查:RF是鉴别RA与AS的主要依据之一,本组61例均进行了RF检查,3例为阳性。但此3例其他方面均符合AS的诊断,且RF滴度均在1∶40以下,故最后仍诊断为AS。文献报告约2%的正常人RF可为阳性,并随年龄的增长阳性率也增加,老年人阳性率高达5%~30%。所以不能仅仅因RF阳性而否定AS的诊断。血沉增快、γ-球蛋白及IgG增高,均提示有活动性病变,本组三项异常者分别为91.2%(56/61),50%(22/44),61.5%(24/39)。经治疗病情平稳后,上述指标均有一定程度下降。

    2.3  治疗应根据不同时期重点进行治疗  (1)急性期患者以发热、关节肿痛明显,血化验急性时期指标明显增高。此时治疗主要为消炎止痛。因患者常有炎症病灶未控制,可给予抗生素10~15天。非甾体类药物(NSAIDs)常用的有布洛芬、芬必得、消炎痛、阿西美辛、扶他林、炎痛喜康等,因均可抑制前列腺素(PG)的产生,故均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刺激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阿西美辛是消炎痛的前体,经肝脏作用后转变成消炎痛,故胃肠道刺激较小,患者可长期耐受。(2)为进一步控制病情发展,可采用改变病情的药物:①柳氮磺胺吡啶(SSZ),是磺胺吡啶与5-氨基水杨酸的偶氮络合物,有抗炎作用、免疫调节作用及抗叶酸代谢作用等,且不良反应轻微,长期用药耐受性好,本文61例病例,有43例服用该药,能坚持服用1~2年者效果更佳。②甲氨蝶呤(MTX)为拮抗剂,其控制AS病情发展的机制尚不清楚,但临床观察MTX加SSZ联合治疗AS一个月以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SSZ。③雷公藤多甙片30~60 mg/日,对控制病情发展亦有明显作用,但常引起白细胞减少。(3)关于激素治疗:不主张长期应用。笔者认为在病情活动时,如关节明显肿痛伴积液时,可加用小剂量激素能迅速控制症状,有利于病情恢复。如服强地松10~15 mg/d或地塞米松0.75~1.5 mg/d。当急性期过后,逐渐停用。关节腔积液也可作关节腔穿刺,在抽出液体同时注入利美达松注射液1~2 ml或去炎松A 10 mg,可立即减轻症状,加速积液吸收。对关节肿痛明显的患者也可静脉滴注利美达松,本文有2例患者病情较重,不能活动,给予生理盐水100 ml加利美达松1 ml静滴后几个小时即能下床活动。利美达松注射液(含氟美松2.5 mg)是氟美松棕榈酯的脂质体制剂,氟美松棕榈酯作为一个活性物质的前体,在体内经酯酶的作用缓慢的水解生成具有活性的代谢物氟美松从而产生持久的消炎作用。(4)急性炎症控制后要进行适当活动来改善受损部位的功能,要鼓励患者参加活动和工作,户外活动的工作较室内坐而不动的工作为佳,如打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等,体操疗法:广播体操、各种迪斯科、太极拳等,每天应坚持锻炼。(5)晚期患者关节畸形,病情稳定,功能障碍可行手术治疗。

    总之,本病应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使病情及时得到控制,使病变不继续发展,以免造成畸形及残疾。


作者单位:113006 辽宁抚顺,石化总医院

作者: 郑连玉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