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8年第6卷第5期

髂骨包虫病2例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髂骨。诊断。现将我院收治2例髂骨包虫病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6cm,局部无红肿,质软,活动度差,轻度压痛,左侧髋关节屈曲活动受限,活动时,髋关节疼痛。...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髂骨;骨包虫病;诊断;治疗

    包虫病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骨包虫病较少见。由于其发病率低,据文献报道约占包虫病的0.5%~4.0%,又加之骨包虫病在影像学上和结核肿瘤鉴别困难,故往往对其认识不足,极易误诊。现将我院收治2例髂骨包虫病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病例1,患者,女,36岁,牧民,有牧区生活史。以左侧髋部痛性包块6个月收住院,入院查体左侧髋部可及包块大小15 cm×16 cm,局部无红肿,质软,活动度差,轻度压痛,左侧髋关节屈曲活动受限,活动时,髋关节疼痛。左侧下肢肌力皮肤感觉正常。X线片提示左侧髂骨可见多个囊性大小不等低密度影,考虑骨囊肿。CT、MRI示髂骨呈囊状膨胀性骨破坏,骨结构紊乱,皮质尚完整,灶内呈现低密度,可见混杂沙粒状高密度影(图1),诊断为左侧髂骨包虫病。手术见髂骨上部外侧有一巨大的包虫囊,内有多清亮液体,髂骨上半部有多个包虫囊及子囊,髂骨骨质破坏,手术将之切除,髂骨病变在非负重区未植骨重建。术后病理诊断:棘球蚴骨包虫病。术后口服阿苯达唑治疗,随访1年未复发。

    病例2,患者,男,39岁,有牧区生活史。以右侧髋部疼痛,行走、负重时加重伴右侧下肢活动受限收住院。查体右侧髋部轻度压痛,局部无红肿,右侧下肢被动活动正常,主动活动受限,活动时,髋关节疼痛加重。右侧下肢肌力、皮肤感觉正常,X线片提示右侧髋臼及髂骨可见多个囊性大小不等低密度影,考虑动脉瘤样骨囊肿。CT髋臼髂骨呈囊状膨胀性骨破坏,骨结构紊乱,皮质尚完整,灶内呈现低密度,可见混杂沙粒状高密度影(图2),查Casoni试验(++)。诊断为髂骨包虫病。手术见髂前下嵴下 7 cm膨胀性增大,骨皮质菲薄,可见多个包虫囊,病变累及髂骨髋臼,手术将其切除,骨水泥重建。术后病理诊断:棘球蚴骨包虫病。术后口服阿苯达唑治疗,随访3年未复发。

    2  讨论

    包虫病是人类感染棘球绦虫的幼虫所致的疾病。新疆包虫病感染率居全国之首。棘球蚴对人体的危害以机械性损害为主,取决于棘球蚴的体积、数量、时间和部位。骨包虫病的临床表现视寄生部位、囊肿大小以及有无并发症而异。寄生于骨内的包虫囊对人体骨骼具有很大破坏作用。由于潜伏期长,早期可毫无自觉症状,而出现症状后,一般骨骼已受到很大破坏。多数患者在发生局部疼痛性包块或病理性骨折之后才就诊。早期诊断困难。骨包虫常发生在血运丰富的松质骨或长管骨的干骺部,以脊柱、髂骨、股骨近端、远端等为常见,骨包虫病没有纤维包膜,其沿着骨髓腔向骺板、关节软骨方向生长,若穿破骨皮质或关节软骨可导致病理性骨折或脱位,还可在周围软组织形成继发性包虫囊肿[1]。

    髂骨包虫极为罕见,其特点:患者多因疼痛就诊,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部分患者可发现局部包块,疼痛往往不明显,运动或外伤后加重。诊断方面应注意患者是否来自疫区及有无与犬羊接触史。血清的免疫学诊断为重要的诊断方法,同时参考X线、超声、CT、MRI扫描的结果即可确诊。本病的X线表现主要为囊状、虫蚀状、蜂窝状、葡萄状、泡形、斑点、弧形线状、溶骨性骨质缺损等多种征象,使人迷惑,加上该病常见的自发性破裂、继发感染致病变区骨结构紊乱,骨小梁混杂模糊不清,易掩盖其固有征象(囊泡分离征),易被误诊为骨囊肿、骨结核和骨巨细胞瘤。MRI在所有的影像检查中对诊断骨包虫最有意义[2],可显示典型的包虫特征(囊壁、多房性),MRI T2加权像示母囊呈高信号,子囊较母囊信号更高,呈现非常典型的多囊状结构,囊壁不明显而较易诊断。

    目前髂骨包虫病以手术切除为主。术中在清除包虫囊时一定要保护好周围组织,严防囊液外溢,再清除包虫囊壁及子囊,用石炭酸处理残腔。因其容易复发,手术时最好采用整段切除,对涉及髋臼处的病灶需要重建,本组使用骨水泥重建1例,效果良好,手术后使用阿苯达唑杀死头节,预防复发。

【参考文献】
  1 谢增如,李纲.骨包虫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实用骨科杂志,2003,9(1):65-66.

2 刘大鹏,谢增如,张锐,等.骨包虫病的诊断及治疗.中华骨科杂志,2004,24(7):403-406.


作者单位:841000 新疆库尔勒,库尔勒市巴州人民医院骨科

作者: 王尧天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