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8年第6卷第8期

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判定的方法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心律失常疗效心电图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有的心律失常无临床意义,有的则影响健康并危及生命。因而要先考虑此心律失常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如需治疗,选用何种药物为最佳选择。常规体格检查是判定药物疗效的基本方法,服药后每分钟出现心律失常(早搏)数的比较是最简便的方法。但这种方法不能反......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心律失常 疗效 心电图


    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有的心律失常无临床意义,有的则影响健康并危及生命。因而要先考虑此心律失常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如需治疗,选用何种药物为最佳选择。常规体格检查是判定药物疗效的基本方法,服药后每分钟出现心律失常(早搏)数的比较是最简便的方法。通常要观察5 min内的变化才有意义。但这种方法不能反映整体的药物疗效。

    1  体表心电图

    12导联体表心电图是最常用的方法,但其临床价值只是在判定QT间期、QRS间期、PR间期、ST段及T波变化时有意义,而在判断心律失常是否被控制则有限。各种间期的测定对判断药物已足量或过量,是否已引起传导障碍和复极过程的异常极为有用,以便及时进行适当处理。

    2  动态心电图

    24 h连续描记Ⅱ导联或Ⅲ导联心电图,能精确计算发生心律失常的性质和程度,是判断药物疗效最重要的方法。个别患者需连续48 h以上的心电图监测。现在Holter软件已能回报室性或室上性异位搏动在24 h内的总数、每小时的平均异位搏动数,以及发作心动过速的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等。用药后2~4周复查Holter,可基本了解并判定此药是否有效,根据ESVEM试验所采用标准,患者用药前后自身对照,达到以下标准为有效。(1)室性早搏减少≥70%;(2)成对室早减少≥80%;(3)短阵室速消失≥90%,15次以上室速及运动时≥5次的室速完全消失。如室性早搏增加数倍以上,或出现新的快速心律失常,或由非持续性室速转为持续性室速可判断为致心律失常不良反应

    3  床边心电图监测

    是ICU、CCU主要的监测方法,尤其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其他急性冠状动脉疾病。严重室速已恢复窦性心律,发生过室颤患者,至少要连续监测心电图24 h。

    4  心室晚电位

    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梗死后,心肌病的室性心律失常、心室晚电位常阳性。此种晚期除极的电位常在心肌病变的周围形成,有独立的预测发生室速及室颤的价值。有室性心律失常伴有昏厥史者晚电位出现率可达73%~89%,抗心律失常药物发挥疗效后晚电位通常不会消失。但晚电位消失或未出现过晚电位者室速发生晕厥或猝死者很少。

    5  心脏电生理检查

    包括心脏各部位的心电图如窦房结电图,希氏束电位,各部位的有效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测定,心房内及心室内的程控刺激加早搏(1~3个早搏)以诱发心动过速,冠状窦电图、旁路电位及定位等,均是心脏电生理检查的主要范畴,但用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的判断,通常作程控刺激及早搏刺激即已足够,以诱发出原有的心律失常作为判断药物是否有效的标准。因为有创伤性检查及费用较贵,目前通常不采用此法而只在有特异心电图现象,或特殊的心律失常,以及有射频消融者才需要作心脏电生理检查术。

      (编辑:宋  青)


作者单位:

作者: 王娟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