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8年第6卷第9期

消化性溃疡药物分类和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消化性溃疡。药物分类。应用消化性溃疡不仅常见而且反复发作。其发病机制已众所公认,是由于胃酸过多而导致自我消化,因而称为消化性溃疡。...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药物分类;应用

消化性溃疡不仅常见而且反复发作。其发病机制已众所公认,是由于胃酸过多而导致“自我消化”,因而称为消化性溃疡。减低胃酸分泌或用碱性药将胃酸中和,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

    1  降低对黏膜侵袭力的药物

    (1)H2受体拮抗剂:H2受体拮抗剂能阻止组胺与胃黏膜上的H2受体结合,使壁细胞胃酸分泌减少。国内常用的药物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2)质子泵抑制剂:胃酸分泌的最后过程,是壁细胞膜内的H+-K+-ATP酶(质子泵)被激活,使H+(HCl)分泌到胃腔里。因此质子泵抑制剂可以抑制任何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现用的质子泵抑制剂有奥美拉唑、耐信等;GU的愈合作用不如DU,应适当延长服药时间。(3)制酸剂:主要是一些无机弱碱,口服后能直接中和胃酸,可减弱或解除胃酸对溃疡面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常见碳酸氢钠(小苏打)、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等。这类药多制成复方制剂,如:胃舒平(含氢氧化铝、三硅酸镁)等。

    2  增强黏膜防御力的药物

    胃黏膜保护药:已知胃黏膜保护作用的减弱是溃疡形成的重要因素,加强胃黏膜保护作用,促进黏膜的修复,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环节之一。与此同时胃黏膜保护剂也得到不断发展,如各种剂型的胶态铋、硫糖铝、铝碳酸镁等和前列腺衍生物、康复新液等。

    3  抗幽门螺杆菌药物

    幽门螺杆菌(Hp)与PU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根除Hp已成为治疗PU的研究课题,遗憾的是至今尚未找到理想的药物。临床上对Hp有效的药物较多,如铋盐、抗生素类、呋喃唑酮、甲硝唑等,但根除率不到40%。临床采用二联(胶态次枸橼酸铋+抗生素)或三联(胶态次枸橼酸铋+甲硝唑+抗生素)药,可提高根除率。

    4  胆碱能受体拮抗剂

    主要分为二类,一类是三铵化合物如阿托品、颠茄,易被肠胃吸收;另一类是四铵化合物,大多为人工合成品如普鲁苯辛、胃乐康、东莨菪碱等。由于H2RB和H+-K+-ATP酶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使此类药的使用量日渐减少。但许多资料表明,这类药物如与H2RB联合使用,可起到协同作用。

    5  钙离子阻滞剂

    在1927年人们便发现血钙升高可使胃酸分泌增加。硝苯啶、异搏定、硫氮艹      卓酮等,根据Erjeaver等研究证实,一方面能拮抗泌酸受体,降低泌酸效应,另一方面能增加胃黏膜的抗损伤能力,使PU发生率降低、溃疡数目减少和面积缩小。Mashhadani等研究显示,硝苯啶预防应激性溃疡的效果与西咪替丁无显著性差异。徐克成观察到硝苯啶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近期愈合率为82%,较丙谷胺的疗效为优。但要注意CCB对其他器官平滑肌(心、肠、血管)均有影响。

    6  抗焦虑药谷维素

    从米糠油中提取,以三萜(烯)醇为主体的阿魏酸酯的天然混合物。该药能调整植物神经功能,减少内分泌平衡障碍,改善精神神经失调症状。作用机制,可能是该药调节了胃肠神经功能,发挥抗迷走神经作用,抑制胃泌素、胃酸分泌;黏膜得以保护,从而促进溃疡复合。

    7  其他

    治疗消化性溃疡新药依安欣(Zinc acexamate,ZAC),通过增加胃黏膜血流量,促进胃黏膜分泌,稳定细胞膜,对胃肠黏膜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对多种原因引起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ZAC是一种有机锌化合物,锌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人体内许多酶都必须含有锌才能发挥作用,锌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与RNA和DNA的合成关系更加密切。最近的许多研究表明,锌与胃肠道疾病关系密切,缺锌可以减少胃黏液分泌,故认为锌是胃肠黏膜的重要保护因子。ZAC作为一种胃黏膜保护剂,保护胃黏膜,提高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增加胃黏膜血流量,促进黏膜修复,从而使溃疡愈合。

    治疗PU病的药物众多,但正确选用与合理组方是关键,应根据药源、费用、不良反应等因素灵活选用。同时也要注意休息、饮食、生活规律、戒烟酒、禁食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品和食物。


作者单位:山东招远,招远市张星中心卫生院

作者: 杜学凯,王丽丽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