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9年第7卷第2期

苏州市295名7~14岁学生菌斑染色结果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对苏州市7~14岁学生进行菌斑染色,检查学生的口腔卫生状况,探索学校口腔健康教育措施。方法随机分层抽取苏州市某小学7~14岁学生305名,给予菌斑染色,记录菌斑指数,并给予强化口腔健康教育,1年后复查,再次菌斑染色,记录结果并分析。结果学生在进行强化口腔健康教育前后的菌斑指数有显著性......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对苏州市7~14岁学生进行菌斑染色,检查学生的口腔卫生状况,探索学校口腔健康教育措施。方法 随机分层抽取苏州市某小学7~14岁学生305名,给予菌斑染色,记录菌斑指数,并给予强化口腔健康教育,1年后复查,再次菌斑染色,记录结果并分析。结果 学生在进行强化口腔健康教育前后的菌斑指数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强化口腔健康教育是学校口腔卫生保健,预防口腔疾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关键词】  口腔健康教育;牙菌斑;菌斑染色;菌斑指数

 Analysis on results of plaque stain of 295 students from 7~14 years old in Suzhou city

    SONG Wei-jian,ZHANG Jun,AN Gang.Suzhou Stomatological Hospital,Suzhou 215005,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oral hygiene status of students from 7~14 years old in Suzhou city and explore the effective methods of oral health instruction for school.Methods  305 student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The oral hygiene status were evaluated by Plaque Index(PI),then oral hygiene reinforce program were carried out.The scores of PI before and after oral hygiene reinforce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scores of PI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oral hygiene reinforce program.Conclusion  Oral hygiene reinforce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methods to prevent oral diseases in schools.

    [Key words]  oral health instruction;dental plaque;plaque stain;Plaque Index

    牙菌斑是一种细菌性生物膜,为基质包裹的互相黏附,或黏附于牙面、牙间或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矿化的细菌性群体[1],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肉眼难以分辨,是龋病和牙周病的主要病因之一。针对目前学生龋病高发,学生口腔卫生意识薄弱,为了指导学生正确刷牙、去净菌斑、预防龋病及牙周病的发生,苏州市疾控中心和苏州口腔医院联合对7~14岁学生进行菌斑染色,探索适宜的口腔健康教育方法。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分层抽取苏州市新苏附小1~5年级、通才中学初一年级各一个班的学生共305名,年龄为7~14岁,男生157名,女生148名。共295名学生完成了一年的随访观察,应答率为96.7%。并经苏州市疾控中心检测准许应用。

    1.2  材料  苏州市口腔医院制剂室配制的2%四碘荧光素钠[2](1 g四碘荧光素钠∶50 mg蒸馏水),1.3  方法  305名学生牙齿的唇颊面涂布四碘荧光素钠制剂,1 min后用清水漱口,检查并记录唇颊面菌斑分布情况。由口腔医院口腔保健医师对学生进行强化口腔健康宣教,包括口腔健康知识问卷调查、多媒体宣教、互动问答、填表绘画、模型讲解操作、口腔健康知识测试等一系列措施。一年后随访,再次给予相同部位菌斑染色,检查菌斑附着情况。

    1.4  质量控制  4名参与人员均为口腔专业毕业,并有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的医生,操作前遵照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第4版)[3]、全国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口腔技术操作规范进行常规培训,标准一致性检查Kappa值均>0.83。

    1.5  计分标准  采用Quigley-Hein菌斑指数改良方法给唇颊面菌斑记分[4]:0=唇颊面未染色;1=唇颊面染色部位小于1/3;2=唇颊面染色部位介于1/3~2/3;3=唇颊面染色部位大于2/3;平均菌斑指数=唇颊面菌斑记分总和/总牙数。

    1.6  资料录入与数据分析  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表[4]设计菌斑染色记录表格,分别记录检查结果;采用EPI 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双录入核对,由EPI INFO 3.5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305名受检学生中,有295名完成了随访观察。295名学生在一年之前受检得到的菌斑指数为1.3,进行强化口腔健康教育一年后再次受检得到的平均菌斑指数为0.53,经方差分析,F=193,P<0.01,结果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由于菌斑是无色的,不容易被肉眼所分辨,往往导致家长的忽视,不能确切的了解学生的口腔卫生状况。菌斑染色剂能显示菌斑,在指导刷牙、去除菌斑、卫生教育中有积极意义[5],这已经在国内外得到认可,国内石四箴教授对此研究颇多[6,7]。但是菌斑染色往往都运用在实验及科学研究中,大范围的在医院、学校中开展则很少。刷牙是最常用的去除菌斑的机械方法。如何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真正确地刷牙,从而具备良好的口腔卫生状况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让学生及家长了解口腔菌斑的数量及附着的部位,并且对于学生采取正确有效的刷牙方法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在本研究开始之前,首先用通知书详细告知家长,菌斑染色的作用、试剂的性质,并建议家长督促学生认真刷牙,尤其对菌斑附着严重的部位采用正确的刷牙方式,去除那些染色的菌斑,起到了非常直观的作用,并受到了家长的欢迎。单一的菌斑染色能在短期内达到学生认真有效刷牙的目的,本研究采取了一系列多种形式的强化口腔健康宣教方式,使学生能长期认知口腔卫生的重要性。通过一年后的菌斑染色复查,两次结果有了显著性差异,强化口腔健康宣教起到了让学生掌握口腔保健知识、坚持认真维护口腔健康的目的,适宜在学校中大范围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Dawes C,Jenkins GN,Tonge CH.The nomenclature of the integuments of the enamel surface of teeth.Brit Dent,1963,115:65.

2 石四箴,马优胜,王玉英,等.菌斑染色片的研制及临床应用观察.口腔医学,1990,10(3):124-126.

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Oral Health Surveys Basic Methods,4th ed.Geneva:WHO,1997.

4 卞金有.预防口腔医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2.

5 齐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14-215.

6 陈炼鸳,石四箴.菌斑染色片应用于口腔卫生教育.上海铁道大学学报,1997,11(增):60.

7 胡颖,石四箴.菌斑染色片指导刷牙效果分析.上海铁道大学学报,1999,20(9):15-16.


作者单位:1 215005 江苏苏州,苏州市口腔医院2 江苏苏州,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