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9年第7卷第11期

大黄制剂治疗3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大黄在慢性肾功能不全中的剂量与运用。方法运用大黄制剂口服后观察患者的肾功能各项指标,了解大黄在慢性肾功能不全中具体作用。结果3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明显延缓至尿毒症期。结论大黄能早期干预延缓肾功能减退至衰竭。...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大黄在慢性肾功能不全中的剂量与运用。方法 运用大黄制剂口服后观察患者的肾功能各项指标,了解大黄在慢性肾功能不全中具体作用。结果 3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明显延缓至尿毒症期。结论 大黄能早期干预延缓肾功能减退至衰竭。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大黄制剂

目前因各种原因致慢性肾衰竭患者逐渐增多,在慢性肾衰竭患者未行血液透析前,可行内科保守治疗,帮助患者排毒、利尿,改善患者肾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因此现对我科2005年来因慢性肾功能不全而收住入院的30例患者自愿服用大黄制剂者给予总结及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均为2005年我科住院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龄18~55岁,其中18~35岁10例,35~45岁10例,45~55岁10例。

  1.2 临床症状 患者有乏力、腰酸、夜尿增多22例,食欲减退5例,代谢性酸中毒及轻度贫血10例,水肿5例。

  1.3 辅助检查 30例均有肾功能异常,肌酐清除率50~80 ml/min、血肌酐133~177 μmol/L 12例,肌酐清除率20~50 ml/min、血肌酐186~422 μmol/L 18例,30例患者均有轻、中度贫血。

  1.4 使用方法 大黄10~30 g,牡蛎30~45 g,白芍15~45 g,黄芪30~90 g,茯苓30 g(健脾淡渗助气化利水祛湿)等,随证加减煎汤口服。

  1.5 观察项目 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大便常规,尿常规,血气分析。

  2 结果

  18例(60%)口服大黄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病情稳定,尚仍在口服,10例病情控制不理想,6个月后接受透析治疗(33.3%),2例效果不明显(6.7%),直接进入透析治疗。有效率为93.3%。

  3 讨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是一个临床复杂的综合征,它是发生在各种慢性肾实质疾病的基础上,缓慢地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致衰竭,为了延缓衰竭,改善肾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入院率,早期干预性治疗是非常必要的。西医目前主要的是以控制血压,纠正酸中毒,纠正贫血,补钙,限制蛋白饮食,控制恶化因素治疗,但我科在治疗上加用中药大黄制剂口服后,效果显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表现,多属中医的“虚损”,“关格”,“癃闭”等范畴。本病的特点是脾肾阳虚,湿毒内蓄,浊邪逆犯,气机逆乱,三焦不畅,下关上格,该病虚实夹杂,错综复杂,正如李用粹《证治汇补·关格门》曰:“关格者,必小便不通,旦夕之间陡增呕恶,此因浊邪壅塞三焦,正气不得升降,所以关应下而小便闭,格应上而生呕吐,阴阳闭绝,一日即死”,此时当务之急应迅速排泄浊毒,纠正酸中毒,制止呕吐,减少大量胃液丢失,控制病情恶化。此时首选大黄,大黄能逐腠理之滞,清营卫之热,除血脉之淤,泄阳明之结,行郁结之滞,化蕴结之湿,通六腑之气,排五脏之秽,活瘀结之血,实将军之威,直捣病所,出奇制胜,奏效迅速,其功用已经突破了泻下药所解释的范围。少量的大黄可以消谷食、通腑气,安五脏,除腹胀,调气血,常投之,失气转,便行腹通,腹胀旋消,立竿见影,诸症悉轻,古有医家在应用大黄时已有“气虚同以人参,血虚同以当归”之验,大黄配以黄芪,大黄逐陈血祛瘀生新,黄芪生新血壮气旺血,相合补疏肺气而利膀胱。大黄配白芍:白芍苦酸,微寒,归肝经,养血敛阴,平抑肝阳,柔肝止痛。可防挡肠之痛,另外对大黄的敏感性及耐受性有个体差异的表现,应用中应根据病情轻重,缓急,虚实,或单味直折或相伍为用,生制择用,剂量因症而下,灵活应用,方得心应手。

  

作者: 郭卉,张志蓉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