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9年第7卷第12期

消结止痛方治疗子宫腺肌病35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消结止痛方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67例随机分为两组,中药消结止痛方组(治疗组)35例、西药孕三烯酮(对照组)32例,连服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疗效、症状改善、子宫大小、血清CA125水平及停药后1年内复发率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8。...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消结止痛方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67例随机分为两组,中药消结止痛方组(治疗组)35例、西药孕三烯酮(对照组)32例,连服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疗效、症状改善、子宫大小、血清CA125水平及停药后1年内复发率情况。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8.5%,对照组为73.2%,治疗组在临床症状、子宫大小及血清CA125水平的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消结止痛方治疗子宫腺肌病,能有效控制病情,改善症状,免受手术之苦。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消结止痛方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一种病变。临床表现多为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月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西药孕三烯酮治疗本病安全有效,但存在着停药后复发率高,对月经影响大等缺点,笔者自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采用消结止痛方治疗子宫腺肌病35例,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其中治疗组35例,年龄20~45岁,已婚32例,其中不孕20例,有人流史24例,未婚无性生活史3例。痛经31例,肛门坠胀20例,腰骶酸痛18例,经量多16例,血块多15例。对照组32例,年龄22~46岁,已婚28例,其中不孕20例,有人流史20例。痛经30例,肛门坠胀18例,腰骶酸痛15例,经量多18例,血块多16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 修订瘀热互结证诊断标准。主症:(1)随月经周期规律性发作的少腹剧痛,痛处固定,痛而拒按;(2)月经量多,色暗红或紫红,质稠有块;(3)盆腔包块;(4)舌质红或紫暗有瘀斑,舌尖红。次症:(1)腰骶部酸胀而痛;(2)口燥渴;(3)脉弦数。具备主症(1)、(4)及主症或次症的其他任何一项者。CA125检测采用化学发光法,美国-DPC试剂,正常值为1.9~16.3 u/ml。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消结止痛方组成,三棱、益母草、浙贝、五爪龙各15 g,当归、赤芍、丹参、田七、玄胡索、香附各10 g,红花、水蛭粉各5 g。用500 ml水煎成200 ml,以上为基本方,根据病情可酌情加减。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药物,3个月为一疗程,经期停服,连服3个疗程。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对照组采用口服孕三烯酮(规格2.5 mg,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53090105),3个月为一疗程,连服2个疗程。两组停药后1年随访。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2]。

  2.2 治疗结果 临床治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子宫接近正常大小,月经基本正常)6例;显效(治疗后痛经明显缓解但未完全消失,月经明显减少,包块缩小1/2以上)20例;有效(症状、体征明显减轻、包块缩小1/3)5例;无效(治疗后痛经症状、月经情况无改善)4例;复发:(治疗后痛经症状一度缓解,或消失后又出现疼痛,程度同治疗前,月经情况无改善)13例。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两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变化比较见表2。

  经统计学处理,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处理,化验室检查CA125>16.3 u/ml。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情程度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对比 表2 两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变化比较治疗组35例中,1年内复发者13例,对照组30例中,1年内复发19例。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多次妊娠和分娩时子宫壁的创伤可能是子宫腺肌病的主要原因。此外,还有学者认为基底层子宫内膜侵入肌层可能与高雌激素的刺激有关[3]。中医学虽无子宫腺肌病的记载,但文献中描述的痛经、癥瘕等病症与子宫腺肌病相似。本病多见于已生育妇女,尤其是多产妇女,以及有人工流产等宫腔操作史者。

  子宫腺肌病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属于中医“痛经”、“癥瘕”、“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等病范畴。子宫腺肌病多继发于产后、人工流产、诊刮术后,主要由于产后或术后血室大开,正气虚损,寒邪乘虚客于胞中,血瘀冲任,日久而成癥瘕;瘀血内阻,冲任失调,月经量多,经期延长,气机不畅,不通而痛。故本病的实质为血瘀,常兼夹虚像。治疗应当遵“通则不痛”治疗原则,以化瘀治本为主。消结止痛方遵循“宜顺其血气,无令蕴滞,则痛自愈”的痛经治疗原则,以活血化瘀,散结止痛为主:方中当归、三棱、益母草、水蛭粉、红花等活血化瘀,防止血液凝固、溶解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增加肾血流量。田七、香附、玄胡索等疏肝理气、利气止痛,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瘀祛,经行通畅,通而不痛,浙贝、五爪龙散结益气通络。本方针对病因,标本兼治,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资料显示,子宫腺肌病发病率较过去相比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常规以西药孕三烯酮等西药治疗,停药后复发率高,对月经影响大等缺点,长期使用有一定副反应,如体重增加、转氨酶升高、性欲减退、声音低沉、情绪不稳定等,消结止痛方治疗子宫腺肌病,多能有效控制病情,使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可免手术之苦。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2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6):376-379.

  3 乐杰.妇产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52.

   

作者: 杜嫦燕,黎汉文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