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0年第8卷第1期

瞳孔观察的临床意义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瞳孔。意义瞳孔大小形态及其反应的改变,除见于眼科本身的疾病(如虹膜炎等)外,尚可反应全身性疾病,尤其是对神经科、脑外科和内科疾病的诊断、鉴别和护理治疗等方面也很有价值[1]。所以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对瞳孔的生理、病理变化应该掌握。1瞳孔的形态正常瞳孔,呈圆形,对光反应灵敏,其正常成人瞳孔直径......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瞳孔;观察;意义

瞳孔大小形态及其反应的改变,除见于眼科本身的疾病(如虹膜炎等)外,尚可反应全身性疾病,尤其是对神经科、脑外科和内科疾病的诊断、鉴别和护理治疗等方面也很有价值[1]。所以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对瞳孔的生理、病理变化应该掌握。

  1 瞳孔的形态

  正常瞳孔,呈圆形,对光反应灵敏,其正常成人瞳孔直径2~4 mm,两眼对称,通常差异不超过0.25 mm。但如果相差不超过0.5 mm,而瞳孔反应及药物试验都无异常,也可以认为是正常的差异。

  影响正常瞳孔大小的因素为年龄、屈光状态、光线强度及其适应情况等。幼儿和老年人瞳孔较小,儿童较大。近视眼瞳孔较大,远视眼瞳孔较小。在阳光下瞳孔缩小,在暗处瞳孔扩大。正常睡眠时瞳孔显著缩小,可用于鉴别真睡或收其他原因引起的知觉丧失,但吗啡中毒性小瞳孔属例外[2]。

  异常瞳孔,多属病态,往往是眼病的一种病症,常可由瞳孔形态推断出某些眼病。例如:(1)梨形瞳孔:为虹膜前黏连引起,多伴有黏连性角膜白斑;(2)花瓣状瞳孔:为就虹膜炎或眼外伤后虹膜后层与晶体黏连,用扩瞳剂后最为明显,在瞳孔缘或晶体前面可能还有灰白色陈旧性渗出机化物;(3)D形瞳孔:为外伤后虹膜根部离断,相应的瞳孔缘无固定牵引力所致;(4)长圆形瞳孔:原发性闭角青光眼发作时瞳孔散大,呈长圆形,对光反应消失;(5)钥匙状瞳孔:见于虹膜手术切除后,或先天性虹膜缺损;(6)瞳孔较大:瞳孔缘有细小的缺凹,为瞳孔括约肌破裂的症状。

  2 病态性扩瞳与缩瞳

  病态性扩瞳或缩瞳,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它不仅是某些眼病的指示性特征,并且能够反映某些全身性疾病的诊断[3]。

  2.1 病态性瞳孔扩大 正常瞳孔直径不大于4 mm,瞳孔直径超过5 mm以上多属于病态。病态性瞳孔又可分为麻痹性和痉挛性两种,前者为支配缩瞳肌的神经发生病变,后者为扩瞳肌兴奋所致。

  2.1.1 麻痹性扩瞳 其原因有药物、眼病和支配缩瞳肌的传出神经径路或中枢发生障碍。(1)药物麻痹性扩瞳,系副交感神经传导阻滞引起,临床上常见的为用阿托品、后马托品或东莨菪碱等药物滴眼;(2)眼病引起的瞳孔扩大,常见于青光眼、眼挫伤、重症视神经病、眼底广泛的视网膜病变等,多有严重视力障碍,诊断比较容易;(3)神经麻痹性瞳孔扩大,首先除外药物麻痹性扩瞳,后者必有用药史,停药后观察3~7日瞳孔复原,则提示为药物性所致。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变可在核至眼球间的任何部位,需根据临床表现的特征作仔细分析。单侧瞳孔扩大,应考虑是否为Adei瞳孔[4]。

  2.1.2 痉挛性扩瞳 此种瞳孔扩大对光反应和调节集合反应并不消失,此可与麻痹性扩瞳区别。此外,还可以用药物试验鉴别。

  较常见的为苯肾上腺素(新副林)、肾上腺素、可卡因等药物刺激交感神经,可引起药物性痉挛性扩瞳。单侧交感神经兴奋性病变所引起的痉挛性扩瞳,伴有同侧睑裂增宽和轻度眼球突出,或有同侧脸面皮肤发冷及出汗,称为颠倒型Horner综合征或Claude Benard综合征,其病灶位置可以在支配瞳孔扩大肌的交感神经中枢及径路,不易发现。各种上胸部和颈部疾病,如肺尖部结核、颈肋异常、胸部和颈部静脉瘤、渗出性心内膜炎、咽后肿瘤及肿大的甲状腺等,均能刺激交感神经,引起本综合征[5]。

  此外,大脑皮质病变,如脑脓肿、脑肿瘤、脑出血或外伤等也可引起瞳孔的改变,对鉴定头颅骨折颇有价值。双侧性瞳孔扩大和反应完全消失,表示病情危急。如果单性瞳孔扩大及反应丧失,常为同侧硬脑膜下出血。

  2.2 病态性瞳孔缩小 瞳孔直径小于2 mm,或一侧瞳孔较对侧明显缩小。也可分为痉挛性和麻痹性两类,前者为副交感神经支配的瞳孔括约肌兴奋,后者为支配扩瞳肌的交感神经病变所致。

  2.2.1 痉挛性缩瞳 (1)药物引起者,如毛果芸香碱、乙酰胆碱、吗啡、甲基醋酸胆碱以及组织病毒等直接刺激缩瞳肌;毒扁豆碱,异氟磷及新斯的明等抑制胆碱酯酶,引起乙酰胆碱堆积而作用增强,可间接刺激瞳孔缩小。(2)眼病引起者,如虹膜炎或角膜炎时瞳孔括约肌受刺激而缩瞳。(3)神经痉挛引起者,较少见,见于流行性脑炎,桥脑出血或肿瘤,由于中枢的作用及交感神经破坏,可致针尖样瞳孔。其他脑炎、脑膜炎、破伤风、海绵窦炎、眶裂和眼眶病变等,都可引起瞳孔缩小。

  2.2.2 麻痹性缩瞳 典型的为Horner综合征,伴有同侧眼睑下垂,眼球内陷,以及面颈部发汗停止等症状。

  3 瞳孔反应异常的疾病

  瞳孔反应共有五种,即对光反应、暗反应、调节集合反应、闭睑反应和意识感觉反射,前三种反应具有诊断的价值。瞳孔反应异常的疾病如下。

  3.1 眼内疾病 如虹膜炎症引起的虹膜后黏连,对光无反应;外伤引起的虹膜前粘连;急性青光眼瞳孔强直;绝对性瞳孔麻痹可能是转移性青光眼炎的早期症状;眼内异物存留也可引起单侧性瞳孔散大;当一眼视神经或视网膜有严重病变时,患眼直、间接对光反应均消失,但由对侧他眼引起的间接对光反应存在。

  3.2 药物性瞳孔麻痹 临床上最常用的为副交感神经抑制剂,如阿托品、后马托品与东莨菪碱等。

  3.3 发生神经通路或中枢障碍 可表现为麻痹性瞳孔扩大(绝对性瞳孔麻痹),由副交感神经或其中枢麻痹所引起;或痉挛性瞳孔扩大,由交感神经或其中枢兴奋所引起。此等病变常需要有内科、外科和神经科等医生会诊,根据病史、临床检查的特征和患者全身情况等确定。

  3.4 Argyll-Robertson瞳孔 特点是双侧瞳孔缩小,两侧大小不等,瞳孔边缘不整,直、间接对光反应消失,而调节和集合反应存在,瞳孔多不规则。典型的病变为脊髓痨,在我国临床上已极为少见。神经系统其他疾病,如脑炎、肿瘤等,也可出现非典型的Argyll-Robertson瞳孔,即仅有对光反应消失,调节和集合反应存在,而瞳孔并不缩小。

  3.5 逆Argyll-Robertson瞳孔 仅调节和集合反应中枢障碍,光反应中枢良好,见于流行性脑炎、多发性能硬化、狂躁症、舞蹈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颈脊髓炎、急性风湿热、偏并没有痛、酒精中毒以及癔症等患者。

  3.6 强直性瞳孔(Adie瞳孔) 80%为单侧性瞳孔扩大,一切瞳孔运动均迟缓,伴有腱反射消失。患者多为青年或中年妇女,无其他不良后果,发病原因不明。

  4 昏迷患者的瞳孔改变

  头颅外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脓肿、肿瘤迅速扩大,药物中毒以及心动停止等原因,引起人事不省的患者,检查瞳孔对诊断和预后估计有参考价值,又可协助决定有关的急症处理,但应先除外局部用药的病史。

【参考文献】
    1 黄建纲.瞳孔的观察.实用护理杂志,1987,5:1-2.

  2 李美玉.现代眼科诊疗手册.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7-18.

  3 任清娟.实用药物手册.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3,606-608,613,618.

  4 王云祥,吕衡发,张淑琴.人体解剖学.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25-226.

  5 黄大有,黄筵庭.物理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128-130.

   

作者: 曲江静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