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0年第8卷第12期

四肢肢体结核诊断与治疗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四肢肢体结核的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为正确诊断、治疗该病提供参考。方法对10例肢体结核感染病例进行检验、病理检查,手术中将病变组织清除干净,置管持续冲洗,一期缝合,术后均给予抗结核治疗。4例肢体功能受限,其余病例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对肢体不明原因慢性肿块及经久不愈的伤......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四肢肢体结核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为正确诊断、治疗该病提供参考。方法 对10例肢体结核感染病例进行检验、病理检查,手术中将病变组织清除干净,置管持续冲洗,一期缝合,术后均给予抗结核治疗。结果 本组10例患者,4例切口一期愈合, 6例伤口延迟愈合,经随访6~10个月未复发;4例肢体功能受限,其余病例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对肢体不明原因慢性肿块及经久不愈的伤口应考虑结核感染可能,应取标本病检及结核菌培养以明确诊断,治疗中遵照彻底手术、加强功能锻炼、正规抗结核三大原则,一般能达到预期效果。

【关键词】  四肢肢体结核;诊断;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21.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7587(2010)12076302

    近年来,随着肺结核发病率的增加,结核病有死灰复燃、蔓延扩散趋势,四肢肢体结核亦不断出现。由于其症状缺乏特异性,临床极易误诊、误治。我院2010年1—11月收治10例肢体结核菌感染病例,经手术、抗结核治疗,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例,全部为男性,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46岁。发病部位:手指2例,手背侧3例,前臂腕管2例,肘关节1例,足部2例。病程1个月~2年。本组病例外院诊治时均未明确结核诊断,8例曾被诊断为慢性感染、骨髓炎,2例腕部肿块曾被诊断为腱鞘囊肿,来本院后通过手术、标本病检及结核菌培养,才最终明确诊断。
1.2   临床特点   本组病例中,有8例发生于上肢,2例发生于足部,无明显潮热、盗汗、咳嗽、胸痛等全身症状,患者自述早期局部轻度疼痛,误为生活中受伤所致,经常规使用抗生素、换药、引流术均未治愈。1例既往有颈部淋巴结结核病史,2例局部有明确外伤史。局部表现:2例腕管结核患者,肿块卡压有腕管综合征表现; 其余8例患者感染部位有破溃、渗出、疼痛,有肢体功能障碍。本组病例胸部X线片中,仅2例发现肺内钙化灶,1例肺部矽肺样改变,有3例感染部位骨质破坏。实验室检查:3例血沉加快,其余检查如血象、碱性磷酸酶、甲胎蛋白结果正常,痰涂未见抗酸杆菌,结核菌素试验虽为阳性,但在术前不能作为明确结核菌致病的依据。
1.3   手术治疗及临床所见  2例腕管结核患者术中见:肉芽肿性炎块与周围组织粘连,正中神经卡压,解剖位置改变,切开包膜有许多黄白色瓜子样的米粒体,并有较多稀薄脓液,见图1。术中切取部分标本行快速冰冻切片,证实为肉芽肿性炎后,见图2,予以彻底切除,一期缝合,置管持续阿米卡星注射液冲洗,伤口一期愈合。术后标本行结核菌培养,报告为腱鞘结核感染。2例手指感染病例,沿破溃伤口扩创,清除皮下炎性组织,见指骨骨皮质呈薄壳样改变,骨密度下降,骨髓腔内有灰白色肉芽组织填塞,彻底清创后置管持续冲洗,伤口一期愈合。3例手背感染病例术中见深筋膜下有三个脓腔,创面内存在白色干酪样肉芽组织,彻底清创后持续冲洗,术后肉芽生长缓慢,不断有稀薄、淡黄色液体渗出,经换药2个月后伤口愈合。1例肘关节感染患者,来院1年前曾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伤口不愈合,一直有淡黄色液体渗出,本次术中见肘关节关节软骨完全破坏,松质骨外露,创面较多白色干酪样肉芽组织存在,滑膜增生,彻底清创后持续冲洗,伤口2个月后愈合,该病例术前分泌物一般细菌培养仅发现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未发现结核菌,术后病检及结核菌培养证实为混合感染。2例足部感染患者,创面无明显肉芽生长,趾骨及足部跗骨骨质破坏,跗骨骨质缺损后予以趾短屈肌肌瓣填塞腔隙,清创彻底后仍持续冲洗,术后伤口愈合缓慢,经换药2个月以上才完全愈合,标本病检后为慢性肉芽肿性炎改变,考虑结核菌感染,分泌物一般细菌培养未见结核菌。
图1
图2
2   结果 
    本组10例患者4例切口一期愈合, 6例患者伤口延迟愈合,经随访6~10个月未复发;2例术后出现肌腱粘连,1例因肘关节被破坏影响功能,1例前臂肌肉萎缩,肌力4级,手指屈伸功能受限,其余病例肢体功能恢复满意。
3   讨论
    四肢肢体原发性结核临床较为少见,近年逐渐增多。一般认为,有两种发病机制[1]:(1)血行播散传播:患者多有身体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存在。(2)直接感染所致,直接接触结核病菌及外伤。两种致病原因中以血源性传播为主。患者既往肺结核感染或潜伏感染后,在全身抵抗力低下或局部有炎症时,结核菌经血液循环到达感染部位后,首先发生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和渗出液增加,病变继续进展,在腱鞘内形成稀薄脓液,不透明,黏度下降,渗液中的纤维素凝结成块,并经肌腱滑动的塑形作用慢慢变成许多黄白色瓜子仁样米粒体。当病灶进入以增生或坏死为主的变化时,则有肉芽或干酪样坏死形成,病变可侵犯至骨质,其脓汁可穿破皮肤形成窦道。
    由于本病起病缓慢,一般缺乏明显特异的局部体征和全身中毒症状。加上本病临床并不多见,而且往往胸部X线片正常,血沉正常,肿瘤标志物检查阴性,部分医生对本病缺乏认识,极易误诊、误治。本组就有2例术前误诊为腱鞘囊肿,其余病例虽诊断为感染,但未明确为结核菌感染。为避免误诊、误治,应注意以下几点[2]:(1)对于无明显外伤史,无明显压痛及波动的沿肌腱走行的肿块应考虑有结核感染的可能。(2)认真询问结核病史及结核病接触史对诊断极有帮助。(3)X线片及实验室检查有一定诊断价值,一般细菌培养不能培养出结核菌,标本送病检及结核菌培养可以明确诊断。
     因四肢肢体具有负重、劳动、运动等功能,为尽可能保留肢体原有功能,应术后1周内进行被动伸屈肢体功能锻炼, 1周以后开始行主动屈伸肢体功能锻炼,防止肌腱粘连及关节挛缩。
      总之,对肢体经久不愈的伤口及不明原因慢性肿块,排除肿瘤后,应考虑结核感染,对术前怀疑结核感染的病例,术中病检可以快速诊断帮助选择手术方式,术后标本行结核菌培养,可以确诊及选择敏感药物治疗,治疗中遵照彻底手术、加强功能锻炼、正规抗结核治疗三大原则,一般能达到预期效果,但该病术前就多存在功能障碍,术后功能恢复程度与关节破坏、肌腱粘连、肌力大小有关[3]。

【参考文献】
  1 王锦绣 ,姬亚飞. 腱鞘结核在手腕部的诊断和治疗.中华手外科杂志,2007,23(3):175.
2 厚军,贾迎丽,崔春杰,等. 手术治疗腕管部原发性腱鞘结核.中国民康医学,2008,5:29.
3 孙太存, 黄永辉, 徐晓峰,等. 结核致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与治疗.中华手外科杂志,2010,26(4):225.

作者: 李 伟,曹明军,刘兴振,石胜相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