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0年第8卷第12期

心房纤颤的临床治疗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心房纤颤。临床治疗[中图分类号]R541。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7267587(2010)12076002心房纤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也是心血管病人住院的常见原因,多数病人往往因心室率过快而有显著的临床症状住院治疗。现将治疗报告如下。...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心房纤颤;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41.7+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7587(2010)12076002

    心房纤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也是心血管病人住院的常见原因,多数病人往往因心室率过快而有显著的临床症状住院治疗。现将治疗报告如下。
1  病因
    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先心病、高血压、高龄、甲亢、心肌炎、慢性肺部疾病、过度劳累、酗酒、电解质代谢紊乱等均可导致房颤的出现。 
2  临床表现及诊断
    最常见症状可有心悸、胸闷、气促、心前区不适、头晕等症状,房颤症状的轻重受心室率快慢的影响,心房颤动时心室率常在100~160次/min之间,节律完全不规则,心音强弱、快慢不等,脉搏也强弱不等,同一分钟内脉搏数小于心跳数。当心室率不太快时,病人可无自觉症状;室率过快时350~600次/min,则可有心悸、头晕胸闷、气急等。心房颤动使心输出量降低30%,常可发生心功能不全。心电图:P波消失代之以f波。R-R间期不等。
3  治疗
3.1  原发病治疗  积极治疗基础心脏疾病,如控制血压,缓解心力衰竭,解除导致房颤的诱因。
3.2  药物治疗  控制快速的心室率,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预防血栓栓塞。
3.2.1  室率控制  目前用于控制心室率的药物主要有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洋地黄类和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通过药物治疗使心室率控制在60~80次/min。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对于静息时和运动时的心室率控制较好,但有负性肌力作用,适用与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或心功能好的病人,洋地黄类适用于心功能不全的房颤病人,控制静息时心室率效果较好,对于交感兴奋病人效果不佳。
3.2.2  节律控制  对于阵发性房颤,不伴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以及年轻有症状的房颤患者应积极转复房颤并维持窦律,而对年龄较大,持续时间较长,伴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存在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患者,推荐控制心室率及长期抗凝治疗。转复心律的有效药物Ia、Ic或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近年来,越来越多资料表明多种非抗心律失常药物与抗心律失常药物联合应用,可以明显减少房颤的复发率。非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包括降脂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
3.2.3  抗凝治疗  慢性持续性房颤需长期抗凝治疗,需要复律的病人如房颤持续时间>48h,转复前须抗凝治疗;急性发作房颤<48h,无需抗凝,房颤转复病人的抗凝时间为转复前3周,转复后4周。华法令:2~3mg/d,华法令降低房颤脑卒中发生风险优于阿司匹林,但出血危险却明显增加,所以使用华法令期间严格定期监测INR,随时调整剂量,使INR保持在2.0~ 3.0,待INR稳定后,确定长期治疗剂量,并定期复查INR。
3.3  房颤的非药物治疗
3.3.1  导管射频消融术  房颤导管消融已经成为近年来心律失常领域最重要的进展之一。导管消融治疗房颤优于抗心律药物,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卒中发生率,导管消融优势明显[1]。对于需要维持窦性心律症状严重的孤立性房颤的年轻患者采用射频消融治疗优于药物治疗。
3.3.2  起搏器治疗  心房起搏器植入对房颤是否有治疗和预防复发的作用,目前还没有定论,仅用于合并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

【参考文献】
  1 马长生.2008年心房纤颤年度总结.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2):81-82.

作者: 南平平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