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1年第9卷第7期

P53蛋白与伽玛刀治疗后垂体泌乳素瘤侵袭性的相关性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伽玛刀治疗后垂体泌乳素瘤P53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放疗后垂体泌乳素瘤细胞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将76例垂体腺瘤手术标本分为放疗组与非放疗组,采用S-P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53蛋白表达,分析两组P53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性。侵袭性垂体瘤组P53蛋白表达显著增高。结论伽玛刀治疗后垂体泌乳素P53蛋......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研究伽玛刀治疗后垂体泌乳素瘤P53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放疗后垂体泌乳素瘤细胞侵袭性的关系。方法 将76例垂体腺瘤手术标本分为放疗组与非放疗组,采用S-P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53蛋白表达,分析两组P53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性。结果 放疗组P53蛋白全部阳性表达,较非放疗组显著增高(P<0.05);侵袭性垂体瘤组P53蛋白表达显著增高。结论 伽玛刀治疗后垂体泌乳素P53蛋白表达增强,原因可能与放射性损伤及泌乳素瘤侵袭性改变有关,P53蛋白是影响垂体泌乳素瘤侵袭性行为的调控因子。

【关键词】  泌乳素瘤; 伽玛刀治疗; P53蛋白; 侵袭性; 免疫组织化学

  垂体泌乳素瘤是成人最常见垂体腺瘤类型,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伽玛刀是20世纪末较流行的泌乳素瘤治疗方式,其放射生物学效应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并不十分清楚,对于伽玛刀治疗泌乳素瘤的适应证学术界仍然存在一些争论。部分放疗后患者残留肿瘤继续生长导致症状反复,肿瘤复发,瘤组织纤维增生,与周边正常组织分界欠清,给手术带来一定困难。P53是目前研究得最广泛的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在垂体瘤发生、生物学行为改变、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凋亡等方面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并且野生型P53基因参与了放射性DNA损伤的调控修复,肿瘤细胞的放射治疗敏感性与P53基因的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本试验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P53蛋白进行检测 ,以探讨其在伽玛刀治疗后垂体泌乳素瘤中的表达及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神经外科2005—2009年资料完整经病理证实为垂体泌乳素瘤病例76例,其中男12例,女64例;平均 (25.9±12. 5) 岁;平均病程(35.2±10.4)个月。根据影像学改变、术者观察以及病理检查鞍底硬膜蝶窦黏膜有无侵袭判断,76例中侵袭性垂体瘤36例,非侵袭性垂体瘤40例。伽玛刀放射治疗采用MRI定位,根据肿瘤形状选取靶点,中心剂量45Gy,周围剂量18Gy,视神经等重要组织结构周围小于10Gy。

  1.2 试剂及方法

  1.2.1 试剂 鼠抗人P53单克隆抗体、S-P免疫组化试剂盒购自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DAB显色试剂盒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二甲苯、酒精、苏木精、伊红、PBS缓冲液,中性树脂,染色缸,载玻片,盖玻片,载玻片支架。

  1.2.2 方法 于超薄切片机做4μm连续组织切片,贴片于经过APES预处理的载玻片上,56℃烘箱过夜使其粘附紧密。切片脱蜡至水,组织切片于二甲苯中常规脱蜡30min,梯度酒精水合每浓度5min。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进行S-P法组织免疫化学染色。

  1.3 结果判定 P53染色结果判定:由同一实验者对未揭盲的切片观察分析。切片根据细胞核有无染色分为阴性、阳性。阳性切片细胞核染为棕黄色,阴性切片细胞核无染色为蓝色。

  1.4 统计学处理 本试验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根据数据类型不同,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精确概率法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检验水平取α=0.05。

  2 结果

  2.1 P53表达结果 见表1。表1 伽玛刀治疗组和非伽玛刀组中P53蛋白表达结果伽玛刀治疗组和非伽玛刀治疗组P53阳性表达率进行精确概率法χ2检验,伽玛刀组较非伽玛刀组显著增高,P<0.05。

  2.2 侵袭性差异分析 见表2。表2 非侵袭性泌乳素瘤组和侵袭性非侵袭性泌乳素瘤组和侵袭性泌乳素瘤组P53阳性表达率进行精确概率法χ2检验,非侵袭性泌乳素瘤组较侵袭性泌乳素瘤组显著增高,P<0.05。

  3 讨论

  垂体泌乳素瘤是成人最常见垂体腺瘤类型,占垂体腺瘤中的30%,占所有功能性垂体瘤中的60% [1]。泌乳素瘤有各种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和生物学行为。生殖期的妇女多为泌乳素微腺瘤(肿瘤直径<10mm),就诊的原因多为泌乳素血症,表现为月经稀发、停经、泌乳、性欲减退等。而男性患者和绝经期妇女多为泌乳素大腺瘤(肿瘤直径>10mm),伴或不伴鞍外扩展。除了有高泌乳素血症表现外,还常因为肿瘤的占位效应出现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缩小,颅神经麻痹,垂体功能低下等表现,偶尔因为压迫颞叶引发癫痫,阻塞脑脊液引流引起脑积水。垂体腺瘤是最早应用伽玛刀治疗的肿瘤之一,1968年Leksell首次将伽玛刀引入神经外科学领域是一次重大的技术性突破。伽玛刀治疗垂体瘤的原理是将聚焦的、高剂量的伽马射线光子束一次性作用于肿瘤细胞,使病变组织盘状坏死灶。垂体腺瘤是最早应用伽玛刀治疗的肿瘤之一,目前对伽玛刀治疗泌乳素瘤的适应证仍然存在一些争论,大部分学者认为伽玛刀仍然是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的补充。主要适应证包括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微腺瘤;术后残存的肿瘤,尤其是局部残留肿瘤较多或在海绵窦内者;复发肿瘤。P53基因最早由Albert等于1979年发现,当时被认为是肿瘤抗原,是一种原癌基因,直到1991年才被Levine等 [2]证实为抑癌基因。随着研究的深入,P53成为目前被研究得最广泛的一种多功能的肿瘤抑制基因,50%~55%的人类肿瘤都包含了这种基因的突变。P53基因与放射治疗敏感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放射治疗产生的放射性损伤改变P53表达水平;另一方面,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与P53基因的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伽玛射线等DNA损伤因子作用下,P53基因转录活性提高,P53蛋白翻译后修饰改变,磷酸化、乙酰化水平提高,使得P53蛋白水平明显提高。肿瘤细胞放疗的敏感性与其P53基因表达状态有密切关系,试验发现P53突变的肿瘤细胞在大剂量射线照射后仍然存活,而与之相比表达野生型P53蛋白的肿瘤细胞在相对小剂量照射后就死亡。由此推测,P53基因突变对于放疗敏感性有很大关系。而在临床上放射治疗较为敏感的肿瘤如髓母细胞瘤P53基因突变率较低,放射治疗敏感性差的肿瘤如星型细胞瘤P53基因突变率高同样提示P53可能与放疗敏感性相关。P53基因影响放射敏感性的机制可能与DNA周期阻滞有关。一般来讲S期细胞对放射性不敏感,而G1期细胞对射线敏感。射线诱导野生型P53蛋白表达,将DNA受损伤的细胞阻滞于G1期,或通过P53依赖性和P53非依赖型方式诱导DNA凋亡。而突变型P53干扰DNA受损的细胞G1期抑制,使其进入S期增加;另外突变型P53蛋白DNA修复功能加强,减弱了射线对DNA损伤。野生型P53提高放疗敏感性同时同时,放射性损伤同时也会提高P53基因突变率。突变的P53蛋白丧失其正常作用,导致肿瘤发生和恶性程度增加。Lim等[3]在9例放射治疗引起的星形细胞瘤中检测到11%P53基因突变以及55%P53免疫组化阳性表达。本组病例伽玛刀治疗后P53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非放疗组,而侵袭性泌乳素瘤组P53蛋白水平明显降低,说明伽玛刀可能能够抑制肿瘤增殖,降低其侵袭性。

【参考文献】
   1 Shinoda J, Yano H. Radiological response and histological changes in malignant astrocytic tumors after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Brain Tumor Pathol,2002,19(2):83-92.

  2 Levy A, Hal L. P53 gene mutations in pituitary adenomas: a rare events. Clin Endocrinol (Oxf),1994,41:809-814.

  3 Lim YP, Lim TT, Chan YL, et al. The P53 knowledgebase: an integrated information resource for P53 research. Oncogene, 2007,26(11): 1517-1531.

作者: 刘吉祥,刘 斌,任洪波,孙志强,徐颖洲作者单位:056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