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1年第9卷第10期

胰岛素再生胶囊对糖尿病大鼠模型的治疗机制研究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胰岛素再生胶囊对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多次小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方法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用胰岛素再生胶囊连续给药30天。结果以链脲佐菌素建立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平均血液粘度升高,在同样条件下给予胰岛素再生胶囊后,可使血液粘度下降,其中高切变率下测......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胰岛素再生胶囊对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多次小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方法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用胰岛素再生胶囊连续给药30天。结果 以链脲佐菌素建立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平均血液粘度升高,在同样条件下给予胰岛素再生胶囊后,可使血液粘度下降,其中高切变率下测得的血浆粘度和红细胞指数的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血清胰岛素(Insulin,INS)水平有提高的趋势。胰腺组织形态学检查发现,胰岛素再生胶囊各组胰岛β细胞数目增加,受损细胞正在恢复。结论 本结果显示胰岛素再生胶囊具有降低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血液粘度,改善血液流变特性异常的作用,且有提高血清胰岛素水平的趋势。此结论同胰腺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相符,其具有修复受损胰岛细胞和促进胰岛β细胞再生的功能。

【关键词】  胰岛素再生胶囊;糖尿病;大鼠模型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可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本实验利用制备的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在高血糖状态下,探讨胰岛素再生胶囊对以血液流变学常用的参数为指标及血清胰岛素水平和胰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与分组

  清洁级健康SD大鼠60只,雄性,体重180~220g,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动物合格证号:京动许字99001。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以及胰岛素再生胶囊大、中、小剂量组,每组各10只。

  1.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链脲佐菌素(STZ):Sigma公司产品,批号:572201。胰岛素放免试剂盒:北京华英生物技术研究所。批号071226。肝素钠:上海卫辉试剂厂生产。批号:20070612。生理盐水:石家庄第四制药厂生产。批号:2007412。LG-R-80血液流变仪:北京世帝公司制造。GC-911-γ-放射免疫计数器:中国科技大学实业总公司制造。

  1.2 方法

  1.2.1 造模方法

  大鼠禁食不禁水12h,腹腔注射STZ 40mg/kg体重,每天1次,连续5天。成模标准:空腹血糖大于16mmol/L为造模成功标准。

  1.2.2 实验药物与给药方法

  胰岛素再生胶囊:主要人参、天花粉等组成,由廊坊盛翔中草药研究所提供。5g生药/1g(药粉)。批号:20078001。 对照药物组:盐酸苯乙双胍片,由山东博山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70706。造模成功后,胰岛素再生胶囊大、中、小剂量组:依次分别给予相当于生药量16.6g/(kg·d)、8.3g/(kg·d)、4.2g/(kg·d)灌胃。盐酸苯乙双胍片组:给予 0.1g/(kg·d)灌胃。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模型对照组:均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

  1.3 指标检测

  1.3.1 标本采集

  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连续给胰岛素再生胶囊30天,杀检前饥饿16h,于颈动脉取血5ml,用1%肝素抗凝后,用血液流变仪测定血浆及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摘取大鼠胰腺,-70℃保存。

  1.3.2 检测指标

  全血粘度(比)、血浆粘度(比)、红细胞压积(%)、血清胰岛素水平的检测、胰腺的形态学观察。

  1.4 统计学分析

  各组实验结果采用(x±s)表示,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胰岛素再生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本实验结果表明,糖尿病模型组大鼠全血粘度、血浆粘度以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胰岛素再生胶囊组对上述指标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说明胰岛素再生胶囊各剂量组均具有改善血液高凝、高粘状态的作用。见表1。

  2.2 胰岛素再生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胰岛素再生胶囊大剂量组和中剂量组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有增高的趋势(P<0.05)。见表2。表1 胰岛素再生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表2 胰岛素再生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2.3 胰岛素再生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学检查结果

  正常对照组可以观察到胰岛内充满着密集的呈正态分布的胰岛内分泌细胞(其中β细胞占多数);糖尿病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胰岛内分泌细胞数目明显减少细胞间隙明显增大,这是因为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后,大量的β细胞遭到破坏后,留下很多空隙,从而导致细胞间隙明显增大;盐酸苯乙双胍片组,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几乎没有差异;胰岛素再生胶囊治疗组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胰岛β细胞数目都有所增加,而且可以看到某些受损的胰岛β细胞正在恢复。这是由于它们在实验阶段对受损的胰岛β细胞有修复和促进胰岛β细胞再生的功能。特别是胰岛素再生胶囊中剂量组对胰岛β细胞的修复及促进胰岛β细胞再生作用最强。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顽症,其发病率日趋增加。1996年世界糖尿病患者已达1.2亿,预测2010年将达到2.4亿人,2025年将会增加到2.99亿人。该病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服用降糖的西药毒副作用较大,不宜长期服用。而某些中草药降糖作用强,毒副作用小,更易于被患者接受,因此临床中药治疗糖尿病寄予厚望。本实验利用链脲佐菌素诱发糖尿病大鼠为模型进行研究。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动物模型与人类1型糖尿病的发病经过、胰岛的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具有易操作、药物毒性不良反应少、胰岛β细胞损伤特异性高等优点,成为研究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较理想的方法[1]。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的流动性、凝固性、粘聚性和变形性的科学。它主要取决于血液的粘度,而影响血液粘滞性的重要因素是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粘附和聚集的程度、红细胞变形能力、血液粘度、血管壁内面光滑度、管壁弹性、血液温度以及pH值等。血浆粘度是由所含的高分子蛋白,脂蛋白和糖类所决定的[2]。本实验采用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测定在于客观地观察胰岛素再生胶囊对于高脂、高凝状态下,能够降低血液的粘度,改善其他的参数指标,与高脂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作用更为显著。为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还可以作一些活血化瘀的指标,如:优球蛋白含量测定、凝血时间的测定等。本研究表明胰岛素再生胶囊中的人参增加了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血清胰岛素水平。也许是人参通过调节体内的免疫功能,减轻了大鼠体内的自身免疫性损害,使残存的胰岛β细胞得以再生,进而改善了其他的状况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沈亚非,徐焱成. 链脲佐菌素诱导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的研究.实验诊断与治疗杂志,2005,19(2):78-80.

  2 翁维良.血液流变学研究方法及其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

  

作者: 刘桂沅1,张秋菊2△,刘连起2,吴 霞1,屠蘅菁2作者单位: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