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1年第9卷第11期

浅析不良情绪与健康的关系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不良情绪。关系生理和心理学研究认为,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可使抵抗力降低,易罹患疾病。如果我们能够始终保持平静的心境、稳定的情绪,那么机体组织器官就不会受到干扰和损害,各种身心疾病便不容易发生。1不良情绪与健康的定义1。...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不良情绪;健康;关系

  生理和心理学研究认为,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可使抵抗力降低,易罹患疾病。正如古代中医学家所说:“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摇”,“志意和,则精神专真,魂魄不散,恼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其意思是,不良刺激会引起心理波动,心理波动就必然干扰脏腑的功能活动。如果我们能够始终保持平静的心境、稳定的情绪,那么机体组织器官就不会受到干扰和损害,各种身心疾病便不容易发生。

  1 不良情绪与健康的定义

  1.1 不良情绪

  我国古代医籍《内经》,把人的情绪概括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称为七情,并进一步指出“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等,而“一切顽固的忧愁和焦虑,可称为不良情绪,这种情绪强烈、长期存在,足以给疾病大开方便之门。”

  1.2 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含义应包括:心理上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身体上没有疾病,对环境要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等三个方面。

  2 不良情绪与健康的关系[1~3]

  美国有人研究表明,因情绪紧张而患病者,占全体门诊病人的76%。近代国内外研究也证明,情绪在一些躯体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人的疾病状态,反过来也可引起人的情绪变化,两者互为因果。一般说来,情绪压抑、忧愁思虑者易患溃疡病;情绪紧张、急躁易怒者易患高血压冠心病;情绪低落、悲观沮丧者易患恶性肿瘤

  2.1 不良情绪与癌症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长期压抑和不满的情绪,诸如抑郁、悲哀、恐惧、愤怒等,容易诱发癌症。心爱的人突然死亡或突然失去安全保障,也是癌症发生的诱因。据国外研究认为,长期的愤怒、忧郁、失望和悲哀似是癌症发生的讯号。

  情绪与癌症的治疗效果及癌症的复发率,也有着明显的联系。愉快的情绪有利于癌症的治疗;悲观、绝望的情绪往往使癌症加剧。对子宫颈癌患者的对照研究表明,在同样抗癌治疗条件下,对疾病的态度正确和情绪良好的患者,其治疗效率高,生命的延续日期较长;而对癌症持焦虑、恐惧、悲观情绪的患者,则其病情迅速恶化并很快死亡。临床实践表明,当子宫颈癌患者生气、焦虑情绪时,就会出现子宫分泌物增多或出血,以及腰腹疼痛等病情加重现象。

  2.2 不良情绪与高血压病

  血压对于情绪的变化是极为敏感的。情绪状态的改变可以引起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愤怒、仇恨、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可使血压升高,尤其以愤怒、焦虑、仇恨与血压的关系最为密切。有人甚至认为,被抑制的敌视情绪可能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我国心理工作者根据232例高血压患者的研究发现,其中58.7%患者病前急躁易怒,要求过高。实验研究证明,在愤怒或敌意时,舒张压显著升高;在焦虑或恐惧时,收缩压升高时,其瞬时血压均可急剧升高。一般来说,过度紧张的情绪状态会引起血压升高。如果处于长期而反复的过度紧张,或者强烈的情绪激动状态下,则容易发展为高血压病。例如,消防队员较易罹患高血压病。医学院学生中,毕业班高血压患病率是低年级学生的3倍。

  2.3 不良情绪与心脏病

  心脏和血管对情绪反应最为敏感。反复而持续出现的不良情绪,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有焦虑、恐惧、愤怒、悲哀情绪者,其冠心病发病率或复发率较高。英国的一项调查表明,鳏夫和寡妇在其配偶死亡的头6个月内,冠心病的死亡率比同龄者高6倍。这表明配偶的死亡所致的沉痛悲哀,使冠心病加剧。许多研究还发现,高度焦虑者的心绞痛发病率为低焦虑者的2倍。有焦虑、抑郁情绪者,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也明显增高。愤怒、焦虑、惊恐以及其他情绪突变都容易导致突然死亡(猝死)。许多冠心病患者就是在不良情绪刺激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作,甚至死亡。

  2.4 不良情绪与胃肠道疾病

  消化系统是对情绪反应的敏感器官。情绪与胃肠的功能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人在恐惧或悲痛时,胃黏膜会变白,胃酸停止分泌,可引起消化不良;而在焦虑、愤怒、怨恨时,胃黏膜会充血,胃酸分泌增多,长期如此,可导致胃溃疡。有研究证明,动物因受焦虑、恐惧、不安、紧张等情绪的持续影响,几乎都患了胃溃疡。可见不良情绪对胃肠道疾病的发生有很大的作用。

  3 克服不良情绪、培养健康的心理

  通过以上的研究表明,癌症、冠心病、高血压病、溃疡、神经官能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偏头痛糖尿病等都与心理因素有关,而其中最主要的心理因素就是情绪状态,情绪与健康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两者是密切相关的,情绪可致病,也可治病。良好的情绪是防病治病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情绪是维持人的生理功能正常进行的前提,很多患者可以通过自体功能的调节而获得痊愈。尤其是心身疾病,良好情绪对它的转归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不良情绪就像是危害健康的毒药,而良好的情绪就像是治病救人的良方,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能使人的神经系统充满新的力量,提高脑力和体力劳动的效率和耐力,提高人体的抗病和恢复机能的水平,有助于人们正确应对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取得应有的成就。

【参考文献】
   1 李心天.医学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2 高鸿鸣,刘金华.人生心理指导大全.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

  3 张理义.军人心理健康指南.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

  

作者: 郑雪雅1,刘建勇2作者单位:1 350001 福建福州,武警福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