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2年第10卷第5期

止嗽散合三拗汤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35例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感冒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对照组30例。其中对照组按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用止嗽散合三拗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用药对感冒后咳嗽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愈率(1周内治愈)分别为77。...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感冒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对照组30例。其中对照组按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用止嗽散合三拗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用药对感冒后咳嗽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愈率(1周内治愈)分别为77.14%和50%,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43%和86.67%,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中医药方法治疗感冒后咳嗽优于采用西医方法治疗,中医组能更快取得效果,明显缩短病程。

【关键词】  咳嗽; 感冒后; 中西医治疗: 疗效

  当上呼吸道感染的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仍迁延不愈,临床上称之为感冒后咳嗽。此种咳嗽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无痰或仅咳少量黏液痰。感冒后咳嗽属西医亚急性咳嗽,而中医则将其归属于外感咳嗽范畴。本病多可自行缓解,但通常持续数周至数月之久,频繁的咳嗽给患者工作、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笔者在临床上采用止嗽散合三拗汤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于本院门诊就诊的感冒后咳嗽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14~65岁,平均32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15~65岁,平均33岁。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程等分布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所选病例的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哮喘组制定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年版)》的诊断标准[1],病程大于3周,血常规、胸片检查无异常,肺部体征无阳性体征,同时经相关检查排除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等病例。

  1.3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止嗽散合三拗汤加减,基本方:桔梗15g,甘草6g,白前15g,紫苑15g,荆芥10g,橘红10g,百部15g,法夏10g,麻黄8g,杏仁10g。加减:偏寒者加干姜10g,细辛3g,五味子6g;偏热者加黄芩10g,鱼腥草20g;咽痒明显者加射干15g,僵蚕8g。以上方药1日1剂,水煎分两次温服。对照组口服复方甲氧那明胶囊2粒,1日3次,复方福尔可定糖浆10ml,1日3次,同时加服阿奇霉素片0.5g,1日1次连服3日。

  1.4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症的诊断疗效标准制定[2],治疗1周和2周后判断疗效;治愈:治疗1周后咳嗽症状消失;显效:治疗2周后咳嗽症状消失;有效:治疗2周后咳嗽症状减少;无效:治疗2周后症状无减轻或加重。

  1.5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治愈加显效加有效计总有效率,分别统计治愈率与总有效率。

  2治疗结果

  见表1。表1两组治疗结果

  3讨论

  感冒后咳嗽即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期症状消失后,仅遗咳嗽迁延不愈,无他证可循。西医针对其发病机制,采用针对气道高反应性治疗,如解痉、平喘、抗过敏等,临床上取得一定疗效。中医则将其归属于外感咳嗽范畴,属外感久咳。此时患者外感寒热等多已消失,而咳嗽则缠绵不愈,遇冷热空气刺激则加剧,且多伴咽痒。故辨证其病机为余邪未尽,风邪留恋,痰气互结,肺失宣降而致咳嗽。而因感邪性质不同及体质的差异,又可有偏寒、偏热之分。止嗽散出于《医学心悟》,原著认为“此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逐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三拗汤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功能宣肺解表。两者合用,方中荆芥祛风利咽,桔梗、麻黄开宣肺气,白前降气化痰,杏仁苦泻降气止咳,紫苑、百部润肺止咳,橘红、法夏燥湿化痰,理气散结。如此一升一降,一润一燥,肺得宣降,痰浊得化,肺气安宁,加上甘草调药和中,全方共凑祛风化痰,宣肺止咳功效。再根据偏寒偏热的不同,加黄芩、鱼腥草清肺泄热,加干姜、细辛、五味子温肺止咳,咽痒明显者晁恩祥教授“风咳”,“从风论治”的论证[3],加射干、僵蚕祛风利咽。用上述治疗的本组资料显示,虽然与西医治疗组其总有效率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但在治愈率(1周内咳嗽消失)比较上则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能更快取得效果,大大缩短病程。临床上通过恰当的辨证,采用止咳散合三拗汤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取得了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中华全科医学杂志,2009,8(9):608-613.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

  3晁恩祥.“风咳”证治探要,江西中医药,2008,40(7):8-9.

  

作者: 邱文达作者单位:523142 广东东莞,东莞市麻涌医院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