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2年第10卷第10期

自拟通乳消痈汤治疗哺乳期乳痈26例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哺乳期。乳痈。中医药疗法哺乳期乳痈是哺乳期常见疾病,也是造成哺乳期非正常停止哺乳的重要原因。2009年12月笔者采用中医疗法为主,治疗26例哺乳期乳痈,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哺乳期;乳痈;中医药疗法

  哺乳期乳痈是哺乳期常见疾病,也是造成哺乳期非正常停止哺乳的重要原因。2005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采用中医疗法为主,治疗26例哺乳期乳痈,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于2005年1月—2009年12月在厦门市同安区西柯中心卫生院就诊的26例哺乳期乳痈患者,年龄22~35岁,平均28岁,病程1~10天,所有病例均在哺乳期出现单侧或双侧乳房肿胀、疼痛,并可触及包块,患侧乳房泌乳减少,体温在37.8~40℃,其中有4例已经使用大剂量抗生素3~7天,仍无效。经4~6天的治疗,患侧乳房肿胀、疼痛消失,恢复泌乳,体温正常,包块消失者,为痊愈;患侧乳房肿胀、疼痛消失,恢复泌乳,体温正常,包块最大直径小于原记录的1/2,为显效;症状与包块无改善者,为无效。其中痊愈18例;显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3%。

  2治疗方法

  上述患者采用自拟通乳消痈汤(通草、穿山甲、鱼腥草、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皂刺、薏苡仁、柴胡)治疗,局部疼痛激烈者加元胡、赤芍;排乳严重不畅者加路路通、王不留行子;伴有高热、畏冷者加石膏、青蒿;便秘、排便不畅者,酌加枳实、大黄;已溃脓不愈者,加黄芪、当归。将上述药物水煎浓缩,取药液300ml,每日2次,每日1剂,药渣再用纱布包裹热敷患处。严重者可将上述药物连续煎煮当茶饮,直到热退。并尽量排空患侧乳汁。

  3医案举隅

  例1,患者,女,26岁。产后5天,左侧乳房肿胀、疼痛、结块1天,伴畏冷、高热,于2009年1月来诊。症见左侧乳房肿胀,外上侧可触及条状包块,触痛明显,患侧泌乳减少,睡眠尚可,饮食正常,大便较干,脉洪数,舌质稍红,苔白厚腻。此为乳汁不通,蕴化为毒。治宜通乳散结,清热解毒。处方:通草10g,穿山甲10g,鱼腥草30g,金银花15g,连翘15g,蒲公英30g,皂刺10g,薏苡仁30g,柴胡10g,石膏20g,青蒿10g。第一天,将上述药物连续煎煮当茶饮,直到热退。第二天,一剂,日2次,药渣再用纱布包裹热敷患处。并嘱其清淡饮食,尽量排空患侧乳汁。患者于第二天复诊时,诉热退,患侧乳房肿胀消失,局部包块已变软变小。服上方4剂后诸症消失,随访到哺乳期结束,未再复发。例2,患者,女,25岁。产后2个月,左侧乳房肿胀、疼痛、出现包块10天,伴反复发热,于2009年5月来诊。曾经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甲硝唑”等治疗7天,体温仍波动于37.8~39℃,因惧怕手术治疗而转诊本处,时下左侧乳房肿胀,外侧可触及约鸡蛋大包块,有触痛,患侧泌乳减少,睡眠欠佳,饮食正常,大便干结,脉数,舌质淡,苔白腻。此为乳络不通,余毒未清。治宜通乳散结,托脓排毒。处方:通草10g,穿山甲10g,鱼腥草30g,金银花15g,连翘15g,蒲公英30g,皂刺10g,薏苡仁30g,柴胡10g,赤芍15g,青蒿10g,枳实10g。每日1剂,每日2次,药渣再用纱布包裹热敷患处。并嘱其清淡饮食,尽量排空患侧乳汁。服上方6剂后诸症消失,随访到哺乳期结束,未再复发。

  4讨论[1]

  哺乳期乳痈属于中医“外吹”、“乳疽”等病症范畴。《医宗金鉴》云:“此症……俱生于乳房,红肿热痛者为痈,十四日脓成,若坚硬木痛者为疽,月余成脓。”本病病因《外科冯氏锦囊秘录精义》有说:“乳子之母,不知调养,怒忿所逆,郁闷所遏,厚味炙煿,以致厥阴之气不行,故窍不得通,而汁不得出,阳明子血热沸腾,故热胜而化脓;亦有所乳之子,膈有滞痰,口气焮热,含乳而睡,热气所吹,遂生结核。”[1]说明乳痈可因乳头病变;或乳汁多而少饮;或毒邪外袭;或情志不畅,肝气不舒;或产后饮食不节,胃中积热,均可导致乳络不畅,乳管阻塞,败乳蓄积,化热而成痈肿。治宜通乳散结,清热解毒。方中通草、穿山甲通乳消肿排脓,鱼腥草、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皂刺、薏苡仁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柴胡引诸药入肝经,兼疏肝退热。全方以通为用,兼顾清热解毒散结,使乳络通,而肿自消,积毒清,而热自退,对于哺乳期乳痈,特别是尚未向外溃脓者,有良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顾伯康,黄耀燊.中医外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87-89.

  

作者: 张向阳作者单位:361100 福建厦门,厦门市同安区西柯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