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推拿疗法杂志第二卷第四期创新研讨

多向透刺剥离加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来源:INTERNET
摘要:【关键词】肩关节周围炎毫针透刺剥离中药1临床资料1。2治疗方法1。1多向透刺剥离①取穴:患侧肩髃穴、肩前穴、肩后穴及臂臑穴。常规消毒穴位,将毫针垂直刺入肩髃穴,有针感后,再采用左右剥离法,并分别向肩前穴、肩后穴及臂臑穴方向透刺。...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肩关节周围炎  毫针  透刺剥离  中药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观察57例,其中男15例,女42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67岁;病程1~5个月。多发单侧,以疼痛为主,部分肩部活动时出现明显的肌肉痉挛,尤其作肩部外展、外旋及后伸时最明显,并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
1.2  治疗方法
1.2.1  多向透刺剥离  ①取穴:患侧肩髃穴、肩前穴、肩后穴及臂臑穴。②操作:取4~5寸、40号毫针1根,把针尖磨制成扁平状。常规消毒穴位,将毫针垂直刺入肩髃穴,有针感后,再采用左右剥离法,并分别向肩前穴、肩后穴及臂臑穴方向透刺;当出现第二次针感后,停针1~2 min,待针感消失或减弱即出针。1次/ d,5次为一疗程。
1.2.2  口服中药  取当归、炒白芍、党参、川芎、桔梗、白芷、川朴、云茯苓、法夏、干姜、桂皮、麻黄、苍术、积壳、陈皮、红花、银花、大贝母及防风各10 g,炒苡仁25 g,混合水煎。1付/ d,每付煎煮3次、分3次口服,5付为一疗程。将每日煎煮的中药再加水1倍,用毛巾浸药湿敷于患肩约15~25 min,且勿烫伤皮肤。患肩中药湿敷后,再行常规推拿及功能活动效果更佳。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标准  痊愈:肩部疼痛消失,关节功能活动正常,随访半年无复发;显效:肩部偶有轻微疼痛,关节功能活动轻度受限;好转:肩部疼痛较前减轻,关节活动功能有所改善;无效:连续应用上述方法治疗2个疗程,肩部仍疼痛,关节功能活动无明显改善。
2.2  治疗结果  57例经上述治疗,并追踪观察,痊愈50例(87.7%),显效5例(8.8%),好转2例(3.5%)。疗程最短1次、最长5次,平均3次。
3  讨 论
    肩关节周围炎又名“五十肩”、“冻结肩”。好发于50岁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中老年人常因年老体虚、气血亏损、正气不足,或因肩部外伤、慢性劳损、复感风寒湿邪,致使肩部气血凝涩,筋失濡养经脉拘急而成。本病属中国传统医学“伤筋”范畴。早期以肩部疼痛为主,疼痛常有固定点,夜间疼痛尤甚;晚期肩部疼痛虽减,但肩关节活动不利,局部怕冷,有遇冷则痛剧、得温则痛缓的临床特点。严重时出现肌肉萎缩。现代医学及朱汉章临床观察研究认为:[1]肩关节周围炎的根本病因是内分泌失调所致。所以治疗中以疏通经脉、行气活血及调整内分泌功能失衡为原则,临床上采用多向透刺剥离加中药内服、外敷进行综合治疗,取得了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多向透刺剥离法可祛除炎性粘连、解除痉挛、行气活血,并能沟通经穴,特制毫针在组织内运行,同时产生热能使小血管扩张,从而加强了局部组织的营养供应。结合中药内服、外敷,不仅达到了调整内分泌功能失衡目的,还能起到补气、活血、化瘀的作用。
    综上所述,多向透刺剥离结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相互协同,提高了肩关节周围炎的治疗效果,同时也缩短了治疗时间,是比较理想的综合治疗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朱汉章. 小针刀疗法.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 143


(审稿:杨志强  编校:张遵辉)

【编者按】  世界中医药学会中国推拿复位医学研究会自成立以来,作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会员已遍布全国各地,特别是“临床(教学)示范基地”的设立,对推拿学科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2003年11月选改产生了新的理事会领导成员,修订了研究会章程。理事会决定2004~2005年研究会的工作重点仍放在发展会员、推广“临床(教学)示范基地”及学术交流上。
感谢专家、编委、作者、读者对本刊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作者: 詹光宗 唐华蕊 解放军西藏军区总医院 2004-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