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8期中医中药

针刺足三里、三阴交促进腹部术后排气160例

来源:INTERNET
摘要:患者腹部手术后出现排气时间延长甚则困难是在外科临床中经常遇到的问题。2002~2004年,我们运用针刺足三里、三阴交促进腹部术后排气,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2治疗方法取穴:足三里、三阴交,均为双侧。每例患者针刺2~3次。...

点击显示 收起

患者腹部手术后出现排气时间延长甚则困难是在外科临床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以往我们采用局部热敷、术后下床活动等方法,效果不佳。2002~2004年,我们运用针刺足三里、三阴交促进腹部术后排气,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0例,男97例,女63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12岁,平均48岁。病程最长12年,最短1h。其中胆囊切除术18例,胃大部切除20例,阑尾炎切除术56例,疝修补术17例,脾段切除术3例,胰腺及十二指肠切除术6例,子宫切除及卵巢切除术34例。采用硬膜外麻醉120例,全麻38例,局麻2例。

1.2 治疗方法 取穴:足三里、三阴交,均为双侧。操作方法:一般在术后2h,患者取平卧位,局部常规消毒,选用30号2寸毫针,垂直快速进针,以提插捻转运针至局部有酸胀感为度,平补平泻法,留针20min,每4h1次。每例患者针刺2~3次。胃及肠道术后6h针刺,每例患者3~5次。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针刺1~3h后肛门排气者为显效,4~7h排气者为有效,8h以上者为无效。胃及肠道术后18~20h排气为显效,20~22h为有效,23h以上者为无效。

2.2 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显效92例,有效48例,占87.5%;无效20例,占12.5%。排气时间最长48h,最短3h。平均为针刺后5h。针刺后胃及肠道术后最长66h,最短18h,平均为针刺后20h。

3 讨论

排气时间是临床医生对患者腹部术后必须注意的情况之一。术后患者肠平滑肌活动受到抑制或肠管处于麻痹状态,肠蠕动减弱,结肠推进减弱甚至消失。若术后排气时间短则嘱患者及早进食,有助于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反之则有可能导致水电解质失衡、便秘、肠粘连甚至肠梗阻等术后并发症。中医认为本病属于腹胀范畴,脾气损伤,气机不利。手术后元气受损,气虚血行不畅,《医林改错》:“元气虚则不能达于血管,血无气必留而瘀。”导致血脉瘀阻,腑气壅滞。《灵枢·脉要精微论》说:“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为气,短则为气病。”手术使血溢脉外,气无所依。《张氏医通·诸血门》:益气与血,两相维附,气不得血则散而无统,血不得气,则凝而不流。”伤后气滞血瘀,结而不通。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是本病病机。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途径,所以我们考虑针刺是促进腹部术后排气的最佳方法。我们选用针刺足三里和三阴交二穴,足三里系足阳明胃经合穴,可调理脾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行气散结。《甲已经》云:“五脏六腑之胀,皆取三里,三里者,胀之要穴也。”三阴交是在足三阴经交会处,能疏通三阴气血。二者配合能起到补脾胃,助运化,通经络,调气血之功效。补中益气,使胃气下行。本法安全性高,适应范围广,简单易行,无痛苦且副作用小。

作者单位:130021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外科

作者: 董玮 田洋 崔岩 董芳 2005-5-1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