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8期中医中药

通补奇经法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

来源:INTERNET
摘要:更年期综合征(climactericsyndrome)是指以内分泌改变引起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症候群。笔者运用通补奇经法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获得满意疗效。1燮理二维脉患者,女,46岁,工人,2002年5月4日初诊。拟桂枝10g,白芍10g,甘草5g,生姜3g,大枣5枚,桑枝15g,黄芪15g,红花6g,秦艽10g,......

点击显示 收起

  更年期综合征(climacteric syndrome)是指以内分泌改变引起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症候群。

更年期是个生命过程,通常开始于40岁,持续10~20年。有人把它比喻为“生殖衰老过程长河中的涟漪”,有人说这是:“生命走进了沼泽地”。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其所产生的类固醇和肽类激素的下降,对全身很多器官系统的影响,尤其对生殖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系统、神经系统的影响,导致许多生理和心理的变化,甚至会产生一些临床症状,引起某些更年期常见疾病的发生。

笔者运用通补奇经法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获得满意疗效。兹举临床病例及治验体会如下,以供参考。

1 通补奇经法

1.1 燮理二维脉 患者,女,46岁,工人,2002年5月4日初诊。近三月来常觉发热、恶寒阵作,但查体体温不高,伴随全身自汗,日发数次。双手足端有如蚁行感,时而呈阵发性发白、冰冷、麻木。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证系阴维阳维二脉失调,荣卫不和。拟桂枝10g,白芍10g,甘草5g,生姜3g,大枣5枚,桑枝15g,黄芪15g,红花6g,秦艽10g,太子参15g等药为方,在调和阴阳燮理二维脉之基础上,参以通补之法。每日1剂,连服1周后症状消失。

按:本例寒热自汗,貌似太阳中风,实是二维为病。李时珍曰:“阳维之脉与手足三阳相维也维……故阳维为病亦苦寒热”(《奇经八脉搏考·二维也纳为病》)。正因为病变与手足三阳相关,故治以桂枝汤。然伤寒病用桂枝汤是解肌疏风,调和营卫,其治在表;而本例治以桂枝汤则重在燮理阴阳二维脉,其治在里。桂枝外调和营卫,内有调和阴阳之功。盖疾病之生,皆由阴阳失调,阴虚则热,阳虚则寒,今治以和阴阳之法,是以寒热能愈。然患者七七之年,奇经因虚而滞,故益以太子参、黄芪、红花、桑枝调补并用,所谓“通补”者此意也。

1.2 调和二跷脉 患者,女,49岁,教师,2002年9月5日初诊。患者经水已断2年,自此即感眼部灼热,时有刺痛、干燥、怕光。眼科检查未见器质性病变。近一年来时有整夜失眠,有时日睡不醒。舌红苔少。证系二跷脉阴阳失调。拟当归12g,川芎5g,熟地15g,白芍10g,菊花10g,夏枯草10g,枸杞子12g,山萸肉10g,牛膝10g,红花6g,莲心3g,玄参15g等药为方,每日1剂。服1周后眼部症状减轻,守服3周,眼疾消失。后投归脾汤合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半月,失眠及有时日睡不醒症皆愈。

按:目痛,不眠,多寐,乃二跷脉阴阳失调所致。《素问·缪刺论》曰:“邪客于足阳跷之脉,令人目痛。”故用菊花、夏枯草以疏二跷脉之邪。《灵枢·寒热病》篇曰:“阴跷阳跷,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锐眦。阳气盛则目 目 真 ,阴气盛则瞑目。”所谓“盛”,乃其外在表现,而其实质仍是阴阳俱虚。故以熟地、白芍、枸杞、山萸肉、玄参以补之。“久病入络”,“痛因瘀致”,故以川芎、红花、牛膝、莲心以通二跷脉之瘀滞。笔者临床体会:女子年达七七,气血已亏,此时正经尚可自持,奇经已形不足;而奇经犹如经络系统之分支,往往正经稍有不畅,奇经即呈瘀滞现象,故其治当以通补为法。以补为主,以通为用,所谓“一开一阖”者,阴阳之道也。

1.3 调理冲任 患者,女,50岁,教师,初诊于2002年10月7日。诉月经已断年余,觉头部阵阵潮热上涌,颜面、颈及胸部皮温增高,时呈片状发红、出汗,汗后又觉畏寒,以午后多见。伴以烦躁、头晕、眼花、心悸。舌质红嫩,少苔,脉弦细。证系冲任阴亏,浮阳上泛之候。拟滋补冲任,壮水制阳之法治之。拟熟地15g,山萸肉10g,山药15g,茯苓15g,泽泻10g,白术10g,知母10g,黄柏10g,牛膝10g,龟版15g(先煎),女贞子15g,石决明20g(先煎)。每日1剂,连服2周已愈大半,守方加减治疗半月而愈。

按:本例乃冲任亏损,浮阳上泛之证。盖冲任同起肾下胞中,冲脉行阳明少阴之间,少阴乏源;冲脉之气上逆,则是少阴肾水不济而随阳明之气上逆。故以知柏地黄丸加味以充冲任之源,加牛膝、石决明以调冲任之气。补中寓调,与病机恰合,故治之而愈。

1.4 温养督任 患者,女,48岁,退休工人,初诊于2002年11月3日。患者近2年来月经周期紊乱,时而数月不潮,时而久延不止。近1年来觉背部寒冷、心胸发热,颈项强痛,头巅胀痛,背脊、腰脾疼痛。10月中旬月经又来,至今淋漓不断,白带较多。诊得脉象沉细,舌淡苔白。证系督任亏损,寒邪入侵。拟鹿角霜15g,沙苑子15g,小茴香5g,桂枝6g,覆盆子15g,藁本10g,天麻10g,血余炭10g,当归10g,白术10g,黄芪15g,茯苓10g等温养督任,祛风散寒之药治之。每日1剂,服1周后症状大减,减去祛风散寒之品,纯用温补之药熬成膏剂,服用月余而安。

按:本例颈项强痛,乃督脉失去温煦;经水延绵,乃任脉失统阴之职。盖督脉行身之背,虚则风寒侵客;任为阴脉之海,亏则血失统摄。然二脉与肾及命门同居少腹,任之阴血化于肾,督之阳气生于命门,故二脉为病多与肾、命门相关。故在用药方面,一以补养督任,以资肾命之本;一以通调督任,以驱外来之邪。补以鹿霜、沙苑、覆盆等平淡不腻之品;以通为用,补不滞邪,通不伤正之精神。

1.5 升固带脉 患者,女,47岁,初诊于2002年6月5日。患者从去年5月至今,月经周期紊乱,时而半月一潮,时而五月一至,量少色淡,但白带则绵绵不断,质稀清冷,经前体倦乏力而冷,小便频数。脉象沉缓乏力,舌质淡嫩苔白。证系带脉升固无力,拟“内补丸”(《女科切要》)加减。拟鹿角片15g,菟丝子15g,肉桂6g,黄芪20g,沙苑子15g,桑螵蛸15g,党参15g,苍白术各10g,杜仲10g等药为方。每日1剂,服7剂后已愈大半,守方加减服20余剂而定。

按:经水绵绵不净,带下淋漓不断,乃带脉失升固而致。盖带脉环腰绕脐,贯肾系,当属肾脾。故其为病,则经带不止,腰冷腹胀等诸脾肾虚寒之症可见,《难经》所谓:“腰溶溶如坐水中者”,是也。故用“内补丸”加减,以升固带脉。故用鹿角片、菟丝子、肉桂、黄芪等以益其气机,俾气机健运则斡旋之功立,而下陷之病自去。全方似无通调之品,而健运气机之功已具,亦即通补之义也。

2 讨论

更年期综合征(亦称绝经前综合征)是妇女在自然绝经前后一段时间内所出现的以植物神经失调为主的综合征。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多认为更年期,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对垂体的抑制减弱,从而出现继发性下丘脑与垂 体的功能亢进,并影响甲状腺、肾上腺皮质与垂体间的相互关系。绝经前初呈周期紊乱,经量减少、经期缩短、直至完全绝经,亦有表现周期延长,经量增多,最后绝经。如大脑皮质抑制功能较差,则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现象。临床表现有阵发性面部潮红,向面部、头、颈部轰热上冲感,尤其易在情绪激动时出现,可伴有出汗、畏寒、烦躁不安,易紧张、激动、失眠、忧郁、头痛。可有皮肤发麻、刺痒、蚁走感等感觉异常。有时出现头晕、目眩、耳鸣、呕吐、精神不集中等。心血管系统常表现有心悸,心动过速或过缓,血压波动性升高,易出现高血压等血管病变,绝经期后动脉硬化发生率也增高。由于代谢功能紊乱,可出现以腰、腹、臀部为主的体形肥胖;食饮亢进易饥饿或有不同程度的水、钠潴留,甚至出现浮肿。并常见有骨质疏松及骨骼脱钙,故老年女性易发现骨折。《素问》载有:“人年老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歧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说明更年期是因肾气渐衰,冲任脉虚,阴阳每每不相协调所致。症状的轻重可因人而异,与生活环境、精神因素等密切相关。因此在施治的同时,须向患者介绍更年期卫生知识,消除顾虑,保持情志舒畅,少思虑,勿动怒,宜心意平和。月经紊乱是更年期常见的现象,还应排除妇科其他器质性疾病,如女性生殖器肿瘤等。故对更年期妇女应建议定期作妇科防癌检查。 

作者单位:661100云南省蒙自县妇幼保健院 

作者: 普顺成 2005-5-1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