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12期论著

月经期应用抗生素治疗盆腔炎的探讨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盆腔炎治疗的新途径。方法采用月经期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方法与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两组相比较,观察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65例盆腔炎患者,经过2个月经期应用抗生素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治愈率89。对照组58例按中西医结合治疗,治愈率65。...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盆腔炎治疗的新途径。方法 采用月经期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方法与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两组相比较,观察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65例盆腔炎患者,经过2个月经期应用抗生素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治愈率89.69%,复发率3.07%;对照组58例按中西医结合治疗,治愈率65.52%(P<0.01),复发率8.62%(P<0.01),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 月经期应用抗生素治疗盆腔炎症,特别是对盆腔包块形成的慢性或亚急性炎症,临床效果显著,且复发率低。

关键词 盆腔炎 月经期 抗生素 中西医 治疗

Study on antibiotics treat pelvic inflammation in the menstruation

Du Xiaoli,Huang Cong.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Guangzhou Steelworks Hospital,

 Guangzhou Medical School,Guangzhou510380.

【Abstract】 Objective Study the new path that cure of pelvic inflammation.Methods It would been comˉpared that antibolic treatment in menstruation with traditional Chenese treatment in any time.Both cure rate and reˉlapse.Results Cure the term for65example pass by two menstruation periods the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the treatˉment,and the clinical result showthe cure rate89.69%,relapsc ratc3.07%.Compare the term for58examples apply the combination treatment method,and cure rate65.52%(P<0.01),relapse rate8.62%(P<0.01).Conclusion The menstruation applies the antibiotics treatment the pelvic inflammation and especially to pelvic mass forming the chronic or subacute inflammation,result benefit and lower to relapse rate.

Key words pelvic inflammation menstruation antibiotic Chinese-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盆腔炎症是妇科常见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上治疗效果欠满意,且反复发作,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为了能提高临床治愈率及降低复发率,我们对盆腔炎患者在月经期应用抗生素治疗,设想寻求一条治疗盆腔炎症的新途径,达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0年1月~2002年12月来院就诊的123例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患者年龄19~47岁),对照组58例(患者年龄20~46岁)。

1.2 诊断标准 按现代妇科治疗学的盆腔炎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均有下腹疼痛或腰骶痛,白带多,脓性,体温升高,妇科检查:宫颈举痛,宫体有压痛,附件触及不活动,边界不清包块,有触痛,各组患者均无全身其他系统疾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静脉途径给药治疗,在宫颈分泌物培养及药敏结果未回报之前,均选用广谱抗生素+抗厌氧菌药物联合应用,结果出来后选用最佳的抗菌治疗,治疗方案按照徐增祥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妇产科治疗学》盆腔炎的治疗为原则。治疗组:在急性盆腔炎发作期应用抗生素治疗至症状和体征消失或好转,一般连续用药7~10天,停药后的第一次及第二次月经来潮,在月经期应用抗生素治疗,一般用药5~7天,如首次治疗结束后短期(<10天)有月经来潮,则选择下一个月经周期用药。对照组:按传统治疗方法,根据药敏结果采用足剂量、足疗程治疗,一般用药10~14天,之后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中药为自制的毛冬青50ml+0.5%灭滴灵50ml,用药两个疗程,每个疗程用药7~10天,间隔2~3周。

1.4 观察指标 两组病人均在治疗结束后4~7天内,无性生活的情况下,由专人负责检查,填写统一表格。(1)一般情况检查:腹痛、白带、体温等情况。(2)妇科检查:做宫颈分泌物培养,检查子宫及附件压痛情况、包块大小。(3)B超检查:由专人负责检查盆腔包块的情况。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行盆腔B超检查,测量包块的三维径线,按公式πabc/6cm 3 (abc分别表示包块在三维的三个切面的直径值)计算包块体积。(4)治疗后半年随访。

1.5 疗效评判 治愈:腹痛消失、白带正常、体温正常、宫颈分泌物培养(-)、妇检及B超检查示包块消失。有效:腹痛消失或减轻,白带正常或接近正常,妇检及B超检查包块明显缩小(较治疗前缩小2个标准差),宫颈管分泌物培养(-)或(+)。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变化。1.6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 2 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腹痛消失或基本消失,体温正常。治疗组中,宫颈分泌物培养49例阳性中,有44例在治疗后转为阴性,转阴率89.80%;对照组,宫颈分泌物培养42例阳性中,有30例转阴,转阴率71.43%(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B超检查情况,57例盆腔包块消失,消失率87.69%;7例包块明显缩小(缩小2个标准差),1例行后穹窿穿刺抽脓后获治愈,治愈率87.69%,有效率12.31%;对照组B超情况,包块消失38例,消失率65.52%(P<0.01),19例包块明显缩小,好转率34.48%,1例手术治疗;治愈率65.52%(P<0.01)。半年随访情况,治疗组2例半年内复发;对照组5例复发。

2.1 两组患者的宫颈管分泌物培养情况 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发病年龄、体温和B超情况 见表2。

2.3 治疗后两组的宫颈分泌物培养阴转率、治愈率、复发率情况 见表3。

表1两组患者的宫颈分泌物培养情况

表2 两组患者的发病年龄、体温和B超情况

表3 宫颈管分泌物培养结果阴转率、治愈率、复发率

3 讨论

盆腔炎症是妇科常见病症,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占 妇科疾病的30% [1] ,多由于经期卫生差,IUD的广泛应用,妇科小手术无菌操作不够重视,术后休息不够及性生活紊乱引起 [2] ;且为多种致病菌的混合感染所致,厌氧菌感染占70%以上 [1] ,因厌氧菌是阴道内的固有菌丛,在适宜的条件下,由内分泌水平发生变化或外来某种因素(组织损伤、性交),破坏了这种生态平衡,这种常位的菌群变成了致病菌。近年性传播疾病的增多,盆腔感染发病率升高,盆腔感染的常见性和严重性成为妇产科领域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在我国性传播疾病中仍以淋病为首 [3] ,但近年来,由支原体引起的感染发病率明显升高,甚至超过了淋病。

有报道急性盆腔炎支原体检出率43.5%,急腹症时为12.1%,输卵管炎时为30%,由于支原体感染后症状隐匿,不易获得及时诊治,更易传播和蔓延,而且随着疾病的发展,如脓肿形成时,常表现为需氧菌的感染为主,解脲衣原体也可合并支原体或淋菌感染 [4] ;由于女性生殖器官位于腹腔的最低处,炎症的吸收慢,易迁延变慢性炎症或炎症包块形成 [5] ,或因用药剂量不足,疗程不够,而诱导细菌产生耐药,影响治疗效果,给治疗带来困难。本研究设想,根据女性月经的生理特点:(1)月经期盆腔淤血,血运相对丰富,子宫血流量增多 [6] ,在此期用药,可提高盆腔局部治疗的效果。(2)此期女性机体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生殖道的逆行感染,此期用药可预防盆腔炎的再次感染。(3)此期阴道偏碱性,利于细菌生长繁殖。(4)此期有宫内膜的剥脱,是消除宫腔感染的有利条件,同时有新的宫内膜生长 [6] ,可相对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与传统方法治疗盆腔炎比较,在对盆腔包块的炎症吸收及宫颈分泌物病原菌培养的转阴率方面,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且防止复发,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江森.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病原体的变迁.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1998,14:341.

2 徐增祥.现代妇产科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35-40.

3 王荷英.性传播疾病中的支原体感染.中国医学论坛报,1995,10(感染专刊):9.

4 Soper DE,Brockwell NJ,Dalton HP,et al.Observations concerning the microbial etiology of acute salpingitis.Am J Obstet Gynecol,1994,170:1008-1017.

5 张虹,白枫,王敬云.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1998,14:347.

6 乐杰.妇产科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2-295.

作者单位:510380广东广州钢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医院妇产科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

作者: 杜晓丽 黄聪 2005-5-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