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12期中医中药

病毒性肝炎的中医治法

来源:INTERNET
摘要: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临床主要表现为疲乏、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胁痛,或有黄疸、胁下痞块等证候,并伴有肝功能损害,隐性感染者较多见。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五种。属于祖国医学的湿瘟、黄疸、胁痛、积聚......

点击显示 收起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病毒主要经口传染,也可经输血或注射途径传染。临床主要表现为疲乏、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胁痛,或有黄疸、胁下痞块等证候,并伴有肝功能损害,隐性感染者较多见。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五种。属于祖国医学的湿瘟、黄疸、胁痛、积聚等证的范畴。本文就病毒性肝炎发生发展的有关因素(病因病机)及辨证施治提出个人的意见。

1 病因病机

1.1 湿热郁结 平素饮食不节,过食膏粱厚味,损伤脾胃,致运化功能失常,湿浊内生,郁而化热,加之外感湿热疫邪,蕴结脾胃,内外合邪,上而宣散不畅,下而利泄不及,湿热交阻,脾湿肝郁,甚者胆汁外溢,出现黄疸。湿热可存在于病毒性肝炎的始终。

1.2 脾失健运 脾主运化,或因湿热困阻,或因肝气横逆犯脾,或因病情迁延,脾土已虚,均可使脾失健运出现脘腹胀满、纳呆、便溏等证候。

1.3 肝气郁结 肝居胁下,性喜疏泄,肝为湿热所阻,常导致肝失疏泄,肝气郁结,失于条达而出现胸闷不舒,胁痛、暴躁易怒,头胀、头晕、脉弦等。

1.4 肝阴亏损 肝主藏血,体阴而用阳,在病毒性肝炎的过程中,可因湿热久羁或气郁化火而耗伤肝阴,表现为肝区灼热,失寐多梦,低热不退,五心烦热,口干便结,舌红少苔等阴虚证候。

1.5 瘀血内阻 肝藏血,性喜条达,常因湿热阴遏肝气,肝失条达而气郁,终致出现气滞血瘀症情。多数肝炎病人出现胁痛如刺(痛有定处),胁下痞块,部分病人或有舌质暗或舌有瘀点,这些均认为与瘀血有关。上述因素,在肝炎的发病过程中,可以互为因果,往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共同存在,而随病程的阶段不同,邪正的盛衰,体质的差异,各个因素有所偏重。

2 分型论治

从中医观点看,病毒性肝炎的整个发病过程大体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邪盛阶段,即以湿蕴热伏为主;二是正虚阶段,表现为脾虚肝郁或肝阴不足。因此,根据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因素及邪正的盛衰,中医分型大体可有如下几型。

2.1 湿热郁结 (1)主证:常表现为疲乏,畏寒发热不甚,或身热不扬,纳呆厌油、恶心呕吐,腹满便秘或腹泻不畅,小便短或黄,脉濡或滑数,苔厚或白或黄。多见于无黄疸型肝炎病人。(2)治法:宣透化湿,清热解毒。(3)方药:湿偏盛者用藿香正气散加减,热偏盛者甘露消毒丹加减。加减藿香正气散化裁:藿香、苏叶、茵陈、大腹皮、茯苓、苍术、陈皮、厚朴、神曲;甘露消毒丹加减:藿香、薄荷、茵陈、滑石、木通、连翘、黄芩、蔻仁、郁金、板蓝根。胁肋胀痛者加川楝子、香附;食欲不振者加山楂、麦芽。

2.2 湿热薰蒸 (1)主证:身目俱黄,色泽鲜明,身热不扬,头重身困,心中懊 忄 农 ,胁肋胀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大便秘结或溏,或灰白色,小便短少,黄如浓茶,舌苔黄厚而腻,脉弦数或滑数。见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病人。(2)治法:清热化湿解毒。(3)方药:热重于湿用茵陈蒿汤加减;湿重于热用茵陈胃苓汤加减。茵陈蒿汤加减:茵陈、栀子、板蓝根、大黄、郁金;茵陈胃苓汤加减:茵陈、苍术、栀子、陈皮、猪苓、茯苓、泽泻、麦芽、厚朴、香附。胁痛者加柴胡、元胡、川楝子;腹胀甚加木香、枳壳;皮肤瘙痒者加苦参、土茯苓;齿鼻衄血者加白茅根、生蒲黄;大便色白者,加猪胆汁。

2.3 疫毒内陷 (1)主证:病势迅猛,湿盛热炽,黄疸出现 快并迅速加深,或见动血(齿鼻衄血或皮肤发斑,甚则吐血、便血),神愦谵语,舌红或绛,苔厚腻而黄,脉弦数。见于部分急性黄疸型肝炎和重症肝炎病人。(2)治法:清热解毒,利湿开窍。(3)方药:用牛黄解毒丸加味兑服安宫牛黄丸。牛黄解毒加味:牛黄、茵陈、黄柏、大黄、板蓝根、龙胆草、黄连、菖蒲、滑石、郁金、丹皮、丹参、麝香(0.1g,冲服)。发斑者加犀角、生地;呕血、便血者加白茅根、地榆、槐花;腹水浮肿者加海金沙、陈胡芦。若见正虚邪陷、面色转晦,黄如烟熏,肢厥便溏,脉沉伏者,用茵陈四逆汤兑服玉枢丹。

2.4 脾虚肝郁 (1)主证: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胁痛,舌苔薄白或薄黄,舌质淡,脉细缓或细弦。常见于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消退期,部分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病人和多数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病人。(2)治法:疏肝健脾。(3)方药:逍遥散加减或五味异功散加味:柴胡、当归、白术、白芍、茯苓、青皮、元胡、香附、乌药(逍遥散加减);五味异功散加味:党参、白术、茯苓、陈皮、茵陈、广木香、厚朴、神曲、麦芽、甘草。若见胁肋胀痛,情志不畅等肝郁气滞见证者,可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之(柴胡、香附、枳壳、白芍、金钱草、青皮、佛手、麦芽、青藤香)。

2.5 肝阴亏损 (1)主证:胁肋隐痛有灼热感,头晕心烦,疲倦乏力,手足心热,口干,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弦细数。可见于某些迁延型肝炎及慢性肝炎活动期病人,亦可见于少数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病人或黄疸型肝炎黄疸消退期。(2)治法:柔肝养阴。(3)方药:一贯煎加减:沙参、生地、当归、麦芽、谷芽、山药、白芍、枸杞子、川楝子,失寐多梦者,加酸枣仁、远志;头昏晕甚者加刺蒺藜。

2.6 气滞血瘀 (1)主证:胁下痞块,右胁刺痛不移,面色晦黯,脘腹胀满,干呕,食少,苔薄,舌质红或有瘀点,脉弦,或有蜘蛛痣及朱砂掌。见于部分肝炎晚期和早期肝硬变病人。(2)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3)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柴胡、赤芍、桃仁、红花丹参、砂仁、枳壳、元胡、乌药、归尾、香附、麦芽,肝大质硬者加酥鳖甲、牡蛎或三棱、莪术。若病程日久,正气大衰,证属正虚瘀结,本虚标实者,治宜在扶正的基础上加活血祛瘀的办法,方用当归、党参、白术、茯苓、郁金、鳖甲、麦芽、山楂、丹参。若见腹水者加泽泻、苡仁、车前子。慎用或不用峻下逐水药,若走这条路,后果多不良。正如朱丹溪在《余致格论》上说:“此病之起或三五年,或十余年,根深矣,势笃矣,欲速求效,自取祸耳知王道者,能治此病也”。“医不察病起于虚,急欲作效,炫能稀尝,病者苦于胀急,喜行利药,以求一时之快。不知宽得一日半日,其胀愈甚,病邪甚矣,真气伤矣。……制肝制脾,殊为切当”。

3 讨论

上述各型随病程的进展可以相互转化,如可以湿热郁结转为脾虚肝郁;而有时可以一型为主而兼见另一型,如脾虚肝郁,兼有湿热未清,又如肝阴亏损,可兼见纳呆腹胀,便溏胁痛等脾虚肝郁见证。在治疗时要随证加减,灵活运用。

作者单位:730080甘肃窑街煤电公司医院

作者: 徐永志 2005-5-2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