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14期经验交流

前列腺增生症耻骨上手术治疗体会

来源:INTERNET
摘要: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主要表现为膀胱出口的梗阻症状。耻骨上经膀胱手术作为治疗BPH的方法之一,已沿用了100余年,至今仍为泌尿外科医生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确切有效方法。术前残余尿量均在60ml以上,术后病理前列腺良性增生70例,良性增生伴癌变6例。2例手术后第7天发现在膀胱造瘘管口与耻骨后引流管口......

点击显示 收起

    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主要表现为膀胱出口的梗阻症状。耻骨上经膀胱手术作为治疗BPH的方法之一,已沿用了100余年,至今仍为泌尿外科医生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确切有效方法。结合近年我们的病例资料,浅析手术治疗BPH的体会。

  1 临床资料
   
  本组76例,年龄60~88岁,平均68.9岁。直肠指诊:Ⅰ度:9例;Ⅱ度18例;Ⅲ度49例。术前残余尿量均在60ml以上,术后病理前列腺良性增生70例,良性增生伴癌变6例。出院后逐渐出现尿频、排尿困难、尿滴沥、尿闭3例,分别于术后56天、62天和1年经二次手术证实为尿道内口闭锁;2例手术后第7天发现在膀胱造瘘管口与耻骨后引流管口在皮下贯通,有少量尿液不断渗出;2例术后出现睾丸炎、附睾炎;1例于术后第9天大便时突发心脏病猝死。
   
  2 体会
 
  (1)BPH主要导致膀胱出口的梗阻,可引起反复感染、尿潴留、出血、结石、膀胱憩室及肾功能损害,但并非每一例BPH均适合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若病例选择不当,术中可出现致命的危险,如大出血等。我们体会:若前列腺明显增大,或B超提示明显突向膀胱,一般为腺瘤样增生,容易剥离,适合手术切除。若前列腺增大不明显,并无明显突向膀胱的影像,但有排尿困难,一般为纤维硬化型增生,剥离困难,易造成难以控制的出血,手术应持慎重态度,可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2)术前常规化验凝血机制,且应特别注意眼底改变,因为眼底若有渗出、出血常提示有出血倾向,此为手术禁忌之一。另外,术前应充分估计主要脏器功能及全身营养状况,采取相应措施,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者给予纠正,有慢性支气管炎术前应用1周抗生素、雾化吸入、训练排痰。高血压病人需使用药物控制血压在21/13kPa左右,方可施行手术。(3)长期尿潴留或并发感染者,术前宜留置尿管引流尿液2~3周,同时予以生理盐水250ml+庆大霉素16万U及灭滴灵250ml每日2次冲洗膀胱。肾功能受损者,必须引流至肾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方可手术,这样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据文献报道BPH合并有肾功能损害和感染,不行引流即手术常引起死亡,可能与术前感染控制不彻底有关。(4)在探查膀胱结束,切开膀胱颈后唇之前,用4~0肠线在5点和7点处作深达膀胱肌层的缝合(注意勿损伤输尿管),然后在缝线的尿道内口侧膀胱颈后唇作长约1.5~2.0cm弧形切口,深达前列腺体。我们体会:在剜除前列腺之前先行缝合止血,效果较好。切开后唇时注意切缘要整齐,不要切成锯齿状,以免分离时发生撕脱。(5)由后唇切口处钝性剥离时,剥离困难,一般为两侧叶增生明显,此时不能强行操作,可用食指经膀胱颈插入前列腺部尿道,压迫尿道前壁粘膜,进行剥离。注意此操作达前列腺“外科包膜”时有坚韧感。(6)若前列腺过大过深,或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剥离困难,为避免损伤直肠和剥离容易,术者或第一助手一手食指伸入肛门内,将前列腺向上托起,配合操作,安全迅速。(7)尿道置入的气囊导尿管,最好将气囊放在膀胱内,避免放在前列腺窝内,这样前列腺窝能正常收缩,有利于止血及防止出血逆流入膀胱。但有时因前列腺过大,窝内止血困难,也不得已放入窝内止血,如此易导致术后膀胱颈部闭锁,我们曾有3例此情况,不得已手术探查发现膀胱颈部形成了膜状闭锁。其治疗方法是手术将闭锁的隔膜切开,然后用艾利斯提起,将其切除,效果颇佳。亦可通过TUR术切除闭锁的隔膜,但绝对不能盲目探尿道,应及时行膀胱穿刺放出尿液,然后二次手术。(8)既往膀胱造瘘习惯用覃状导尿管,其缺点是必须膀胱冲洗无血后才能去掉尿管,这样既达不到早期去除尿管的要求,又达不到膀胱持续冲洗的目的。因为早期拔除导尿管,可减轻病人的不适和膀胱痉挛,减少尿道炎症和后尿道狭窄形成和机会。因此,我们选用F28~30号三腔气囊导尿管作膀胱造瘘管具有很大的优越性,首先术后能够早期去除尿管,去管后若膀胱内仍有少量出血,能够继续进行膀胱循环冲洗。(9)膀胱造瘘管引出的部位,通常宜选择在膀胱颈部,这样既防止造瘘管对尿道口和膀胱三角区的刺激,又可防止术后膀胱缩小。同时膀胱造瘘管最好是另戳口从膀胱及腹壁穿出,这样可防止尿液对伤口的刺激,影响伤口愈合。我们曾有2例耻骨后引流管拔除后,总有少许渗液,且逐渐增多,待第7天伤口去线后发现伤口皮肤已愈合,但在皮下形成了一窦道,由膀胱造瘘管周围通向耻骨后引流管口,因此我们主张膀胱造瘘管不宜从伤口引出。引出部位宜在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以上,另戳口引出,位置过底,尿液引流不够通畅,不利于拔除后管口愈合。若闭管试行排尿后,稍存尿即从管周溢出,应先插一导尿管引流尿液,去除造瘘管,以利漏口愈合,愈合后去除尿管。(10)术后便秘易引起出血,诱发心脏病发作,我们有1例因便秘术后第9天引发心脏病猝死。故术前常规灌肠,术后第2天始常规服石蜡油,保持大便通畅,极为重要。(11)术后常规足量、及时给予度冷丁、盐酸黄酮哌酯、普鲁苯辛等解痉止痛药物,可减少痉挛性膀胱收缩,这是减少术后出血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单位:063103河北唐山开滦医疗集团林西医院泌尿外科

作者: 鱼学农 2005-5-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