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15期检验与临床

储血式自体输血应用探讨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储血式自体输血患者血常规参数的变化及副作用发展的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择期手术者30例,观察采血前后Hct、Hb、WBC、Plt的变化。结果储血式自体输血采血前后各项指标下降不明显,采血式可能有晕针等不良反应,但发作率低。结论储血式自体输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储血式自体输血患者血常规参数的变化及副作用发展的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者30例,观察采血前后Hct、Hb、WBC、Plt的变化。结果 储血式自体输血采血前后各项指标下降不明显,采血式可能有晕针等不良反应,但发作率低。结论 储血式自体输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自体输血 血常规 参数 副作用

     自体血回输用于临床抢救危重病人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在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应用 [1]  。在我国目前应用还在起步阶段,许多实验室参数要进行检测,以更好地指导自体输血在临床的应用。自体输血有三种方式即:体腔自体回输,术中稀释性自体输血以及储血式自体输血,前两者一般在手术室进行,而储血式自体输血则由血库完成。为缓解临床用血的压力,笔者开展了储血式自体输血临床应用,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外科系统择期手术病人30例,病种包括椎间盘突出、骨折及骨折后取钉、食道癌、眼外科病。术前测Hb均>100g/L,Hct>0.33,年龄25~63岁,体重50kg以上,无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采血量每次200~250ml。

     1.2  采血方法 首先医生与患者谈话,患者同意自体储血式输血,并签署同意输血协议书,术前2~6天到床旁采血,用CPDA保养液袋采集,采集后编号,贴标签,标明床号、住院号、血型、血量及采血日期,血库4℃冰箱保存,手术中或术后回输。

     1.3  观察指标 采血前后Hct、Hb、WBC、Plt的变化及采血时病人的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自身对照配对t检验

     2  结果

     不良反应:30例患者中有1例采血过程中有轻度不适、出汗、晕针,随即停止采血,休息后好转。1例因血管细,血流太慢,后停止采血共采血50ml。其他均无不良反应,回输自体血均无副反应发生。患者采血前后各项反映指标均有轻度下降,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果见表1。表1 采血前后血细胞参数的比较 (略)  

     3  讨论

    自体血回输有很多优点:(1)能够防止疾病的传播:因为异体血尽管采用了多种检测,但还是不能避免传染病的彻底检出,所以还会造成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如:艾滋病、梅毒、乙肝丙肝等。(2)自体输血可以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如:发热、黄疸、溶血等。(3)节约血源:有偿献血被杜绝后,义务献血成为解决临床用血的主体,在短期内会造成用血量紧缺的现象,而自体输血可以做一个很好的补充方式,节约血源。(4)减轻经济负担。(5)自体输血前后指标变化不明显,对病人不会造成很大负担,不会加重病情,这一点与有关报道相一致 [2]。储血式自体输血同样也有潜在的危险性:(1)晕针,患者紧张,出汗,心跳加快,甚至虚脱,因此,在采血前要加强宣教,采血中要认真观察,采血后要平卧休息一段时间。(2)穿刺不当,可以造成血肿,血流不畅,导致溶血等。(3)消毒不严格,操作不规范,储存不当,可以导致细菌污染。(4)责任心不强可以致输血错误。储血式自体输血经过实践证明,按常规操作进行,是安全实用的,且适应证广,尤其适合外科系统的各种手术。

     参考文献

     1  陈方祥,陈惠敏,刘怀琼.预存自体血输血研究现状.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93,16(5):283-285.

     2  陈方祥,葛衡江,何静,等.自体输血的实验研究.临床输血与检验,2000,2(4):18-22.

     作者单位:244000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作者: 吴祥林 2005-5-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