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17期综述

比值计算检验项目及其临床诊断价值

来源:INTERNET
摘要:检验医学是为临床提供实验资料,协助预防、诊断、治疗和监测疾病的临床应用学科。但是,由于受生理、病理和治疗药物及检验项目方法学本身的限制等因素影响,大多数单一检验结果对临床来说缺乏疾病病种的特异性,临床应用价值不大。选择适当的相关检验项目进行联合检测或计算相关的比值可提高实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某些......

点击显示 收起

  检验医学是为临床提供实验资料,协助预防、诊断、治疗和监测疾病的临床应用学科。但是,由于受生理、病理和治疗药物及检验项目方法学本身的限制等因素影响,大多数单一检验结果对临床来说缺乏疾病病种的特异性,临床应用价值不大。选择适当的相关检验项目进行联合检测或计算相关的比值可提高实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某些疾病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和病情判断提供更有价值的实验室数据和信息。笔者复习了近5年国内有关文献,择其相关的比值检验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的内容分别归纳综述如下。

    1 比值检验在贫血性疾病中应用

    1.1 红细胞内AST/血红蛋白比值(AST/HBG) [1]   红细胞内的酶活力在红细胞成熟和衰老的过程中不断下降,其中天冬门氨酸转移酶是年青红细胞(网织红细胞)进行蛋白质代谢的酶类之一,其活力大小与红细胞的年青程度有关。网织红细胞计数是了解红细胞年青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计数误差大。葛才保建立了红细胞内AST测定方法,并提出AST/HBG比值的计算和结果表达方法,在研究不同贫血患者的AST/HBG比值结果后,发现缺铁性贫血、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溶血性贫血患者的AST/HBG比值均明显高于健康人,而再生障碍障碍性贫血者则明显低于健康人,认为此法能从总体上反映红细胞的年青程度,因而更为真实和准确。

    1.2 血清转铁蛋白受体/铁蛋白比值(STIR/logSF) [2]   缺铁性贫血(IDA)是围产期妇女的常见疾病,母体患有IDA会影响胎儿在体内的生长发育,也会因哺乳影响新生儿的铁营养情况。由于围产期妇女的贫血多为轻度贫血,以往的实验室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SF虽是常用的IDA诊断检验项目,但易受炎症及肿瘤因素的干扰,从而影响其对IDA的诊断准确性。STIR是反映缺铁性红细胞生成的指标,75%~80%的STIR存在于红骨髓的红系红细胞表面,与缺铁性贫血有关。夏虹等实验研究证明:反映红细胞变化的MCV、MCH、MCHC、RDW参数均不能完全提示围产期贫血妇女为小细胞低色贫血,STIR比SF更能准确反映机体是否存在有缺铁状态。采用STIR/logSF可提高缺铁诊断的敏感度,在检测亚临床状态的IDA有较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2 比值检验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2.1 谷氨酸转肽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GGT/ALT) [3]   GGT是一种广泛存在人体组织的上皮细胞内的膜结合酶,正常人血清中含量很少,主要来自于肝脏,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阻塞性黄疸、胰腺疾病、肝脏肿瘤、胆结石等疾病中均可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在肝脏良、恶性疾病中升高的幅度有明显差距,在急性弥漫性肝炎,特别是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癌时,血清GGT急速升高,其活性与肝脏恶性肿瘤直径大小呈明显正相关,但弥漫性肝炎病例则在治愈后显著下降。各类肝病时,因肝细胞破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常明显升高,而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癌除晚期肝破坏外,一般很少出现升高。

    袁永斌等人对不同肝病患者和健康人进行了GGT和ALT联合检测,研究了132例不同肝病时的GGT/ALT比值变化情况,结果如下:健康对照组1.11±0.56、无肝病其他肿瘤(60例)1.17±0.42、病毒肝炎(46例)1.01±0.89、肝硬化(13例)1.95±0.75、脂肪肝(15例)3.33±1.66、肝血管病2.16±0.80、肝转移性癌(29例)4.09±3.44、原发性肝癌(30例)4.53±4.16。实验表明病毒性肝炎患者GGT/ALT比值较低,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和其他肝病患者。因此认为GGT/ALT比值是鉴别病毒性肝炎和肝脏恶性肿瘤的重要指标,血清GGT活性和GGT/ALT比值联合应用能有效辅助鉴别肝脏良恶性疾病。

    2.2 线粒体型AST/AST比值(mAST/AST) [4]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有两种同工酶,存在于细胞浆中的称胞质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cAST),存在于线粒体的称线粒体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mAST)。这两种同工酶广泛分布在心、肝、骨骼肌、肾等组织中。当这些脏器损伤时,两者血清都升高,但分别代表不同的临床意义,cAST升高表示细胞膜通透性改变,mAST升高表示线粒体膜的通透性改变和胞膜的坏死。AST的正常参考范围为5~40U/L,mAST活力占AST总活力的12%,正常参考上限为15U/L。肝实质细胞损伤时,细胞胞膜内mAST进入血中,引起血清mAST活力升高,由于mAST在血清中半衰期短,其清除率比cAST快5倍以上。当细胞不再破坏坏死时mAST即迅速降低,甚至恢复正常水平,因此测定血清mAST可间接了解肝细胞超微结构损伤及线粒体损伤的严重程度。mAST/AST比值,不受肝脏病变范围影响,只与线粒体损伤即肝细胞受损程度有关,比单纯mAST活力更能反映肝细胞受损的性质,尤其在重型肝炎患者,出现胆酶分离时,mAST/AST比值更好地反映了肝实质细胞受损的程度。卢业成等研究148例各类肝损害患者后认为:动态监测血清mAST/AST比值的变化有助于对肝实质细胞损伤坏死程度进行评估,有利于急性肝炎,重症肝炎的急性肝炎与慢性肝炎的鉴别诊断,对酒精性肝炎和药物性肝炎的评估和诊断治疗有指导价值。

    3 比值检验在前列腺疾病中的应用

    3.1 游离PSA/总PSA比值(FASP/TASP)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第一个由美国癌症会推荐用于筛查50岁以上男性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5]  ,是诊断前列腺疾病的重要指标。PSA由前列腺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酶,正常情况下,由于上皮细胞具有结构的完整性以及其与血液循环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组织屏障,绝大部分PSA只能通过导管分泌到前列腺腺泡中,血中含量少。前列腺癌(PCa)时,分泌性上皮细胞的膜极性和与淋巴系统之间的细胞膜屏障破坏后,腺泡内的PSA大量漏入淋巴系统并进入血液循环,导致外周血PSA水平升高。但前列腺增生(BPH)等其他良性前列腺疾病可因前列腺上皮细胞受到破坏,PSA入血而引起PSA水平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可见PSA虽有器官特异性,但无疾病特异性,当PSA处于4~10μg/L(即诊断灰色区域)时,由于BPH与PCa患者有较大的重叠,给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带来很大的困难 [6]  。为此,国内外学者提出:同时检测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与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计算FASP/TASP比值来进行PCa与BPH等良性前列腺疾病的鉴别诊断。

    3.2 血清FASP与TASP比值诊断PCa价值 实验研究证明:PCa组血清FASP与TASP水平显著高于BPH组,但FASP/TASP值则显著低于BPH组。FASP/TASP比值比单纯TASP能更准确地诊断PCa [7]  。黄伟刚等对PSA在4~10μg/L诊断灰色带的46例PCa和82例BPH患者与正常健康人的FASP/TASP比值进行了比较,各组间FASP/TASP浓度差异无显著性;FASP/TASP比值差异有显著性;PCa患者FASP/TASP比值明显低于BPH患者与正常健康人。以FASP/TASP<0.16作为诊断前列腺癌的临界值,其灵敏度为85.6%、特异性89.1%、阳性预示值81.2%、阴性预示值91.0% [8]。尽管文献报道的诊断界值不尽相同,但FASP/TASP比值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已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9,10]  。郑晓丽等新近报道,复合PSA(cPSA)测定可替代FASP/TASP比值成为诊断前列腺癌更好的实验室指标 [11]  。

  4 比值检验在胰腺疾病中的应用

    4.1 尿淀粉酶/尿肌酐比值(Amy/Cr) 尿淀粉酶测定因其取样方便而常被临床用作胰腺炎的辅助诊断和了解病情过程的首选检验项目。但由于生理(高脂血症)及治疗(禁食和大量输液)等多种因素的干扰,使尿淀粉酶测定结果不稳定,一天之内尿淀粉酶结果波动很大甚至出现相反的结果,严重影响临床的诊治。管肖苏等在测定和分析了正常健康者和胰腺炎患者的尿淀粉酶(Amy)、尿肌酐(Cr)及Amy/Cr比值变化情况后,提出用Amy/Cr比值作为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治指标。63例健康者的Amy/Cr平均为27.03±10.65U/mmol、55例非胰腺疾病的门诊病人为28.93±9.65U/mmol/L,胰腺炎患者的比值显著增高,随病情改善而降低,但输液等治疗因素对Amy/Cr比值的影响远比尿淀粉酶测定结果小很多 [12]  。

    4.2 尿淀粉酶肌酐比值价值 陈辉等观察了118例健康体检人群和43例拟诊胰腺炎的住院病人的尿Amy、Cr和Amy/Cr比值,结果如下:尿淀粉酶的参考范围为0~595U/L,尿淀粉酶/肌酐比值的参考范围为3.2~57.2U/mol;尿淀粉酶的灵敏度为55.6%,特异性为57.1%;尿淀粉酶/肌酐比值则分别为72.2%和85.7%,尿淀粉酶/肌酐比值有效地降低了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尿淀粉酶/肌酐比值可消除多种因素的影响,优于单一的尿淀粉酶 [13]  。

  5 比值检验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5.1 D-阿拉伯糖醇/L-阿拉伯糖醇比值(D/L) [14]   近年由于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广泛应用使以往一些不常见的机会性真菌引起的系统感染也逐年增 多。但系统性真菌感染仍以念珠菌为主要病原菌。以往深部真菌的诊断主要靠血培养和组织病理检查,往往由于阳性率低和报告结果时间较长,常延误治疗时机,而血清学试验常无法区分是感染菌还是寄生菌。

    5.2 D-阿拉伯糖醇是真菌代谢产物之一 它有两种不同的异构体形式,即与系统性念珠菌关系密切,即D-阿拉伯糖醇和L-阿拉伯糖醇,这两种形式可同时存在于正常人的库存液和尿液中,但与念珠菌系统感染密切相关的是D-阿拉伯糖醇(它是大多数念珠菌的主要代谢产物),在系统性真菌病时,D-阿拉伯糖醇在血尿中浓度增高,因而D-阿拉伯糖醇/L-阿拉伯糖醇比值也相应增高,基于此可作为预测系统性真菌病的一个指标,对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席丽艳等报导用D/L进行诊断的灵敏度为85.71%,特异性87.10%,阳性预测值75.00%,阴性预测值为93.10%。

    6 比值检验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6.1 脑脊液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CAlb/SAlb) 脑脊液(CSF)蛋白检查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CSF蛋白主要来源于血液和中枢神经系统本身合成,前者由于血脑屏障破坏性疾病,血清蛋白通过脑膜量增加所致,后者由于脑实质病变本身释放蛋白质入CSF。传统的脑脊液总蛋白(CTP)、Pandy试验等虽可判断CSF蛋白的浓度,但CSF蛋白的浓度在任何导致脑膜损伤和病变的因素均可使血清蛋白进入脑脊液而增高,且受血清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而波动,因而国外学者强调测定脑脊液白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比值(CAlb/SAlb)。

    6.2 测定CAIb/SAIb比值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诊断价值 张明金等对80例各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和31例对照组的CAlb/SAlb比值的改变对判断血脑屏障损伤程度,异常蛋白质的来源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正常对照组CAlb/SAlb比值为5.5±0.5(×10 -3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则依其血脑屏障损害的程度为:化脓性脑膜炎为50±14(×10 -3  ),结核性脑膜炎为38±9(×10 -3  ),病毒性脑膜炎为14±4.1(×10 -3  ),多发性硬化为8.5±0.7(×10 -3  )。因此认为,测定CAlb/SAlb比值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估计脑膜损伤程度都具有重要意义,并提出CAlb/SAlb比值以10×10 -3  为界线判断CSF蛋白来源有重要意义。当CAlb/SAlb大于10×10 -3  时增高的蛋白质来源于血液,由血脑屏障破坏引起;CAlb/SAlb比值小于10×10 -3  ,提示有脑实质病变的可能 [15]  。

    洪慧东等分析了62例不同神经损害患者的CAlb/SAlb比值后认为:测定CAlb/SAlb比值的变化有利于判断神经损害的程度,比值越高,神经损害越重 [16]  。

  参考文献

  1 葛才保.红细胞内天冬氨酸转氨酸与血红蛋白比值的测定及临床应用.临床检验杂志,2003,21(1):38.

    2 夏虹,李艳,张平安.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和铁蛋白与围产期妇女缺铁性贫血的关系.临床检验杂志,2003,21(1):23-24.

    3 袁永斌,王启伟,周炳能,等.血清GGT和GGT/ALT比值联合应用鉴别肝脏良恶性疾病.江西医学检验,2001,19(4):203-204.

  4 卢业成,罗洁,龚兰线.粒体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同Ⅰ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在种各类肝损害病程中变化.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8):476-478.

    5 邹雄.肿瘤标志在肿瘤早期诊断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2,25(2):71.

    6 刘志江,陈斌鸿,陈社安.FPSA/TPSA比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于.实用医技杂志,2004,11(5):.

    7 袁琳,李家萍,陈朝晖,等.游离PSA与总PSA比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意义.实用医学检验杂志,2002,9(2):45-46.

    8 黄伟刚,赖建生,林津,等.F-PSA和F/T比值在前列腺癌“诊断灰色带”中的临床应用.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4,19(3):33-34.

    9 廖军,陈小辉,雷秀霞.FPSA/TPSA和PSAD测定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临床检验杂志,2002,18(6):6-9.

    10 杨振华,李莹,史学娟.游离PSA/PSA和PSA动态变化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3,18(4):197-199.

  11 郑晓丽,黄振英,张淑琴,等.复合PSA测定对前列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4,19(3):35-36.

  12 管肖苏,崔婷.尿淀粉酶/尿肌酐比值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临床检验杂志,2003,21(3):164,174.

    13 陈辉,邓小玲,黄雄嘉.尿淀粉酶及其与肌酐比值测定与应用评价.陕西医学检验,2001,16(4):3-4.

    14 席丽艳,鲁长明,张选红,等.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法评价系统性真菌感染与血浆中D/L阿拉伯糖醇比值关系.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9):530-532.

    15 张明金,邱福印,何秀华.脑脊液和血清白蛋白比值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0,15(3):132.

    16 洪慧东,汪子伟.脑脊液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比值与神经损害的关系探讨.江西医学检验,1999,17(3):155.

  作者单位:1410007长沙湖南省脑科医院    2湖南省临床检验中心 

作者: 王松华 张 志 2005-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