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17期临床医学

淋巴管静脉吻合治疗乳癌根治术后淋巴回流障碍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治疗乳癌根治术后淋巴回流障碍的方法。方法用淋巴管静脉吻合方法治疗乳癌根治术后淋巴回流障碍。结果对13例乳癌根治术后淋巴回流障碍患者采用此法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其中优11例,良2例。结论淋巴管静脉吻合是治疗乳癌根治术后淋巴回流障碍的有效方法。...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治疗乳癌根治术后淋巴回流障碍的方法。方法 用淋巴管静脉吻合方法治疗乳癌根治术后淋巴回流障碍。结果 对13例乳癌根治术后淋巴回流障碍患者采用此法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其中优11例,良2例。结论 淋巴管静脉吻合是治疗乳癌根治术后淋巴回流障碍的有效方法。关键词 乳癌根治术 淋巴回流障碍 淋巴管静脉吻合

  我院自2000年1月~2004年1月共收治13例于乳癌根治术后由于淋巴回流障碍而出现的患肢肿胀患者,对这些患者均采用了淋巴管和静脉吻合方法治疗,术后患肢肿胀得到明显改善,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例均为女性,年龄38~62岁,右乳癌术后12例,左侧1例,其中单纯因根治术而出现淋巴回流障碍11例,2例于放疗后出现。发病时间为术后1~6个月。

    1.2 手术方法

    1.2.1 切口选择 患者仰卧,患肢外展,常规消毒铺巾。在上臂外1/3处,以0.25%甲蓝5ml环形点状皮下或皮内注射,1h后可见皮下蓝线。在注射部位以上10cm,头静脉贵要静脉附近各作一横切口,约3cm,切皮时保留皮下浅静脉分支。切开皮肤后,用纹式小弯钳钝性分离,撑开脂肪小叶的膜性组织,摘除脂肪小球,注意有无蓝染的淋巴管在其下通过。

    1.2.2 静脉淋巴管的辨认 浅静脉在皮下,内有暗红色血柱,有时近似蓝色,易与淋巴管混淆,但其表面有少量脂肪附着,且易除去,切断后有暗红血液流出。选择切断后有血液流出,近端静脉瓣膜好的,口径在0.3~1.0mm静脉留用。淋巴管位置较静脉深,壁薄,半透明,被染成蓝色,管表面有较多脂肪紧密附着。吻合时选择切断后有淋巴液流出的淋巴管,其口径在0.2~0.6mm;小动脉壁厚,有搏动,小神经表面光滑,呈银灰色,易辨认。

    1.2.3 吻合方法 常用端端吻合法,静脉的近心端与淋巴管远心端吻合。要求吻合对位准确,静脉进针,淋巴管出针,边距及针距均匀,边距为壁厚的2倍,淋巴管为壁厚的3~4倍。打结张力不能太大,第一结所成线圈相当于静脉壁厚的2倍。由于静脉与淋巴管径的差异,还可以用端侧吻合,插入吻合法。术后常规抗炎抗凝。

    1.3 疗效评价 淋巴水肿疗效评价,包括肢体消肿、炎症控制和功能改善情况。优:肢体消肿率高于80%,完全控制炎症发作次数80%以上,病人自觉肢体松软,活动自如,对手术感到满意。良:肢体消肿率高于50%,炎症发作次数较前少50%以上,肢体松软程度改善,病人对手术基本满意。差:无消肿或反而加重,炎症发作次数如故。自觉肢体症体无改善,病人对手术不满意。

  2 结果
  
  本组优11例,良2例。

    3 讨论

  淋巴系统是组织液回流的第二途径,虽然淋巴系统的体液运送量比静脉少得多,但其重要性已不能忽视。这一系统机制发生障碍,将引起组织间隙内富含蛋白质的液体积聚,使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增加,发生水肿。

    淋巴管静脉吻合治疗淋巴回流障碍的依据是,淋巴管内有三层平滑肌,管腔内有向心性瓣膜,淋巴管可自主收缩。以两瓣膜间距为一个收缩单位,由远及近。每次收缩压为4~6.7kPa,每分钟收缩5~6次,使淋巴液向心流动。患肢淋巴回流障碍后,出现肿胀,长时间肿胀,使皮下结缔组织纤维化。在出现肿胀后,早期治疗预后较好。淋巴管壁薄,淋巴管静脉吻合难度大,应尽可能多吻合淋巴管,保证较多通畅淋巴管存在。尽快使淋巴回流。 由于近年医学知识的普及,癌症发病率的增高,使乳癌术后病人多已知道自己所患疾病,多有些恐惧感,手术野或术野近部位的肿胀、炎症发作及功能障碍,会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给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给术后的进一步治疗带来困难。因此,用一种有效的方法尽早治疗乳癌术后淋巴回流障碍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单位:136000吉林省四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普外科 

作者: 刘金田 高兴福 孙雪梅 2005-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