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17期临床医学

穴位埋线术在张力性尿失禁的应用

来源:INTERNET
摘要:我们于2000年2月~2002年4月,采用穴位埋线术治疗张力性尿失禁,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2穴位埋线方法术前清洁腹部皮肤,取仰卧位,术野消毒铺无菌巾单,0。8%~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用0号或1号肠线,取穴中脘、天枢(双)、气海、中极、曲骨,麻醉针通过穴位两端1cm最深点在所取穴位处,缝合时沿麻醉部位走行......

点击显示 收起

   我们于2000年2月~2002年4月,采用穴位埋线术治疗张力性尿失禁,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妇科2000年2月~2004年4月,因咳嗽、喷嚏、大笑或用力后有不自主排尿的26例病人,均无严重的内科疾患及血液病,病史2~11年,年龄25~50岁,均为经阴分娩后。其中1例为双胎分娩,1例有习惯性便秘史;其中14例为产后即发病,12例为产后10~13年发病。所有病例均为咳嗽、打喷嚏后有不自主排尿,且病史越长症状越重,有明显的进行性加重。查体:2例年龄50岁者有轻度尿道及阴道前壁膨出,余检查阴性。均未行任何治疗。

  1.2 穴位埋线方法 术前清洁腹部皮肤,取仰卧位,术野消毒铺无菌巾单,0.8%~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用0号或1号肠线,取穴中脘、天枢(双)、气海、中极、曲骨,麻醉针通过穴位两端1cm最深点在所取穴位处,缝合时沿麻醉部位走行,进出针同麻醉的进出点,缝针深度视病人皮下脂肪多少而定,约0.8~1.5cm,出针后剪除出入点两端缝线,使肠线埋于皮下脂肪内约2~2.5cm。扪压2~3min无出血,即可进行下一穴位缝合。术中利多卡因用量在300mg以内。如需要多穴埋线,可以分两次手术,以避免药物使用过量。术中如有皮下瘀血,扪压3min出血停止,可于5~7天自行吸收,无需特殊处理。术毕无菌纱布覆盖固定,术后3~5天禁止沐浴,以防止针眼感染及肠线脱出。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1)显效:咳嗽及腹压增加时无不自主排尿。(2)有效:咳嗽及腹压增加时,虽有不自主排尿,但发生次数及尿量均明显减少。(3)无效:症状较治疗前无改善。

    2.2 随访疗效观察 26例病例在术后2个月内均显效,随访2年内均有效,因其症状明显减轻,所有病例未再要求治疗。

    3 讨论

    3.1 张力性尿失禁的病因 经阴分娩后的年轻妇女及产后多年的中老年妇女,为易发人群,极易在咳嗽及用力等腹压增加时出现不自主溢尿,临床称张力性尿失禁。其病因 多为经阴分娩造成的盆底肌肉轻度损伤及肌张力下降,中老年人多因盆底肌张力下降,造成尿道缩短,尿道脱垂及尿道膀胱角度改变和消失,在膀胱压力增加时出现不自主溢尿,且有渐进性加重趋势,重者在行走及卧位膀胱充盈时亦有溢尿。中医学认为膀胱主贮存和排泻尿液,膀胱的气化功能决定膀胱的开合正常与否。膀胱与肾相表里,肾气充盛,则膀胱气化正常,开合有度;肾气不足,膀胱气化功能低下则开合失常,此外脾对膀胱的开合也有重要影响:脾主升举固摄,若脾气不足,则难以升举固摄脏腑以及体内液体物质,从而影响到尿液排泻 [1]  。此症多见于经阴分娩后的青年妇女或分娩后数年的中老年妇女,其病史长,当属于脾肾两脏气虚而致的膀胱气化失常。

    3.2 穴位埋线时张力性尿失禁治疗的可行性及评价 我们选择腹部易于埋线的健脾益肾穴位埋线,使用的羊肠线在体内无副作用,可缓慢吸收,在完全吸收前对其穴位起到类似于针灸的作用;以温补肾脾阳气,促使膀胱气化功能恢复,而使尿失禁消失。另外埋线较之于针灸对穴位的刺激温和及相对持续,更加符合中医学关于治疗虚损病证应缓和持续的治疗原则 [2]  。且经济简便,痛苦小,无需住院,适宜推广。

    3.3 技术要点 [3]   术前清洁皮肤,术中注意无菌操作,取穴要准,深度适宜,每针缝合线埋在体内长度应在2~2.5cm,剪除两端线头一定要紧贴皮肤。防止肠线外露,脱出及感染,并防止剪破皮肤。局麻后应迅速埋线,以防局麻部位看不清,引起疼痛。因缝合时要求技术条件高,进出针均无扶持部位,如技术不佳进针过深或器械选择不当均可造成缝针断在体内,如有发生应及时行手术取出。

    3.4 穴位埋线治疗尿失禁的不足 我们所做的所有病例显效均在2个多月转为有效,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有所减弱,症状有所加重,但其症状均比治疗前轻,均无进行性加重。寻找原因,可能为肠线在体内逐渐吸收,其刺激作用逐渐减弱所致,我们现正考虑用吸收较慢的线替代,以达到效果持久的目的。

    由于现代医学对中医学的脏腑理论及经络,穴位的研究尚欠深入,因此目前尚无法用现代医学理论说明此种疗法治疗张力性尿失禁的确切机理。

  参考文献

  1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北京:中国中医学出版社,2002,195-196.

    2 鞠传军.实用针灸疗法.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246-248.

  3 程爵棠.拔罐疗法治百病.第二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8:273. 

    作者单位:256603山东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作者: 杨际超 赵 智 郭庆枝 管东东 尹红梅 2005-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