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17期预防医学

艾滋病防治中的道德伦理分析

来源:INTERNET
摘要:自1981年美国报道首例艾滋病患者后,至今全球已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报道,估计全球累计已有6000~7000万人以上感染了HIV,已有约2000万人死于艾滋病。目前联合国公布全球存活的感染者及病人总数约4000万。我国大陆自1985年6月发现首例外籍艾滋病患者以来,至2003年6月底全国累计报道HIV感染者4......

点击显示 收起

  自1981年美国报道首例艾滋病患者后,至今全球已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报道,估计全球累计已有6000~7000万人以上感染了HIV,已有约2000万人死于艾滋病。目前联合国公布全球存活的感染者及病人总数约4000万。我国大陆自1985年6月发现首例外籍艾滋病患者以来,至2003年6月底全国累计报道HIV感染者45092例,艾滋病患者3532例,死亡l800例。估计HIV感染者102万,艾滋病患者8万例。如不加以有效的控制,估计到2010年感染人数可能达到1000万例,意味着至少有1500~3000万人成为由于艾滋病导致的极度贫困人口,而《中国扶贫纲要2001-2010年》中提出,我国在新世纪10年的扶贫目标之一是要解决3000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那么艾滋病导致的新增贫困人口的出现将有可能把扶贫工作10年的努力全部抵消所以艾滋病的预防及治疗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近几年艾滋病感染增长势头一直迅猛,进入快速增长期。大多数的公众(包括相当一部分医务人员)仍停留在无知、恐慌阶段,而且充满严重的羞辱和歧视。如果在这个阶段防治措施不力,就会迅速进入泛滥期,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艾滋病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艾滋病的流行将成为国家灾难,也将是世界灾难。

    1 艾滋病防治中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道德问题

    反对歧视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医务人员和医疗单位有治疗、护理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道德义务;切实保护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知情和保密权利;警惕疫苗试用的危险;行为改变和教育是关键。

    1.1 反对歧视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 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歧视是防治艾滋病的最大障碍。这种歧视认为一旦感染艾滋病,其伦理和法律地位就“低人一等”,就不能享有常人拥有的伦理和法律权利。这种看法既是错误的,又是危险的。说它是错误的,因为它蕴含着“人类不平等”的思想;说它危险,因为它已经严重妨碍我们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我们应该看到真正存在的事实:引起艾滋病或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病因是艾滋病病毒这种微生物,而不是行为本身。有这种行为的不一定都得病,患病的也不一定都有这种行为。有许多人患了艾滋病或感染艾滋病病毒,并非他(她)们有“不良行为”。还有许多有不良行为或恶行的人并没有得艾滋病或感染艾滋病病毒,只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感染艾滋病病毒是有保证的。

    1.2 医务人员和医疗单位有治疗、护理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道德义务 医疗单位不仅有义务保证医务人员给病人提供合适的照料,并有义务有效地控制感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来减少医务人员可能受到的感染危险。不能因为病人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不为自己认同,甚至认为不道德或给医务人员带来危险,就反对给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提供医疗。

    1.3 切实保护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知情和保密权利 受检个人有权得到检测结果的信息,没有理由不告诉受检者检查结果。有知道自己抗体情况、告知他(她)的性伴者,改变自己不安全行为的道德义务。有关个人抗体的信息应该保密。除了他本人、提供检测、医疗服务的医务人员外,第三者(雇主、学校、保险公司、警察或其他政府工作人员等)无权知道。卫生行政部门统计疫情、艾滋病研究者可以获得其信息,但应用匿名或编码。

    1.4 警惕疫苗试用的危险 志愿参加艾滋病疫苗安全性和免疫性试验的受试者可能受到的危险要比其他病毒疫苗试验的危险大得多。这些危险包括:他们可能会因此而被查出抗体阳性;他们可能会因此而对艾滋病病毒具有更大的易感性;他们可能会因此而不能被后来研制的疫苗所免疫。这些可能的伤害如果成为现实,对个人和社会都会构成严重问题。因此应该制订防护这些危险和赔偿可能造成的伤害的措施(试验前要详细的计划、试验时要随时监测,可减少因疫苗诱发血清阳性造成的伤害)。

    1.5 行为改变和教育是关键 预防艾滋病就要远离不安全行为和不道德行为及非法行为。行为改变的关键在于教育,教育诉诸人们以理性,促进人们以健康。教育应覆盖所有人,尤其是年轻男女,包括青少年。同时,我们要认清,谈论改变行为是为了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病毒感染,而不是去 解决道德净化、法律实施问题。试图用医疗卫生手段解决道德、法律问题是不合适的。这就是说,在进行健康教育的时候,反对同时进行道德伦理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如果将它们混淆起来,对防、治对策都不利。

    2 艾滋病问题要得到良好的解决就应该遵循:尊重、不伤害、有益、公正、互助。

    2.1 尊重 尊重人格,平等对待,知情同意或知情选择,保护隐私和保密。

    2.2 不伤害 不拒绝治疗,不侮辱或歧视、不非法采供血、远离不安全行为。

    2.3 有益 “减少危害/危险战略”。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血浆代用品和自身血液是安全用血的措施之一。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正确使用安全套不仅能避孕,而且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2.4 公正 反对歧视,一视同仁。包括(1)分配的公正:服务、收益、负担。公正的资源的微观分配(个人)和宏观分配(国家预算);(2)回报的公正:对促进或危害艾滋病的防治者应分别给予相应的激励或批评/惩罚。

    2.5 互助 艾滋病是我国在21世纪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艾滋病与每个人有关,与国民经济发展战略有关,与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有关。艾滋病的防治,应该成为政府行为,各级政府以及政府各部门都有责任。同时也应该成为全社会的行为,做到人人有责。世界卫生组织将主题定为:“相互关爱,共享生命”。这一主题包涵两层含义:对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而言,鼓励他们鼓起生活的勇气,勇敢面对现实;对社会而言,倡导人们反对歧视,多关心和帮助他们,为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人人参与,爱惜生命,珍惜自我,预防艾滋病,重视道德问题、建立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全社会参与,形成有利于艾滋病防治的社会环境。

     作者单位:314001浙江嘉兴学院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 

作者: 石统昆 王凤华 常 乐 2005-5-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