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22期基础研究

NaAsO 2 干扰作用下的人淋巴细胞的微生态学研究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人淋巴细胞在NaAsO2干扰作用下的细胞生态学变化情况,进一步探讨砷对人体细胞微生态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用不同浓度的NaAsO2(2。24×10-6mol/L)对在体外培养的人淋巴细胞进行干扰,对淋巴细胞出现的染色体畸变率、姊妹染色单体互换率、微核率等生态学效应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浓度NaAsO2干扰......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分析人淋巴细胞在NaAsO 2 干扰作用下的细胞生态学变化情况,进一步探讨砷对人体细胞微生态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NaAsO 2 (2.01×10 -6  mol/L、4.13×10 -6  mol/L、6.24×10 -6  mol/L)对在体外培养的人淋巴细胞进行干扰,对淋巴细胞出现的染色体畸变率、姊妹染色单体互换率、微核率等生态学效应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浓度NaAsO 2 干扰的淋巴细胞,出现的细胞微生态效应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NaAsO 2 直接干扰人淋巴细胞的微生态,是人淋巴细胞的生态毒性因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正常人外周血3~4ml;RPM1640(日本产)培养基;称取NaAsO 2 (水口山二厂化学试剂厂生产)0.2598mg溶至100ml生理盐水中,浓度为0.020mol/l,灭菌备用;双抗(青、链霉素)100U/ml。
   
  1.2 方法 新鲜肝素抗凝静脉血0.3ml,加入到含4.7ml1640培养液(含10%小牛血清,双抗,20μg/mL的PHA)的培养瓶中,同时加入NaAsO 2 溶液,3个不同浓度受试组的浓度见表1,以不加受试物为空白对照。CA分析,置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72h;SCE分析,细胞培养24h后加入BrdU(5-溴尿嘧啶);10μg(终浓度为1mg/ml,5号针头加5滴),然后继续培养48h;微核率分析,置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70h。在终止培养收获细胞前4h向培养物中加入秋水仙素。
   
  1.3 制片 按常规方法经过收获细胞、低渗、固定、制片和染色制作装片 [1]  。
   
  1.4 观察 CA分析,每个浓度分析完整的200个人淋巴细胞中期分裂相并记录染色体畸变数,染色体畸变按Bukˉton及吴文等人方式记录;SCE分析,每个浓度分析100个中期分裂相,并记录SCE数 [5,6]  ;微核率分析,每个浓度观察1000个完整细胞,并记录微核数。微核的判断标准 [7]  :圆形或椭圆形的间期细胞核,边缘光滑整齐,主核边缘的微核直径小于主核的1/3,与主核完全分离,嗜色性与折光性一致或略淡。

  2 结果
   
  2.1 染色体畸变率 NaAsO 2 引起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类型主要是染色体断裂。不同浓度的NaAsO 2 溶液处理的人淋巴细胞,其细胞出现的染色体畸变率均高于没有加NaAsO 2 的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 2 =5.03,P<0.05)和有非常显著性(χ 2 =9.026,P<0.01;χ 2 =15.99,P<0.01),见表1。

  表1 NaAsO 2 诱发的人淋巴细胞CA率比较(略)

  注:ˇ:与对照组比较,χ 2 =5.03,P<0.05;#:与对照组比较,χ 2 =9.026,P<0.01;&:与对照组比较χ 2 =15.99,P<0.01;α:与处理组1比较,χ 2 =0.48,P>0.05;β:与处理组1比较,χ 2 =4.16,P<0.05;γ:与处理组2比较χ 2 =0.28,P>0.05。
   
  2.2 姊妹染色单体互换率 NaAsO 2 对人体淋巴细胞SCE的影响:不同浓度的NaAsO 2 溶液处理的人淋巴细胞,其细胞出现的SCE互换率均高于没有加受试物的对照组,经χ 2 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和高度显著性(P<0.01),见表2。

  表2 NaAsO 2 诱发的人淋巴细胞SCE率比较(略)

  注:ˇ:与对照组比较,χ 2 =5.27,P<0.05;#:与对照组比较,χ 2 =9.26,P<0.01;&:与对照组比较χ 2 =15.92,P<0.01;α:与处理组1比较,χ 2 =0.40,P>0.05;β:与处理组1比较,χ 2 =3.01,P>0.05;γ:与处理组2比较χ 2 =2.17,P>0.05。

  表3 NaAsO 2 诱发的人淋巴细胞微核率比较(略)

  注:ˇ与对照组比较,经趋势性χ 2 检验,P<0.05
   
  3 讨论

  本实验研究的结果表明:NaAsO 2 干扰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对其遗传物质具有显著的微生态学效应。CA与SCE实验表明处理组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处理组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处理组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微核率实验的趋势性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NaAsO 2 对人淋巴细胞的微生态学具有明显的干扰作用。结果同时表明,随着NaAsO 2 浓度的升高对人淋巴细胞的微生态学干扰效应越明显。细胞的微生态学发生显著性变化(尤其是遗传物质的异动),势必影响到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如形成肿瘤癌症
   
  环境化学毒性物质对人体细胞的作用机制是一个既复杂又十分重要的问题。砷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非金属元素,在地表元素构成中居第20位。自然界存在的砷通常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常见的砷化合物有NaAsO2 ,三氧化二砷(AhOb,俗称砒霜)等。元素砷几乎无毒。将元素状态的砷作为一种强壮剂,服用可以强身壮体御寒。微量的砷化合物对人体也是无害的 [8]  。但是,一旦人体摄入过量砷化合物,尤其是三价砷化合物,便会导致呻中毒。急性砷中毒会严重损害胃肠道、呼吸、神经系统等,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呼吸困难、心力衰竭甚至死亡。这些砷毒性主要是由 于它与琉基的强亲和力。它与合琉基的酶结合后,抑制酶活性进而扰乱正常生理功能,因为这些酶常常涉及三羧酸循环、ATP的产生及氧化磷酸化过程。砷还可通过抑制谷脱甘肤(G5H)等抗氧化酶的活性而产生氧化损伤。在我国许多地区,如内蒙古、贵州、台湾和湖南等地是高含呻地区,当地的居民长期不可避免的受到含砷物质的干扰作用。慢性砷中毒主要表现为皮肤改变和某些周围神经系统症状,极少数长期慢性砷中毒病人可能进一步发生癌症。砷也可能干扰DNA聚合酶,影响细胞DNA合成和修复 [8,9]  。因此研究砷化合物对人体微生态的干扰作用机理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故有必要在高含砷地区对长期接触砷的砷中毒患者作进一步研究,以便对砷干扰人体的微生态作用机理做进一步研究。由此,许多相关研究相继开展,对进一步推动NaAsO 2 治疗肿瘤的机制研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艳红.砷的毒性.国外医学·地理分册,1996,17(1):7.
   
  2 Fung JL.Fluorescent humic substances and blackfood disease in Taiˉwan.Applied Organometallie Chemistry,1990,4:191-195.
   
  3 LARC.Mongraphs on the evaluation of carcinogenic rish of chemicals to men.Lyon:LARC,1990,23:48.
   
  4 秦志峰,游绍阳,刘运莲,等.砷对人淋巴细胞微核率影响的研究.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29(2):122.
   
  5 Buckton.Methods for the analysis of human chromosome aberrations.Genevas:WHO,1973,28:27.
   
  6 吴,王秀琴.正常人和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在培养条件下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和染色体畸变.实验生物学报,1979,12(1):31.
   
  7 孟紫强.砷的分子毒理学研究进展.癌变·畸变·突变,1997,9(5):17.
   
  8 郭萌,赵倩,黄莺,等.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研究进展.中国药物与临床,2003,3(4):291.
   
  9 谢亚雄,蒋宪瑶,张爱华,等.燃煤型砷中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遗传学损伤分析.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99,18(6):11.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资助课题(课题编号:4-00-JY-000157)

  作者单位:421001湖南衡阳南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421001湖南衡阳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 

作者: 刘俊 李静 秦志峰 刘运莲 祖旭宇 2005-6-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