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24期中医中药

养心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临床观察

来源:INTERNET
摘要:1999年8月~2003年6月,笔者用养心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并与消心痛治疗的55例进行比较,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按照卫生部1993年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指导原则》[2],确定中医证型和冠心病心绞痛轻重分级标准。将115例心绞痛每周发作5次以上的患者,随机分为养心汤组(治疗......

点击显示 收起

  1999年8月~2003年6月,笔者用养心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并与消心痛治疗的55例进行比较,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符合1979年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 [1] 。按照卫生部1993年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指导原则》 [2] ,确定中医证型和冠心病心绞痛轻重分级标准。将115例心绞痛每周发作5次以上的患者,随机分为养心汤组(治疗组)和消心痛组(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39~76岁,平均59.2岁;病程1~20年;稳定型心绞痛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9例;心功能Ⅰ级30例,Ⅱ级28例,Ⅲ级2例;合并中度以下高血压病1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例。对照组55例,其中男30例,女25例;年龄39~75岁,平均58.6岁;病程1~20年;稳定型心绞痛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5例;心功能Ⅰ级29例,Ⅱ级24例,Ⅲ级2例;合并中度以下高血压病1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分布、病程长短、心绞痛类型、心功能分级、伴随病变等方面皆大致相仿,均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患者于治疗前1周停服其他抗心绞痛药,若心绞痛发作,可服硝酸甘油片,并记录用量。治疗组口服养心汤。处方及用量:炙黄芪15~30g,人参6~9g,麦冬15~30g,五味子6~9g,当归9~15g,川芎9~15g,柏子仁9~12g,远志3~6g,茯神12~15g,炙甘草6~9g。用法:煎煮前先浸泡30~60min,水煮30min,滤取药汁。取渣续水再煎20min,滤取药注,两煎混合。人参另炖,兑入药液中,约400ml药液,早晚分2次口服,1日1剂。对照组用药:口服消心痛,每次10mg,1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

    1.3 观察方法 在治疗前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持续时间、硝酸甘油日耗量,并做常规心电图检查。在治疗后每周做1次常规心电图,并记录上述各项指标以及硝酸甘油减用例数。在治疗前后做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

    1.4 判定标准

    1.4.1 心绞痛轻重分级标准 轻度:有较典型的心绞痛发作,每次持续时间数分钟,每周疼痛至少发作2~3次,或每日发作1~3次,但疼痛不重,有时需口含硝酸甘油;中度:每天有数次较典型的心绞痛发作,每次持续数10min,绞痛较重,一般都需要口含硝酸甘油;较重度:每天有多次典型的心绞痛发作,因而影响日常生活活动(例如:大便、穿衣等),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较长,需多次口含硝酸甘油;重度:疼痛发作次数及程度,均“较重度”为重。

    1.4.2 心绞痛症状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或“较重度”心绞痛减轻到“轻度”,“重度”心绞痛减轻到“中度”;有效: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有明显减轻,或“中度”心绞痛减轻到“轻度”,或“较重度”心绞痛减轻到“中度”,“重度”心绞痛减轻到“较重度”;无效:症状基本与治疗前相同;加重: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有所加重。显效加有效计算总有效率。

    1.4.3 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心电图恢复至“大致正常”(即正常范围)或达到“正常心电图”;有效:ST段的降低,治疗后回升0.05mv以上,但未达到正常水平,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25%以上者,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者;无效:心电图基因与治疗前相同;加重:ST段较治疗前降低0.05mv以上,在主要导致倒置T波加深25%以上者,或直接T波变平坦,平均T波变倒置者。显效加有效计算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χ 2 检验和t检验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心绞痛症状疗效 两组心绞痛症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心绞痛症状疗效比较 (略)

    2.2 两组心电图疗效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 例(略)

    3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范畴,其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标实”主要指瘀血内阻、心脉不通。“本虚”的含义比较广泛,主要指心脏的虚损,但又有气虚、气阳俱虚、阴虚、气阴俱虚、血虚、气血不足之分。《医门法律》云:“心痛者……骇为心虚而用地黄白术补之”。说明气阴两虚在冠心病心绞痛发生发展中占重要地位。此外,冠心病患者多有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神志不安的症状,而神志不安、气机紊乱亦诱发或加重心绞痛。故笔者认为,气阴两虚是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证型之一。养心汤中人参、麦冬、五味子,即生脉散,有益气养阴的作用;合黄芪、甘草名五味子汤,益气养阴之力益障;更有川芎、当归活血化瘀止痛,柏子仁、远志、茯神宁心安神。现代药理实验表明:养心汤中的所有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药理作用。方中有生脉散 [3] ,有类似洋地黄类药物作用,能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调整心肌代谢,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强机体的抗缺氧能力,并能调节血压、改善左室功能、增加左室射血分数,广泛地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的治疗。黄芪 [4] 能加强心脏收缩、降低冠状血管阻力,从而扩张血管、增加冠状血流量,改善心肌的缺血缺氧状态。川芎 [5] 可扩张冠状动脉,抑制血管平滑肌的收缩,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耐缺氧能力,保护缺血心肌,并且有抑制血栓素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降血脂以及降血压等作用。当归有扩张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降血压和抗心律失常等作用。茯苓、柏子仁、远志 [2] 有一定的镇静、镇痛作用,从而提高抗缺氧能力,降低心肌耗氧量。甘草能降低血清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并有一定的抗心律失常、镇痛作用。养心汤整方的药理研究也证实,该方除有明显地抗心肌缺氧作用外,还能改善脂质微粘度,降低血浆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药理作用。

    参考文献

    1 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1,9(1):75-7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1993,41-45.

    3 苗明三,王国斌.常用中药药理与临床.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24-57.

    4 雷正一,王硕仁.黄芪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3(7):443-446.

    5 陈可冀.活血化瘀研究与临床.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243-295. 

    作者单位:252123山东省茌平县王老卫生院
    252100山东省茌平县中医院 

作者: 李华峰 姜庆荣 2005-6-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