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24期药物与临床

浅析维生素C的临床不合理应用与常见不良反应

来源:INTERNET
摘要: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属于水溶性维生素,是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在生物氧化及还原过程和细胞呼吸中起重要作用。维生素C参与氨基酸代谢、神经递质的合成、胶原蛋白和组织细胞间质的合成,具有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刺激凝血功能、增加对感染的抵抗作用,并参与解毒功能,还有抗组胺及阻止致癌物......

点击显示 收起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属于水溶性维生素,是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在生物氧化及还原过程和细胞呼吸中起重要作用。维生素C参与氨基酸代谢、神经递质的合成、胶原蛋白和组织细胞间质的合成,具有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刺激凝血功能、增加对感染的抵抗作用,并参与解毒功能,还有抗组胺及阻止致癌物质生成的作用。本品用于补充营养及治疗坏血病、牙龈肿胀、牙龈出血,以及用于各种急慢性传染病或其他疾病,以增强抵抗力,病后恢复期,创伤愈合期的辅助治疗,也用于过敏性疾病的辅助治疗。由于维生素C在临床上应用甚广,且多数属联合用药,导致与许多药物相互作用,致使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多。

    1 不合理应用

    1.1 与其它维生素合用 维生素C分子结构中含有连烯二醇内脂的结构,显酸性,是一种较强的还原剂,易被氧化分解。在碱性溶液中或有微量金属离子存在时,分解更快。维生素C的水溶液在pH5~6间稳定,过高过低均促使分子结构中的连烯二醇内脂环水解。维生素C与叶酸合用,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两药的作用减退。维生素C与维生素B 2 或复合维生素B配伍应用,维生素C被氧化成去氢抗坏血酸而维生素B 2 则被还原为二氢核黄素,由于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两药作用的降低或消失。

    1.2 与碱性药物合用 维生素C与小苏打、氨茶碱合用时,维生素C被氧化分解而失效。大剂量的服用维生素C使尿液成酸性从而影响弱碱性药物,如普鲁卡因、哌替啶、烟碱,奎宁、阿托品、吗啡、可待因及苯海拉明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作用,加速药物排泄,致使血药物浓度降低而疗效减弱。

    1.3 与抗生素合用 临床多用于抗感染,红霉素在碱性环境中抗菌能力较强,而在pH<4时抗菌效能大部分消失,故大剂量维生素C不宜与红霉素糖衣片合用,可与红霉素肠溶片配伍使用。庆大霉素在弱碱性溶液中较弱酸性溶液中的抗菌能力约强100倍,所以,不宜与大剂量的维生素C伍用,否则会使抗菌活性显著下降。维生素C注射液在配制过程中,常加入络活剂EDTA和稳定剂焦亚硫酸钠,这些成分均能影响氨苄青霉素的稳定性,若将两药加入10%的葡萄糖注射液静滴,可促使氨苄青霉素失活。

    1.4 与其他药物合用 大剂量的维生素C与磺胺类药物合用,在尿液酸性情况下,磺胺类药物溶解度降低易形成结晶析出,而引起腰疼、尿疼、尿血、蛋白尿等而加重肾脏损害。长期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可导致草酸盐结石,与钙片长久共服,引起结石的机会更多。由于维生素C的还原性和酸性,导致与许多药物都不宜配伍,所以临床用药时,一定要慎重,确有必要使用上述药物和维生素C时,可考虑间隔服用,以防产生不良作用。

    2 不良反应

    2.1 痛风 痛风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发生紊乱而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血中尿酸浓度过高致使关节、结缔组织和肾脏等处发生一系列症状。而大量服用维生素C,可引起尿酸剧增,诱发痛风。

    2.2 结石 大量维生素C进入人体后,绝大部分被肝脏代谢分解,最终产物为草酸,草酸从尿排泄成为草酸盐。大量服用维生素C,体内草酸盐含量增加,极易形成泌尿结石。

    2.3 过敏反应 口服或静脉注射维生素C,对某些人均能发生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发生 过敏性休克。

    2.4 静脉炎 静脉注射维生素C时,若速度过快,可引起眩晕或晕厥。再则该药对血管壁有刺激性,久用会产生静脉炎,甚至形成血栓。

    2.5 贫血 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C可减少小肠对维生素B 12 的吸收,致使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病情急剧恶化。若病人先天性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服用大量维生素C会促使红细胞破裂,发生溶血现象,而产生贫血。

    作者单位:475003河南开封 解放军95900部队医院

作者: 王 勇 2005-6-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