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13期中医中药

射干麻黄汤治疗寒痰郁肺之喘证的体会

来源:INTERNET
摘要:喘证主要见于西医的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心源性哮喘,肺部感染,肺气肿等,当这些疾病出现以寒痰郁肺之喘证的临床表现时,均可以射干麻黄汤加减用之。1用方心法中医认为,喘证是指由于感受外邪,痰浊内蕴,情志失调而致肺气上逆,失于宣降,或久病气虚,失于摄纳,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

点击显示 收起

  喘证主要见于西医的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心源性哮喘,肺部感染,肺气肿等,当这些疾病出现以寒痰郁肺之喘证的临床表现时,均可以射干麻黄汤加减用之。

  1 用方心法
      
  中医认为,喘证是指由于感受外邪,痰浊内蕴,情志失调而致肺气上逆,失于宣降,或久病气虚,失于摄纳,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关于喘证的病因,如《丹溪心法·喘》说:“六淫七情之所伤,饱食动作,脏气不和,呼吸之息,不得宣畅而为喘急。亦有脾肾俱虚体弱之人,皆能发喘。”明代张景岳把喘证归纳为虚实两证,《景岳全书·喘促》说:“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实喘中包括了由寒痰郁肺引起“呼吸之息,不得宣畅”的喘证。关于寒痰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外感寒邪,客于脏腑或者素体阳虚,不能温煦而生内寒,或两者兼而有之,影响脏腑对水液的气化,使水液转输、敷布发生障碍,以致水液停聚而产生痰饮。寒邪与痰饮交阻,肺气壅滞,故见胁肋胀满,肺气上逆,故见喘促,痰阻气道,气触其痰,故见喉中痰鸣如水鸡声。金匮《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中曰:“咳而上气,喉中如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水鸡,即青蛙,水鸡声,是形容喉间痰声不绝,有如蛙鸣。这两句话所描述的即临床所见的喘证症状。治宜散寒宣肺,降逆化痰。方用射干麻黄汤。该方由共9味药组成。射干消痰开结,麻黄宣肺平喘,生姜、细辛散寒行水,紫菀、冬花、半夏降气化痰,五味子收敛肺气,大枣安中,调和诸药。

  2 验案举例
    
  患者,女,51岁,因“突发呼吸困难半小时”急诊收入我科住院,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入院当时给予琥珀氢化可的松、氨茶碱、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及其余对症支持治疗处理后,病情迅速缓解,喘促停止。患者自诉平素长期口服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晨起胸闷、咳嗽、咯痰,半小时内能自行缓解,近日有受凉病史。入院第二日起,每日晨起胸闷不适、咳嗽、咯痰、微喘,痰液色白质稀。根据中医四诊,患者面色淡白,形体偏胖,畏寒喜近衣被,无汗,发作时胸闷不适、咳嗽、咯痰、喘促,咳吐白色泡沫痰,痰液清稀易咯出,受凉后症状加重,甚则呼吸困难,唇甲青紫,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口微渴,不喜饮,舌淡苔白,脉沉细,属中医诊断的喘证。患者面色淡白,形体偏胖,畏寒喜近衣被为素体阳虚,肌体失于温煦的表现,阳虚气化不利,故产生痰饮,平素亦见胸闷、咳嗽、咯痰,加之近日外感寒邪,客于脏腑,内外合邪,更致水液转输、敷布发生障碍,痰饮更生,寒邪与痰饮交阻,肺气壅滞,气机失调,血脉不畅,故见呼吸困难,唇甲青紫,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咳痰清稀。口微渴,不喜饮,舌淡苔白,脉沉细均为寒邪与痰饮内停的表现,故辨证为寒痰郁肺。治宜宣肺散寒,降逆化痰。方用射干麻黄汤加减,具体如下:射干15g,麻黄15g,生姜15g,细辛3g,紫菀15g,冬花15g,五味子15g,半夏15g,大枣30g,陈皮15g,茯苓15g,苏子15g,白芥子15g,莱菔子15g,上数味药水煎服,水量以刚好淹没药物为度,开后15min取药,每次口服100ml,1日3次。服上方后第一日,患者即感晨起胸闷,气促症状明显减轻,咯痰量减少,服上方后第二日,晨起胸闷、气促、咯痰症状消失。继续住院治疗3日后出院,出院后予口服β受体激动剂及少量糖皮质激素吸入维持。
   
  按语:西医学中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其临床表现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胸闷、咳嗽,严重者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咳大量泡沫痰,甚至出现发绀等,可在数分钟内发作,经数小时或数天,用支气管舒张药或自行缓解。与中医学中所描述的突然发生的呼吸急促,喉中如水鸡声,甚则唇甲青紫,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缓解时一如常人的症状如出一辙,亦即中医学中的喘证,故可按喘证辨证论治。其中以喘而胸满,倚息不能平卧,咳嗽咯白色泡沫痰,兼有面唇青紫,畏寒,舌苔白滑,脉沉细为表现者属寒痰郁肺证型,治当温化痰饮,降气平喘。射干麻黄汤中以生姜、细辛温化痰饮,射干麻黄降气平喘,方中其余药物能降气化痰、收敛肺气,故适用于寒痰郁肺之喘证。上述验案中加入陈皮、茯苓、苏子、白芥子、莱菔子,意在增加燥湿化痰,降气快膈之功效。

  作者单位:610072四川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
   
       610072四川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

作者: 张怡 张晓云 指导老师:陈绍宏 2005-7-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