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14期

汗证治验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方法以具体病案形式,辨证治疗自汗、盗汗。结论只要辨证准确,标本兼治,就可以对汗证的治方收到较好的效果。【关键词】自汗。盗汗治验。...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目的 汗证的病机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方法 以具体病案形式,辨证治疗自汗、盗汗。结果 此4例汗证治验,选方用药得当,疗效显著。结论 只要辨证准确,标本兼治,就可以对汗证的治方收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自汗;盗汗治验;病案分析

  汗为心之液,是由体内阳气蒸化津液而成,从腠理汗孔透发于体外,汗出排热为正常生理现象。若阳虚卫气不固,腠理疏松,或阴血不足,阳气偏亢,汗出不止,则为病理状态。阳虚卫气不固,多见自汗。阴血不足,阳气偏亢,多见盗汗。以上二种汗出病证,临床最为多见,现举例证治验分述之。

  1表虚自汗治验

  病例1,女,54岁,初诊日期:2002年1月7日,主诉:自汗三月余。现病史:头身发热,带自汗出,汗后背及四肢恶风。心悸、夜寐不易入睡,舌胀,大便溏,晨起尿黄,量少。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辨证:心气阴伤,营卫失调。立法:补气心阴,调和营卫。方药:生脉散合桂枝汤加减生西参10g,麦冬18g,五味子15g,桂枝10g,白芍12g,炙甘草10g,生芪12g,防风10g,浮小麦30g,煅牡蛎30g,乌梅15g,夜交藤30g,柏子仁15g,生姜三片,大枣6枚。共10付。

  二诊:2002年1月17日。药后诸证量减,继服5付而愈。病例2,女,68岁,初诊日期:2002年7月24日,主诉:自汗一月余。现病史:自汗、恶风,夜惊醒后不易入睡,夜尿2次,大便溏,日3次,舌淡红,苔白,脉沉细(12年前曾做过十二指肠切除手术)。辨证:卫阳不足,营卫失调。立法:温补卫阳,调和营卫。方药: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加减桂枝9g,白芍12g,炙甘草9g,大枣6枚,生芪12g,炒白术12g,防风9g,浮小麦30g,煅牡蛎30g,山萸肉24g,茯神15g,炒枣仁18g,炒薏仁15g,生姜3片。共5付。二诊:2002年7月30日。药后自汗、恶风减轻,夜寐可,夜尿减少。现证:时自汗出,恶风、夜尿一次,气短,大便溏,日2次,舌淡红,苔白,脉沉细弱。上方加芡实15g,3付而愈。

  2阴血虚盗汗治验

  病例1,女,55岁,初诊日期:1999年6月1日,主诉:盗汗二年余,现病史:盗汗、潮热汗出,时头晕、烦躁、手颤、大便干,2~3日1次,舌质,苔白厚,脉弦细微数。

  辨证:肝阴血虚;虚热生风立法:养肝阴血;清热散风方药:清眩平肝汤加减生地24g,当归9g,川芎6g,白芍12g,女贞子12g,旱莲草12g,桑叶9g,菊花9g,丹皮9g,地骨皮9g,天麻12g,钩藤30g,怀牛膝15g,石斛15g,全瓜蒌12g。共4付。

  二诊:1999年6月5日药后盗汗减轻,潮热汗出、头晕、手颤减。现证:稍有盗汗、大便干,2日1次,舌质暗,苔白厚,脉左沉细湿,右滑。上方去怀牛膝、全瓜蒌。将女贞子、旱莲草各加至15g,火薏仁12g,4付而愈。

  病例2,男,40岁,初诊日期:2003年1月9日。主诉:盗汗一月余。现病史:夜寐盗汗,上半身多,尿黄,大便溏,今晨觉眉棱骨痛,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辨证:肾阴不足,虚火上扰立法:滋养肾阴,清泻虚火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生地18g,山药15g,山萸肉15g,泽泻9g,茯苓9g,丹皮12g,知母4g,黄柏9g,地骨皮10g,桑叶9g,浮小麦30g,煅牡蛎30g,怀牛膝15g,石斛9g。共3付。

  二诊:2003年1月12日药后眉棱骨痛减,盗汗减少,尿黄减轻。现证:夜寐微盗汗,上半身多,舌质红少苔,脉沉细数。继服上方3付而愈。

  3结论

  综上所述,在临证中,汗证有自汗、盗汗不同,自汗多在白天汗出,盗汗多在夜间睡眠时汗出。自汗属于营卫失调者,多用桂枝汤加减,调和营卫。汗为心液,汗出过多则伤心气阴,出现心悸、失眠等心神不安病证,可加入人参、生芪、炙甘草、麦冬、五味子补心气阴。炒枣仁、柏子仁,夜交藤养心安神。山萸肉、浮小麦、乌梅、煅牡蛎敛汗。盗汗属于肝阴血虚,虚热内扰者,可用四物汤、二至丸养肝阴血。生地、丹皮、地骨皮凉血清热。盗汗属于肾阴不足,虚火内扰者,可用知柏地黄丸滋养肾阴,清泻相火,兼加一些,如浮小麦、煅牡蛎等敛汗止汗之药。总之,伤证导致汗出的原因很多,病机变化亦较复杂,但是,只要辨证准确,选方用药得当,标本兼治,都可以取得事半功倍之功效。

  作者单位:100054北京丰台,北京同仁堂香港药业管理有限公司

  (编辑:李弋)

作者: 李吉祥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