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15期

多脏器损伤时胆管破裂1例漏诊原因分析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胆管破裂多为手术中或贯通伤所致,闭合性腹部损伤中胆管破裂少见,我院收治2例,其中1例术中漏诊,报道如下。诊断:外伤性腹腔脏器损伤并失血性休克。经输液抗休克处理,当日在气管内麻醉下经上腹正中切口剖腹探查,腹腔内吸出血性液体及粪汁1500ml,肝右叶脏面前缘破裂长6cm,深2cm,破裂处有活动性出血,空回肠交界处有......

点击显示 收起

  胆管破裂多为手术中或贯通伤所致,闭合性腹部损伤中胆管破裂少见,我院收治2例,其中1例术中漏诊,报道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38岁,农民。从10m高处落下伤及头腹部,伤后昏迷15min,醒后感腹痛于1999年4月30日入院。检查:血压80/40mmHg,面色苍白,弯腰屈膝位,头顶部有一纵形头皮裂伤长5cm,深达帽状筋膜,心肺无异常,腹式呼吸减弱,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肝浊音界和肠鸣音消失,腹穿抽出不凝固血液。诊断:外伤性腹腔脏器损伤并失血性休克。经输液抗休克处理,当日在气管内麻醉下经上腹正中切口剖腹探查,腹腔内吸出血性液体及粪汁1500ml,肝右叶脏面前缘破裂长6cm,深2cm,破裂处有活动性出血,空回肠交界处有黄豆大小穿孔,有粪汁溢出,结肠肝曲处浆肌层挫裂,结肠带断裂,十二指肠下部外侧有花生米大小穿孔,有胆汁流出,肠系膜大网膜多处挫裂并有活动出血,腹膜后血肿,右肾挫裂,行肝、空回肠、十二指肠、右肾破裂处缝合修补术、温氏孔置多侧孔橡胶管,陶氏腔烟卷引流。术后护肝、护肾、输血、胃管持续减压等处理。次日腹腔引流管及烟卷引流处有胆汁渗漏,以十二指肠破裂修补处漏出为理由严密观察,因量有增无减,呈金黄色,胆汁性腹膜炎中毒症状加重,于5月5日再次剖腹探查,腹腔内吸出胆汁性液体750ml,肝十二指肠修补无胆汁渗出,胆囊增大壁水肿,胆总管下端前壁横形破裂,偶见胆汁流出,肝动脉及门静脉无损伤。行胆囊切除、胆总管置T管引流胆管破裂缝合加腹腔引流术,术后并发急性肾衰,经对因对症处理,肾功能恢复,术后第60天T管逆行造影,肝胆管通畅,第69天拔管,住院73天痊愈出院,随访4年,无胆管狭窄临床表现。
    
  2 讨论
    
  胆管破裂多为手术中或腹部贯通伤所致,闭合性腹部损伤中多脏器损伤时胆总管破裂少见,其损伤机制多为胆囊受到突然压力,经胆囊管传到胆总管,胆道内充盈及奥狄氏括约肌收缩过紧或胆总管下端与胰腺相对固定,当松弛腹部突然受到打击时引起肝脏上移导致胆管破裂。本例多脏器损伤时胆总管破裂术中漏诊原因分析;由于术者受术前空腔实质性脏器损伤所局限,术中见多脏器损伤,先处理致命的肝破裂及修补其它处损伤后,追踪胆汁来源于十二指肠下部外侧破裂口处,虽已探查胆道,由于手术、麻醉、休克时肝脏分泌胆汁受到一定抑制,故胆总管破裂口处无胆汁流出,加上术者缺乏外伤性胆总管破裂这一少见疾病应有的认识造成漏诊。

    胆管破裂只有早期发现,早期修复才是提高胆道损伤治愈关键所在,通过本例漏诊原因分析启示笔者,对肝十二指肠,结肠肝曲等损伤时,应仔细探查胆道,若未发现胆汁流出,可用6号针头穿刺胆道上端,抽出胆汁后手指压迫胆总管下端用注射器加压注射盐水检查时,胆液能从破裂口溢出,不致术中漏诊,术后引流处渗漏胆汁须与十二指肠瘘相鉴别,本例术后5天因胆汁性腹膜炎加重,才考虑到有胆道破裂漏诊,再次手术证实。 
  作者单位:444300湖北巴东,巴东县人民医院外科

  (编辑:秋 实)

作者: 李同洲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