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15期

复方黄黛片主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我院黄世林教授采用解毒清热、益气活血法,以雄黄、青黛、太子参、丹参组方复方黄黛片。自1988年始在其指导下,我们对155例APL患者进行了治疗与观察,全部患者均获缓解。在此基础上对74例CR后患者进行缓解后治疗与随访观察,中位CR期49。3年、5年、7年及10年以上的持续完全缓解(CCR)率分别为71。...

点击显示 收起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白血病(AL),其临床特征为极易并发感染、出血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死亡率较高。我院黄世林教授采用解毒清热、益气活血法,以雄黄、青黛、太子参、丹参组方复方黄黛片。自1988年始在其指导下,我们对155例APL患者进行了治疗与观察,全部患者均获缓解。在此基础上对74例CR后患者进行缓解后治疗与随访观察,中位CR期49.5个月,复发率为14.86%;3年、5年、7年及10年以上的持续完全缓解(CCR)率分别为71.43%、53.97%,41.27%和30.16%。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5例患者均为l988年7月以来收治的住院病人,外周血象及骨髓象检查均符合FAB分类标准的M3型,年龄5~72岁,中位年龄31岁,其中男89例,女66例。

  1.2 入院前治疗情况 初治患者109例,复治患者46例(经化疗方案或ATRA治疗未获得完全缓解者25例,经化疗或ATRA治疗获得CR后又复发的患者21例)。

    1.3 入院时并发症 (1)本组患者入院时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感染与出血倾向,伴DIC20例。(2)脑脊液检查异常者13例。

    1.4 治疗前骨髓情况 早幼粒细胞(ˉx±s)为0.733±0.205。

    1.5 治疗方法

    1.5.1 诱导缓解治疗 (1)复方黄黛片日服量24~30片,分3次饭后服。连续服药至骨髓达CR后,维持服药20~30天。(2)入院时口服药物困难者,可用小剂量HA方案:三尖杉酯碱(H)1mg/d,阿糖胞苷(Ara-C)20mg/d,静滴,用药1~2周,待消化道症状改善后,改服复方黄黛片,剂量与用法同上。

    1.5.2 缓解后治疗 (1)复方黄黛片:24~30片/日,分3次,饭后服,30天为1疗程。(2)联合化疗方案:①HACP方案:H3~6mg/d,静滴,2次/周(d1~d2);Ara-C150~200mg/d,静滴,3次/周(d1~d3);环磷酰胺(CTX)800~1200mg/d,静注,1次/周(d3);泼尼松片(Pred)30mg/d,早顿服,每周服3天。②HADP方案:以柔红霉素(DNR)更换HACP方案中的CTX。DNR40~80mg/d,静注,1次/周(d3),其它药物用法用量同HACP方案。③HAEP方案:以足叶乙甙(VP-16)更换HACP方案中的CTX。VP-16100mg/d,静注,3次/周(d1~d3),其它药物用法用量同HACP方案。(4)HAMP方案:以米托蒽醌(MIT)更换HACP方案中的CTX。MIT10mg/d,静滴,1次/周(d3),其它药物用法用量同HACP方案。

    联合化疗2周为1疗程,与复方黄黛片序贯交替应用。初始疗程间隔30天,10个疗程后,疗程间隔延长为3~4个月,4年后疗程间隔为8~10个月,缓解后维持治疗时间应≥6年。

    每个化疗方案可连续应用2个疗程,4个化疗方案可交替应用。

    1.5.3 其它治疗 (1)感染、出血,有感染、发热者,采取积极的抗感染治疗,重视病人的隔离及病室消毒,加强护理,口腔及会阴部护理尤为重要;出血倾向明显者,给予止血治疗,确诊DIC者,应用小剂量肝素治疗,酌情输注成份血。(2)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一L)①鞘内注射:本组患者入院后均常规腰穿取脑脊液检查,同时鞘内注射氨甲蝶呤(MTX)10mg,氟美松5mg,脑脊液检查异常或/和有临床症状者,鞘内注射1~2次/周,直至临床缓解、脑脊液检查恢复正常。CR后,CNS-L防治与CR后治疗同步,每疗程鞘内注射给药1次或口服洛莫司丁(CCNU)120mg,1次。②放射治疗:骨髓处于CR的患者,确诊有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药物治疗6周仍未缓解者应及时进行放射治疗。

    1.6 统计学处理 疗程不足1个月或疗程中未按本方案执行者,均不列入统计。本组生存时间自在我院接受诊断与治疗之日起至统计截止日(2004年10月)或死亡日及第1次复发日止。所有结果均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CR率 155例患者均获CR,其中151例患者在60天内获CR,最短所需时间为16天,平均为(43.12±10.27)天。其余4例患者在62~107天获CR。

    2.2 治疗后外周血象的变化 (1)入院白细胞<10×10 9 /L者,当治疗达17~31天时,71.8%患者的白细胞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幅度为53.99%,最高达196×10 9 /L,部分患者外周血中早幼粒细胞有增多趋势。白细胞增高超过10×10 9 /L的患者,经7~24天后可降至正常范围。(2)入院时白细胞>10×10 9 /L者,治疗达l3~29天时,白细胞降至正常。各组患者在白细胞恢复正常时,外周血中早幼粒细胞明显减少以至消失,同时血小板迅速回升。

    2.3 治疗后骨髓细胞形态学改变 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粒细胞系统呈退行性改变,胞体增大,胞膜不规则,胞浆中可见空泡,颗粒大小不等,分散不匀;细胞核膜不清,核肿胀,有空泡,核仁不规则,周界不清;分裂细胞和染色质不规则,有的固缩,成熟粒细胞颗粒粗大。疗程过半,骨髓中、晚幼粒细胞明显增多。骨髓接近缓解时,红系增生,粒红比例恢复正常,同时巨核细胞增殖,产血小板巨核细胞增多。

  2.4 疗程中并发症 入院时1例合并有肺结核,疗程中演进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经抗结核治疗,症状缓解,并于第107天获CR。入院初期合并DIC的20例患者,病情无加重趋势,DIC纠正。其余患者于疗程中未出现严重感染、出血,无DIC发生。

    2.5 主要副作用 上腹部不适,腹部胀痛,轻度腹泻(2~3次/日),偶有转氨酶增高及轻度黄疸。

  2.6 治疗前后心、肝、肾功能的监测 对74例患者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进行了动态观察。

    入院时,尿素氮增高者3例,降低者2例;血肌酐增高者l例,降低者2例,CR后均恢复正常。

    治疗前后肝功能的改变主要为谷丙转氨酶(ALT)增高。入院时4例患者的ALT增高至57~346U/L;骨髓达CR后,6例患者ALT升高至66~256U/L,经保肝治疗均恢复正常。两组数据经非参数统计学处理,P>0.05。

    入院时2例患者心电图异常,CR后均恢复正常。

    2.7 随访观察 1988年7月~2004年10月间,对74例APL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

    2.7.1 CR期、复发率等 CR1期≤6个月5例,7~12个月7例,13~24个月6例,25~36个月9例,37~60个月13例,>60个月34例,中位CR期为49.5个月。CR后患者2例分别于1、17个月失访。11例患者于CR后3~39个月复发,其中2例为髓外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12个月,复发率为11/74(14.86%)。复发后患者1例失访,1例未治且死于农药中毒,余9例经用复方黄黛片及化疗、椎管给药及放疗5例再获CR,4例死亡,再缓解率为5/9(55.56%)。

    2.7.2 持续完全缓解(CCR)期 目前仍在随访并配合治疗的63例患者中,持续完全缓解(CCR)达3年以上的患者45例,5年以上34例,7年以上26例,10年以上19例;3年、5年、7年及10年以上的持续完全缓解(CCR)率分别为71.43%、53.97%,41.27%和30.16%;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3年、5年、7年以及10年的生存概率分别为91.22%,83.88%,78.68%,75.38%。

    2.7.3 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率 我们对39例患者的PML-RARα融合基因进行了动态检测,其中3个月内转阴率为33.33%,6个月内的转阴率为77.78%。8个月内转阴率为100%。
    
  3 讨论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系血液系统的恶性疾病,其诱导缓解治疗主要采用全反维甲酸及三氧化二砷。我院黄世林教授依据中医对白血病的认识,以邪实本虚做为研究重点,以驱邪复正为治则,解毒清热、益气活血为治法,选用雄黄、青黛为主治药,伍用太子参益气,丹参活血组方复方黄黛片,治疗APL患者155例,均获CR,且具有疗程中无明显骨髓抑制,不诱发与加重DIC、毒副作用小、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率高等优点。

    与其它类型的AL相比较,APL自身的特点为出凝血功能障碍,出血、感染严重,是APL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复方黄黛片以驱邪复正为治则,在解毒清热药的基础上,伍用益气活血药物,故本组病例于疗程中未见严重感染、出血出现。入院初期合并DIC的20例患者,采用复方黄黛片及适当的抗凝治疗后,DIC得到控制,并获CR,使疗程中的相关死亡率降至0%。

    白血病治疗失败或复发的最主要原因是白血病细胞产生耐药性,其中多药耐药(MDR)尤为重要。临床观察显示:复方黄黛片治疗APL不仅对初治病例具有很高的CR率, 对其它药物耐药的复治或复发病例亦有较好疗效。本组复治与复发病例共46例,均获完全缓解。表明复方黄黛片与联合化疗中的细胞毒药以及ATRA等药物无交叉耐药性,凡未经复方黄黛片治疗过的患者均可首选该中药

    缓解后治疗是延长患者的CR期、长期无病生存(DFS)最终达到治愈的关键。自1988年始,我们以复方黄黛片为主,配合HACP、DACP与HAEP等方案为CR后治疗方案,对74例在我院经用复方黄黛片获得CR的患者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74例患者中,仅11例复发,复发率为14.86%,低于国内外同类报道,表明本治疗方案是有效可行的方案。

    联合用药、序贯交替是CR后治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但关键在于复方黄黛片与联合化疗的合理结合。基础实验已证实复方黄黛片中的雄黄可诱导NB4、HL-60、K562白血病细胞株凋亡,青黛虽无直接诱导凋亡的作用,但与雄黄伍用可显著增强其诱导白血病细胞的凋亡作用;本组155例均获CR的临床疗效,进一步证实了复方黄黛片对APL具有特异性疗效。联合化疗则可在CR的基础上进一步杀伤白血病细胞,降低患者体内的白血病细胞的负荷,清除异常的细胞克隆,因此复方黄黛片与联合化疗序贯交替使用,实现了两者的优势互补,达到了增强疗效,降低复发率的目的。

    系统、长期坚持治疗是降低APL复发率的一个关键环节。分析本组APL复发的主要为不能坚持系统治疗。生存曲线分析显示APL复发的高峰在CR后1年内,3年以后仍有复发的可能。临床研究结果显示:(1)CR后1~3年是降低复发率的关键时期,因此该期治疗间歇期应短,其后可逐渐延长;(2)长期治疗对于延长APL患者的生存期十分重要。关于CR后维持治疗时间的长短尚无一致的意见,一般认为1~3年为宜。我们在临床发现,少数APL患者在CR6年复发,且PML-RARα融合基因由阴性转为阳性。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我们认为缓解后维持治疗时间应≥6年。

    防治CNS-L不仅在CR期,在CR后仍是缓解后治疗方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组复发的患者中,2例是以CNS-L为主要表现的髓外复发。因此CR后,CNS一L防治应与CR后治疗同步。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对74例患者的心电图、血尿素及肌酐、肝功能等项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提示:(1)应用本方案治疗前,由于病情的进展,APL细胞的浸润及既往治疗的影响,脏器功能发生一定程度的损害,表现为心电图异常、尿素氮、肌酐升高或降低及转氨酶的增高,经用复方黄黛片治疗获CR后,损伤的脏器功能得到修复,故各项指标恢复正常。(2)个别病例于治疗中或治疗后出现可逆性肝功能改变,无需停药,适当保肝治疗,便可恢复正常,表明中药复方黄黛片对主要脏器无严重的损害作用,但部分病例可见程度不一的胃肠道症状,泼尼松的引入,旨在减轻胃肠道症状的发生及程度,使病人易于接受治疗。 

  作者单位:116021辽宁大连,解放军第210医院

  (编辑:守 中)

作者: 向阳孙淑君成玉斌郭爱霞魏艾红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