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17期

抑返胃复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较多见。西医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范围,中医属“呕吐”、“反胃”、“胃脘痛”范畴。笔者自拟抑返胃复汤治疗此病40例,疗效满意。2治疗方法药物组成:代赭石24g,姜半夏12g,陈皮12g,枳壳9g,柴胡9g,白芍9g,生姜3片,甘草6g。...

点击显示 收起

  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较多见。西医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范围,中医属“呕吐”、“反胃”、“胃脘痛”范畴。笔者自拟抑返胃复汤治疗此病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病人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65岁。其中30岁以下者6例,30~50岁者31例,50岁以上者3例。病程最短者1个月,最长者6个月。全部病例胃镜显示胃黏膜充血、水肿,或伴有渗出物、糜烂、出血等。

  1.2  治疗方法  药物组成:代赭石24g,姜半夏12g,陈皮12g,枳壳9g,柴胡9g,白芍9g,生姜3片,甘草6g。若呕吐重者加旋覆花、柿蒂;兼呕吐酸腐、厌食者,加焦三仙;兼便秘者,加大黄、枳实;阴虚便秘者加火麻仁、白蜜;口苦胸闷,舌红苔黄腻者加竹茹、胆南星;若呕吐物苦有酸味,烦闷不舒者,加黄连、黄芩;若口燥咽干、舌红苔少者加沙参、石斛;若饮食稍多即吐,乏力便溏,喜温恶寒,加党参、肉桂、丁香。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连续10天为1疗程,一般服1~3个疗程。治疗期间禁食生冷辣粘和肥甘厚味,忌恼怒。

  1.3  疗效标准  治愈:呕吐和胃痛不适症状消失,饮食正常,胃镜显示胃黏膜呈粉红色,无充血、水肿。好转:呕吐和胃痛不适症状减轻,食欲增加,胃镜显示胃黏膜基本正常。无效:呕吐和胃痛不适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时轻时重,食欲无明显增加,胃镜显示胃黏膜无明显改善。

  2  结果

  治愈32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病人最少服药10剂,最多服药30剂,平均服药18剂。

  3  讨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多由饮食所伤,情志失调或术后后遗症所致。脾胃受损,肝气不舒,胆气不畅,横逆犯胃,致脾气不升,胃气不降,胆汁排泄失常,随胆气上逆;肝郁日久化热,出现郁热证候;中阳不足,聚湿生痰,湿从热化,造成痰热内阻;脾胃受伤或脾胃素虚,肝胆郁热,加之反复呕吐,均可耗伤胃阴,愈失润降。寒邪、肝气横逆侵犯脾胃,中阳不振,造成运化和降失常,胆汁随胃气上逆,均可导致胆汁反流。此病为虚实夹杂,实多虚少,以实为主之证。治疗以祛邪为主,兼顾补虚。祛邪宜和胃降逆,消食化滞,疏肝理气,清热化痰,利胆泻热;补虚宜养阴润燥,温中健脾。笔者以抑返胃复汤为基本方,方中代赭石、姜半夏、陈皮、生姜平肝降逆,燥湿化痰,和胃止呕;枳壳、柴胡、白芍、甘草舒肝解郁,理气止痛,利胆泻热。临床根据不同兼症,灵活加减,使肝气柔顺,胆气得舒,脾气得升,胃气得降,胆汁藏泄正常,胆汁反流自止,胃痛不适自消。现代药学研究证实,枳壳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胃肠排空能力,与白芍、甘草合用,可降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提高幽门扩约肌张力,可防止胆汁反流。病人症状消失后,可用香砂养胃丸之类进行调理,慎食生冷油腻之品,宜少食多餐,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作者单位:1 457000 河南濮阳,濮阳市药品检验

       2 河南濮阳,中原油田第二医院

  (编辑:维  兰)

作者: 范杰华阎秀英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