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19期

自拟加味柴胡舒肝散治疗肝郁气滞型胆囊炎59例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胆囊炎为临床常见病症,属祖国医学胁痛范畴,患者以右胁肋部的疼痛为主要症状,病情反复发作,甚则剧痛或伴有发热、呕吐等症状,其病因多于情怀不畅,饮食所伤,外感温热,瘀血阻滞等有关。【关键词】胆囊炎。解郁笔者自2003年以来,治疗慢性胆囊炎百余例,其中46例为肝郁气滞型,其余多属瘀血、停食、胆系感......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胆囊炎为临床常见病症,属祖国医学胁痛范畴,患者以右胁肋部的疼痛为主要症状,病情反复发作,甚则剧痛或伴有发热、呕吐等症状,其病因多于情怀不畅,饮食所伤,外感温热,瘀血阻滞等有关。早在《内经》、《素问热篇》曰:“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肋络于与耳,故胸肋痛而耳聋”,《灵枢·经脉篇》曰“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肝病者,两肋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故胁痛一症与肝胆关系密切。胆附于肝,内藏精汁”,其经脉络肝《难经四十九难》曰“胆在肝之短叶间,盛精汁三合,胆中藏有精汁”,故《灵枢·本输篇》称它为“中精之腑”,胆中所藏之精汁为清净之汁,与其他传化之腑所盛之浊质不同,故《千斤要方》又称它为“中清之腑”,由于胆具有藏精之特点,所以既属六腑,又属奇经之腑,胆性刚直,刚则豪壮果断,故《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故凡十二经脉取决于胆,而肝木喜升,不受遏郁,郁则力不舒,日久则精气逆,气血滞,故而挟痰、挟湿、化火、化热、化风而致经气壅闭,聚郁不散,清阳不开而发为胆病。

  【关键词】  胆囊炎;中医院疗法;舒肝;解郁

    笔者自2003年以来,治疗慢性胆囊炎百余例,其中46例为肝郁气滞型,其余多属瘀血、停食、胆系感染、虫积结石等,现将肝郁气滞型胆囊炎59例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9例中,男16例,占总数27.13%,女43例,占总数72.87%,其中30岁以上的12例,占总数的20.35%,30~45岁的31例,占总数50.84%,46岁以上16例,占总数28.81%,59例患者均进行“B”型超声波检查,属慢性胆囊炎伴轻度结石10例,7例属单纯性胆囊炎,病程最长达5年以上,短者1年,平均2~3年,有反复发作史,但不剧烈,每因生气而加重。

  1.2  治疗  主症:右胁肋部胀满疼痛,疼痛连及两胁作痛攻撑,时有阵发性加剧,甚则胆区绞痛、胸闷、呕吐、嗳气、善太息,每因郁怒烦恼而加重,伴有恶心、食欲不振、失眠、心悸、苔薄白、脉弦或弦细。治则:舒肝解郁,活血止痛。处方:加味柴胡舒肝散。药用:柴胡6g,枳壳15g,积实12g,川芎10g,白芍9g,香附15g,双花20g,郁金10g,元胡10g,丹参15g,佛手10g,甘草6g。加减:痛甚,加川楝子15g,加大元胡用量。胀甚,加甘松10g,木香10g,厚朴10g。恶心呕吐,加藿香10g,砂仁6g,半夏10g。心悸烦躁,加远志15g,枣仁6g。食欲不振,加白扁豆20g,麦芽15g。若兼脾胃虚寒,症见胃脘部隐隐作痛,喜温喜按,泛吐清水便溏等症,上方加生姜10g,苡薏仁30g,草蔻15g。若郁而化热,症见苔黄、口苦、便干等症上方加上蒲公英30g,黄连6g,杷子10g,大黄6g。若症见胸闷,口淡无味,口渴而不欲饮,头昏有沉重感,此仍湿重于热,上方加苍白术各20g。

  2  治疗结果

  本方治疗59例,治愈率达81.35%,好转率达11.86%,治疗无效6.79%(痊愈48例,好转7例,无效4例)。

  慢性胆囊炎多因忧思恼怒,情怀不畅,气机佛郁,肝失条达,胆失疏泄,气血壅滞不通而得之,不通则痛,故出现右胁肋部的胀满疼痛,气病多走窜,胁为肝之分野,故痛连两胁,气郁不舒,胃失和降,故嗳气胸闷,食欲不振,气郁日久化火化燥,则烦躁失眠,舌脉均为肝郁气滞之象,故用加味柴胡舒肝散,舒肝解郁兼以活备,使气机调达,气血通畅,胆汁得以畅流,而疼痛自止。

  本方病程长者可服60剂,病程短者可服30~50剂,服药后经“B"型超声波检查,对结石无明显效果,对慢性胆囊炎合并胃炎疗效明显。

  3  病案举例

  例1,患者,女,40岁,2003年3月24日来我院就诊,自述右胁肋部胀满疼痛三年余,每因生气受凉而加剧,曾在它院治疗,服消炎利胆片、利胆醇及中草药,服后症状稍缓解,每因情志不畅而发作,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神疲失眠,甚则心悸太息胸闷,前几日因妇夫犯口角,继则有季肋区疼痛,攻撑不已,连及两肋,故来我院就诊。行"B"型超声波检查,诊为慢性胆囊炎,查血象正常,脉弦,舌淡,苔薄白,右肋缘下压痛,诊为胁痛(慢性胆囊炎,肝郁气滞型),投加味柴胡舒肝散,日服1剂,5天后疼痛缓解,复诊再服10剂,自觉右胁肋部舒适,恶心呕吐等现象逐渐消失,饮食增加,精神好转,三诊再服10剂,自述疼痛基本消失,再服10剂,以巩固疗效,3个月后随诊,胁痛再没发作。

  例2,患者,女,32岁,2004年4月12日来我院就诊,自述右胁肋部疼痛二年余,每因情怀不舒或饮食生冷而加重,发作时伴有恶心,嗳气胸闷,易发脾气,曾在它院多方治疗,输抗生素青霉素之类,又服消炎利胆解痉止痛等药物,但疼痛仍未减轻,又作“B"型超声波检查,诊为慢性胆囊炎,后又服中草药,服后胃胀呕吐清水,仍有嗳气胸闷等症状,故来我院就诊,追问病史20天前生闷气继则发病,查血象不高,“B"型超声波查为慢性胆囊炎,右肋下无压痛,舌淡苔薄白脉弦细,面色无华,少言寡语,投加味柴胡舒肝散3剂后,自觉症状好转,无明显攻撑胀痛,又服5剂,症状减半,嗳气、恶心等现象明显减轻,2004年4月21日三诊,自述疼痛减轻,食欲增加,胃部舒适,无吞酸及隐疼现象,再服10剂,5月3日复诊,疼痛再未发作,其余症状基本消失,上方化裁再服10剂,2个月后随访也无发作。

  4  讨论

  胆为六腑之一,其生理以通行下降为顺,胆腑通利则三焦通畅,据本组统计,慢性胆囊炎多发于中青年女性,而病情又较长,绝大部分患者均属脾气暴躁,情怀激动,气郁日久而得之。肝主疏泄,调气机,胆附之,肝胆相照,为表里关系,胆汁受肝之余气所成,气郁日久则影响肝的功能,肝失疏泄则影响胆汁的分泌及排泄,长期的胆汁郁积,可使胆囊肿大,形成慢性胆囊炎,在治疗时必审因论之,如若一为清热解毒,过用寒苦泻下之品,不辨气血,不分虚实,不追塑病因,势必影响脾胃功能。

  作者单位: 751100 宁夏吴忠,吴忠市中医院     

  (编辑:文  静)

作者: 岳尚斌 2006-7-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