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20期

六味地黄丸加黄芪、党参、金樱子治疗蛋白尿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笔者在内科临床治疗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采用常规西药配合加黄芪、党参、金樱子治疗后收到了明显效果。处理:常规西医治疗,加用六味地黄丸,并加黄芪、党参、金樱子各30g,每日1剂,10剂后尿蛋白开始下降,1个月后降至阴性,出院后连续服用1个月,效果较满意。入院后处理:常规西药加六味地黄丸治疗1个月,症状及尿蛋白不......

点击显示 收起

  笔者在内科临床治疗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采用常规西药配合加黄芪、党参、金樱子治疗后收到了明显效果。因例数少,无设对照组,故可参照试用。

  1  临床资料

  本组4例,均为男性。例1,男,56岁。因反复劳累后出现尿少、浮肿,开始因症状轻休息后可稍缓解故未正规检查治疗。近2年来发作时症状加重,浮肿持续不消。于1994年4月收住我院。入院时:T 36℃,P 96次/min,BP 150/90mmHg ,慢性病容、神清,眼睑稍水肿,睑结膜及口唇稍苍白,头颅五官阴性,颈软,心、肺、肝脾、腹部、脊椎阴性,四肢轻度可凹陷性浮肿,踝关节显著。辅助检查:血常规:HB110g/L,RBC 3.60×1012/L,WBC6.0×109/L,N67%,L33%。尿RT:黄色微混,蛋白++++,颗粒管型4~6/HP,上皮细胞3~4/HP,脓细胞1~3/HP,CO2CP35mmol/L,BUN26mmol/L,Cr246μmol/L。
  
  入院后诊断:慢性肾炎(隐匿型)慢性肾功能不全。处理:常规西医治疗,加用六味地黄丸,并加黄芪、党参、金樱子各30g,每日1剂,10剂后尿蛋白开始下降,1个月后降至阴性,出院后连续服用1个月,效果较满意。
  
  例2,男,33岁,明确诊断慢性肾炎(肾病型),肾病综合征,3年来反复在上级医院住治,此次因受凉后乏力、恶心、尿少、浮肿入院。查体:慢性病容,双眼睑稍浮肿,睑结膜稍苍白,颈软,心、肺、肝、脾阴性,双肾区有轻叩击痛,双下肢明显可凹陷性浮肿。辅助检查:血RT:HB 100g/L, RBC 3.20×1012/L ,WBC 9.6×109/L,N74%,L26%。尿RT:黄色微混,蛋白++++,颗粒管型4~6/HP,上皮细胞3~4/HP,24h尿蛋白定量4.2g/24h。T 46g/L,A 22g/L,G24 g/L。
  
  入院后处理:常规西药加六味地黄丸治疗1个月,症状及尿蛋白不减,故采用增加黄芪、党参、金樱子试服20天(量同上),尿蛋白开始下降,症状好转,又连服40余天,尿蛋白降至(+~±)。例3、4诊断:均为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治疗方法及效果同例2。

  2  疗效观察

  通过以上4例病人的治疗观察对减轻症状、消除蛋白尿均有明显效果,并均是在常规治疗无效时使用的。但因例数少,未能设对照组。目前仍在试治,10余例病人中均收良效。

  3  讨论

  3.1  西医观点  在正常肾脏功能作用下,分子量较小的血浆蛋白,可被肾小球滤过每日约有2~4g,但流经肾小管时95%以上的蛋白质,又被肾小管重吸收,仅有小部分排出体外,一般每日不超过150mg,如每日排出>150mg则为病理性改变。如肾脏有疾患时,或活动量增加时可使尿蛋白增加。故测定尿蛋白时以24h排出总量为准确。

  3.2  中医理论  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阴肾阳只宜固藏,不宜耗泄。而慢性肾病病程长,消耗明显,多属虚证,长期久病,肾阴阳皆虚。肾阴虚可致肾不纳气,肾气不固。肾阳虚不能温化水液可致肾需水液,水注可致全身浮肿、尿少,尤以下肢尤甚。腰酸腹部胀满等症。

  3.3  治则  六味地黄丸功用滋阴补肾之药,并有强壮、强精滋养的功能。方中山萸肉补肾养肝涩精止汗缩尿,山药补中补肾,泽泻、茯苓和湿治淋浊,丹皮清泻肝肾之火,为补中有泻的作用。笔者初学中医了解知识肤浅,在治疗不佳时增加黄芪因它能补气兼能扶阳,而党参为补气兼能益阴。故认为二者一偏益阴,一偏扶阳,对气虚较甚者二药常相互作用效果更加。金樱子为固涩药,有固精缩尿涩肠止泻作用,用其药为加强固涩缩尿之功能,可能有加强肾小球基底膜致密性,从而可减少蛋白的漏出。以上三味药物相互弥补,加强了六味地黄丸的作用。

  通过十余例病人的治疗实践,笔者认为此种治疗方法对恢复肾脏功能,消除蛋白尿,收到了一定的作用,可试用。

  (编辑:秋  实)

  作者单位: 833200 新疆伊犁,伊犁州奎屯医院

作者: 李新宁 2006-7-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