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23期

针刺配合TDP、五官超短波、推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130例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神经炎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采用以针刺配合TDP(神灯)、五官超短波、推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称治疗组)与单纯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称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98。结论针刺配合TDP、五官超短波、推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较单纯针刺效果明显,差异有显著性。...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周围性面神经炎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采用以针刺配合TDP(神灯)、五官超短波、推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称治疗组)与单纯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称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98.5%,对照组的有效率95.2%。两组患者疗效经χ2检验,0.01<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针刺配合TDP、五官超短波、推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较单纯针刺效果明显,差异有显著性。
   
  【关键词】  针刺;TDP;五官超短波;推罐;周围性面神经炎
   
  周围性面神经炎是指面神经管内段的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多因风寒使局部神经血管痉挛,以致神经缺血、水肿,或因该处骨膜炎使神经受压而发病,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称为面瘫、口僻。本病多发生于青少年人,常在受凉吹风后突然急性发病,起始常耳后疼痛,继则出现一侧面肌麻痹,漱口时水从病侧口角溢出,进食时食物滞于病侧颊齿之间,说话时发音不清。查体:病侧面部表情肌运动障碍,额纹消失,不能蹙额、皱眉,病侧眼裂变宽,流眼泪,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坠,口牵向健侧,尤其是在示齿、发笑、吹口哨及鼓腮等动作时更明显。多数病人在起病后1~3个月内恢复,部分病人恢复不完全,可出现面肌挛缩、痉挛或联带运动,也就是面神经麻痹的后遗症。自2003年1月~2005年9月采用针刺配合TDP(神灯)、五官超短波、推罐治疗面神经炎与单纯用针刺治疗面神经炎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0例均为我院康复理疗科患者,男73例,女57例,左侧68例,右侧62例,年龄最高为67岁,最低26岁,平均34.5岁,发病于4天以内未经任何方法治疗的70例,发病于5天以上,经用过其他方法治疗疗效不佳来就诊的60例。患者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不能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病侧露睛流泪,部分病人初起时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等。病例选择均符合面神经炎诊断标准。

  1.2  方法  采用单盲对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治疗组67例,对照组6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相当,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针刺取穴,主穴:地仓、颊车、风池、翳风、合谷(对侧)。随证配穴,鼻唇沟平坦:迎香;鼻中沟歪斜:水沟;颏唇沟歪斜:承浆;目不能合:睛明、攒竹。根据麻痹部位,选取适当穴位分组轮换治疗。临床上选用苏州环球针灸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产的不锈钢毫针。选取面部相关腧穴,一般使用规格0.30mm×25mm毫针,初期宜浅刺,手法以平补平泻为主,又轻又快的将针刺入皮下,再以小角度捻转、加压、提插(睛明穴禁止提插),角度不宜过大,切勿太强。同时适当配以远端循经辨证取穴,合谷穴,用0.30mm×40mm毫针直立刺入,得气后留针30min,5~10min捻针1次。在直刺或斜向浅刺不易得气影响疗效时,采用平刺透穴法,一针透两穴,用一枚0.30mm×40mm毫针刺地仓穴皮下脂肪层,后改为平刺,穿透肌层,使针尖指向颊车。
   
  治疗组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针刺方法,并配合做TDP、五官超短波、推罐。(1)针刺的同时,加TDP照射耳后乳突部,TDP采用重庆蜀水仪器厂制造的特定电磁波治疗器。患侧面部局部照射30min,灯距20~35cm(近眼部需用湿纱布覆盖)。湿热量,以患者感舒适为宜。(2)配合超短波,每日1次,严重者1日2次,即上下午各1次,每次15min。超短波采用汕头产DL-C型五官超短波电疗机,输出功率为40W,用直径2.5cm小圆电极两个斜对置于耳垂后方翳风穴(茎乳孔处)及患侧耳前面颊区,间隙1.0~1.5cm,微温量。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患侧局部水肿炎症吸收,利于促进面神经功能修复。(3)发病1周后,即急性水肿期后,病情控制未继续发展,但也不见好转,此时可予患者面部推罐,一般针刺拔针后,事先在患侧面部涂一层百花油作为润滑,选用1号玻璃罐,用止血钳夹住95%酒精棉球1~2个,用火将酒精棉球点燃后,使火在玻璃罐内绕1~3周(注意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后,将火退出,迅速将罐扣在患侧面颊部,将罐拔住,用右手握住罐子,由下向上,顺面肌纤维方向,往返推动几次,待空气进入罐后,起罐,再次将火伸入罐内退出,再将罐拔住吸定,如此反复多次,在患侧前额及面颊处行连续闪火拔罐法,至所拔部位皮肤红润,充血。操作时必须迅速,才能使罐拔紧,吸附有力。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面肌功能恢复正常。显效: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静止外观正常,仅笑时轻度口角下垂。有效:症状减轻,额纹及鼻唇沟明显变浅,眼闭合眼裂在0.3mm以下。无效:症状及体征无变化。

  2.2  疗效评定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疗效比较(略)

  两组治疗效果经χ2检验,0.01<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治疗组病例完全消失时间最快为4天,最慢为34天,而对照组最快为10天以上,最慢为60天以上。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本病的治疗,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其水肿、炎症及早消退,迅速恢复面神经功能为目标。早期及时治疗是关键。病程愈短,疗效愈速。而属风寒者,疗效较风热者更佳。13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针刺与理疗并用,比单纯用针刺疗效为优。经卡方检验,P<0.05,两组治疗结果差异有显著性。

  (编辑:宋  冰)

  作者单位:510507 广东广州,武警广东总队医院康复理疗科

 

作者: 余奇峰 2006-7-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