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23期

论经方治疗糖尿病足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血管、神经病变引起下肢异常改变的总称。因为合并感染,引起肢端坏疽者称为糖尿病肢端坏疽。此病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对糖尿病坏疽的认识:糖尿病属于中医的“消渴”范围,糖尿病坏疽属于中医“脱疽”范围。...

点击显示 收起

  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血管、神经病变引起下肢异常改变的总称。因为合并感染,引起肢端坏疽者称为糖尿病肢端坏疽。此病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医对糖尿病坏疽的认识:糖尿病属于中医的“消渴”范围,糖尿病坏疽属于中医“脱疽”范围。《灵枢·痈疽》云:“发于足趾(指)名曰脱疽,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又云“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气血不行,肢端失于温养,而遂发本病,或因寒气化为热,热胜则腐肉,肉腐则为脓,脓不泻则烂筋。筋烂则伤骨,骨伤则髓消……血枯空虚,则筋骨肌肉不相荣,经脉败漏,熏于五脏,脏伤故死矣。”[1]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症并治第六》:“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从此可知糖尿病坏疽是本虚标实之症,本虚为气、血、阴、阳虚损,标实为瘀血、湿热、热毒,寒湿等病理产物阻滞经脉。消渴日久,气阴两虚,气虚则血运乏力,血液凝滞致瘀;阴虚生热灼伤脉络,血溢脉外为瘀。瘀血阻络,或久病阴损及阳,可致阴阳两虚,阳虚寒凝,均可致血行不畅,肢体失养[2]。

  可见气、血、阴、阳虚损,瘀血、寒凝在本病致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1  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3]

  1.1  气血不足,失于濡养  患者皮肤瘙痒,干而无汗,或干枯,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脚踩棉絮感,肢端皮肤干裂,肢端营养不良,肌肉萎缩张力差。关节韧带易损伤,骨质破坏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1.2  阳气不足,失于温煦  肢端凉,紫暗。

  1.3  瘀血阻滞,寒凝经脉后,失于濡养,失于温煦  颜色变暗及色素斑。皮毛脱落,肢端刺痛,灼痛,间歇跛行,休息痛。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管狭窄处可听到血管杂音,深浅反射迟钝或消失。坏疽或坏死。

  1.4  湿热、热毒、寒湿等病理产物阻滞经脉  水疱、血疱、糜烂、溃疡。

  2  治疗

  针对病机,治疗原则应为:益气养阴、温阳通络、活血化瘀,清热化湿相互结合。可有效治疗糖尿病坏疽。

  下面列举《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具有益气养阴、温阳经脉、活血化瘀,清热化湿解毒作用的方剂,如:桂枝加芍药、生姜各1两,人参3两新加汤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当归四逆汤、四逆汤、大黄虫丸、抵挡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等,这些经方既可单独使用,又可通过辨证施治,随症加减。

  2.1  主方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1两,人参3两新加汤方。《伤寒论》第62条:“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1两,人参3两新加汤主之”。文中所谓脉沉迟者,脉沉主里,迟主血少气虚,反应了身疼痛是气虚血少不能充养肢体所致。

  方药组成:桂枝9g,芍药12g,人参9g,生姜12g,大枣4枚,甘草6g[4]。

  桂枝辛温,辛能发散,温能通卫阳。现代药理作用:具有降温解热,抗病毒,镇痛,镇静,抗菌,抗真菌,抗过敏,抑制下丘脑单胺氧化酶活性,降压,强心,利尿,解除平滑肌痉挛。

  芍药微酸,酸则收敛,固护营阴。现代药理作用:具有镇痛,解热,解痉,抗炎,抗病毒,抗菌,抗真菌,抗过敏,增加机体免疫功能,抗低氧,扩张血管,保肝等作用[5]。赤芍:活血化瘀。现代药理作用: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增加机体免疫功能,抗低氧,镇静,解除痉挛等作用[5]。桂枝与芍药相配和营之中有调卫之功,桂枝加芍药以补荣血。人参以补血气,现代药理作用:具有对中枢神经功能所处状态呈双向调节作用,对外周神经系统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降血糖,调脂,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清除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和氢氧自由基功能,抗炎、抗菌、镇痛、镇静等作用[5]。生姜使药力作用于体表,以实荣卫之不足。现代药理作用:具有保护胃黏膜,促进消化功能,镇痛,镇静、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抗炎,抗病毒,抗菌,抗真菌,抗过敏,解热,抗氧化,增加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5]。大枣之甘佐芍药以合营。现代药理作用:具有抗肿瘤,抗变态反应,抑制中枢神经,保肝等作用。甘草甘平,可安内攘外而调和营卫(益气养阴与温阳通络)。现代药理作用:具有抗炎,镇静,抗过敏,解热,抗氧化,抗病毒,抗菌,抗真菌,抗心律失常,调脂,抗动脉硬化,解除平滑肌痉挛,镇咳祛痰,保肝等作用[5]。

  本方具有益气养阴、温阳经脉、活血化瘀之功效。可作为基础方,在此基础上可加益气、养阴、温阳通络、活血化瘀,清热化湿中药。根据临床症状,辨证论治,随症加减治疗糖尿病坏疽。

  2.2  随症加减

  2.2.1  对于气虚明显  加益气药选黄芪桂枝五物汤中的黄芪,竹叶石膏汤中的人参。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症并治第六》:“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症身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方药组成:桂枝9g,芍药9g,生姜18g,大枣4枚,黄芪9g[2]。

  黄芪:味甘微温,可益气固阴,托毒排脓,升肌敛疮。《神农本草经》:曰“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补虚。”急者缓之必以甘,不足者补之必以温,因黄芪味甘,性温。故用之。现代药理作用:具有增加机体免疫功能,增强细胞的生成代谢,促进各类血细胞的生成,发育,成熟,并促进骨髓的造血功能。改善肾功能及利尿,保肝,抗衰老,抗菌,抗炎,抗病毒,抗真菌,镇静,镇痛等作用[5]。

  人参:补气扶虚。现代药理作用:具有对中枢神经功能所处状态呈双向调节作用,对外周神经系统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降血糖,调脂,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清除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和氢氧自由基功能,抗炎、抗菌、镇痛、镇静等作用[5]。

  2.2.2  对于阳虚寒凝  加温经壮阳药。选当归四逆汤中的细辛、通草。四逆汤汤中的附子、干姜。

  当归四逆汤原文:“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乃血虚有寒,不能运行四肢,故以当归四逆汤主之。此方具有补血散寒之功,善能温通血脉。

  方药组成:当归9g,桂枝9g,芍药9g,甘草6g,大刺5枚,通草6g,细辛9g[4]。

  细辛解表温阳,通达经气,温壮阳气,舒肝以散寒。现代药理作用:具有抗菌,抗过敏,强心,扩张血管,镇静,镇痛,解热等作用[5]。

  通草轻以去实,淡以利湿,并能疏通血脉。现代药理作用:具有利尿,改善微循环,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5]。

  四逆汤:原文:“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四肢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此方补阳消阴。

  方药组成:甘草9g,干姜8g,附子6g[4]。

  附子:温经回阳,通达十二经脉,温壮阳气。现代药理作用:具有抗炎,强心,升压,扩张周围血管,抗心肌缺血,降血糖,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镇静,镇痛,升高体温等作用[5]。

  干姜:温中散寒,甘草:扶虚补中。现代药理作用:具有对血管运动中枢有兴奋作用,直接兴奋心脏,促进肠胃蠕动,促进胃液分泌,镇静,镇痛等作用[5]。

  对于血瘀明显加活血化瘀药。选用大黄虫丸,抵挡汤中的大黄、桃仁、水蛭、虫。

  大黄虫丸原文:《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症并治第六》:“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事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暗黑。缓中补虚,大黄虫丸补之。”此方是补虚活血化瘀之剂。

  方药组成:大黄7g,虫12g,桃仁24g,水蛭24g,虫24g,蛴螬24g,芍药12g,干地黄30g,杏仁24g,黄芩6g,甘草9g,干漆3g。

  抵挡汤原文:《伤寒论》“病人无表里症,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善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淤血,宜抵挡汤。”

  方药组成:水蛭6g,虫6g,桃仁6g,大黄9g[4]。

  大黄:下瘀血,破瘕积聚,化瘀消,推陈致新,调中化食,畅达气肌,和利血脉。现代药理作用:具有抗炎,降压,强心,改善微循环,调脂,保护肾功能,止血,调节微血管扩张,改善组织微循环灌注,抗凝血,抗血栓形成,保肝利胆,降血糖,抗菌,抗真菌,抗厌氧菌,抗病毒等作用[5]。

  桃仁:活血化瘀,破血消。现代药理作用:具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抑制血液凝固和溶血,保肝抗过敏的作用[5]。

  水蛭,虫:逐瘀血,消瘕,通利血脉,破消积。现代药理作用:具有溶解血栓,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粘度比和血浆粘度比,改善微循环,调脂及降低胆固醇,对组织缺血,低氧有保护作用[5]。

  2.2.3  对于湿热明显  选用白虎加人参汤中的石膏,竹叶石膏汤中的竹叶,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中的连翘、赤小豆、桑白皮、大黄黄芩泻心汤中的黄芩。对于局部水肿可选用五苓散、猪苓汤,以利水消肿,清热化湿。

  白虎加人参汤原文:《伤寒论》“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又“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又“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原文:《伤寒论》“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

  竹叶石膏汤原文:《伤寒论》“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石膏:大寒,善清阳明之热,能使热气下降。现代药理作用:具有解热,抗菌,抗病毒,利尿,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5]。

  连翘、赤小豆、桑白皮:清泄湿热。

  黄芩:苦寒,清血中之郁热。现代药理作用:具有抗菌,抗炎,抗过敏,抗氧化,调脂,降压,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降血糖等作用[5]。

  竹叶:善清烦热,又能使阴气上行。

  五苓散原文:《伤寒论》“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

  又“发汗矣,脉浮数,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又“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

  此方通阳利水。

  方药组成:茯苓9g,桂枝6g,白术9g,猪苓9g,泽泻15g[4]。

  猪苓汤原文:《伤寒论》“若脉浮,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方药组成:茯苓3g,滑石3g,阿胶3g,猪苓3g,泽泻3g[4]。

  此方育阴清热利水[4]。

  2.2.4  对于阴虚明显  选用芍药甘草汤、百合地黄汤、瓜蒌牡蛎散及竹叶石膏汤中的麦冬,当归四逆汤中的当归、芍药。

  芍药甘草汤原文:《伤寒论》“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以攻其表,此误矣,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做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做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方药组成:芍药18g,甘草18g[4]。

  此方芍药配甘草,酸甘以化阴,能缓解筋脉拘急。

  百合地黄汤方药组成:百合14g,生地黄汁80ml。此方清心润肺,滋补阴血。

  瓜蒌牡蛎散原文:《金匮要略》:“百合病,渴不差者,瓜蒌牡蛎散主之。”

  方药组成:瓜蒌、牡蛎散各等份。

  麦冬:滋液润涸。现代药理作用:具有对心脏功能所处状态呈双向调节作用,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镇痛,镇静,抗疲劳等作用[5]。

  当归:养血补血,善疗肝血虚。现代药理作用:具有缓解心肌缺血,增加冠脉血流量,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调脂,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滞性,抗血栓形成,抗菌,抗炎,抗病毒,抗真菌,镇静,镇痛,保护肾功能,促进带氧血红蛋白在组织中释放氧,抗氧化及解除自由基等作用[5]。

  2.2.5  对于疮疡久不收口者  选用王不留行散、黄连粉外用。

  王不留行散原文:《金匮要略》:“病金疮,王不留行散主之。”

  方药组成:王不留行30g,桑白皮炭30g,甘草54g,厚朴6g,川椒9g,黄芩6g,干姜6g,芍药6g,蒴翟细叶30g。

  此方活血理气,通阳消瘀。可外用,亦可内服。小疮即粉之,大疮但服之。

  黄连粉原文:《金匮要略》:“浸淫疮,黄连粉主之。”

  方药组成:黄连粉30g。外用。

  此方清泄心火,燥湿解毒。

  总体治疗中应该注意护胃气,选用甘草、粳米、大枣。甘草、粳米和胃气以助中州,以防寒凉伤胃,并调和诸药,大枣之甘佐芍药以合营,甘草大枣,补脾胃而滋津液[6]。

  3  讨论

  糖尿病足属于祖国医学“脱疽”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气阴两虚,血脉瘀塞,肢端失养所致,属于本虚标实,以气阴两虚为本,瘀血热毒为标,以气虚血瘀为病机关键。所以治疗应采用益气养阴,温阳通络,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化湿为法,并随症加减。治疗上应中医和西医相结合,内科和外科相结合,整体和局部相结合。配合西医应用六环疗法:“一环”方法:重新恢复足部的循环,“二环”方法:抗感染,“三环”方法:坏疽局部处理(“一消炎、二减压、三清除隔膜”),“四环”方法:控制血糖,“五环”方法:支持疗法,“六环”方法:对症治疗,纠酮、纠酸、纠正电解质紊乱,抗心衰、抗肺部及泌尿系感染。应用改善周围神经功能的药物等[7]。既突出中医辨证施治特色,又重视局部处理,重视中医和西医相结合,能有效的治疗糖尿病坏疽,免除截肢危险。

  【参考文献】

  1  王云飞,阙华发.糖尿病足坏疽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现状.中西医结合学报,2004,2(1):69.

  2  唐英.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坏疽的思路与方法.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70.

  3  李仕明.糖尿病足(肢端坏疽)检查方法及诊断标准(草案).中国糖尿病杂志,1996,14(2):126.

  4  冯世伦,张长恩.张仲景用方解析.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98,200,205.

  5  王付.经方学用解读.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39,192,194,254.

  6  刘渡舟.伤寒契要.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246.

  7  史国珍.“六环”疗法治疗糖尿病足.糖尿病足高级临床讲习班讲义.2005,19-27.

  (编辑:文  静)

  作者单位:101100 北京,北京市通州区中医医院糖尿病科

作者: 朱学敏 2006-7-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