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2期

合理用药避免药物性肝损害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医疗保健需求的提高,临床用药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其中大多数具有积极显著的治疗效果,但是因用药引起的毒性损害的报道也日益增加,因为肝脏是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大多数药物都是在肝内进行氧化、还原、羟化、水解等代谢过程的,所以药物对肝脏有一定的损害,应该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点击显示 收起

  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医疗保健需求的提高,临床用药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其中大多数具有积极显著的治疗效果,但是因用药引起的毒性损害的报道也日益增加,因为肝脏是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大多数药物都是在肝内进行氧化、还原、羟化、水解等代谢过程的,所以药物对肝脏有一定的损害,应该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1  常见的肝损害药物

  据有关文献报道,常见易致肝损害的药物有11类200多种,这11类药是:(1)解热镇痛药与抗风湿药。(2)抗生素与磺胺类。(3)抗结核药与抗寄生虫药。(4)有机磷农药与灭鼠药。(5)抗癌药与免疫抑制剂。(6)激素与内分泌药、避孕药。(7)心血管病药。(8)镇静药与抗癫痫药。(9)麻醉药。(10)金属药。(11)中药及其他。另外近年来曾有以下报道:(1)甲氰咪胍所致肝脏损害;(2)吡喹酮所致中毒性肝炎;(3)食用吞食中药苦楝子而死亡的猪的肉和内脏引起的中毒性肝炎;(4)阿司匹林致肝损害;(5)酒精中毒致肝硬化、脂肪肝;(6)酮康唑致肝损害;(7)优降糖致药物性肝炎。

  2  药物致肝损害的途径和机制

  广义的药物性肝损害,是指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所发生的以肝损害为主要表现的药物毒副作用。有以下几种途径:(1)药物直接损害肝细胞,通过药物的毒性代谢产物同肝细胞大分子蛋白质共价结合,致使肝细胞损伤、坏死。(2)干扰肝脏胆红素代谢的某一环节;(3)药物通过免疫复合体作用于肝脏,产生变态反应性病变;(4)抑制肝细胞对蛋白质的合成作用;(5)长期用药产生了肝脏药物酶,加速了药物在肝脏的代谢功能;(6)因特定的年龄、发育情况、机体的特异性导致的药物性肝损害反应等等。

  3  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表现

  药物性肝损害在临床上表现为直接中毒性肝损害和药物过敏性肝炎,其临床表现与药物以及原有的肝病有关,临床表现各异。肝损害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有以下类型:(1)急性和慢性肝炎型;(2)胆汁淤滞型;(3)脂肪肝型;(4)肝纤维化、肝硬化型;(5)肝内静脉阻塞型;(6)肝细胞坏死型;临床表现多为:肝肿大、肝硬化、黄疸、转氨酶升高等。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表现、生化改变和组织病理几乎与其他肝炎相同。

  4  药物性肝病的诊断

  (1)服药后1~4周内出现肝功能损害。(2)初发症状有发热、皮疹、皮肤瘙痒、黄疸等两种以上症状者。(3)周围血象表现为嗜酸性白细胞增加和白细胞总数增加。(4)继续服用相同或类似的药物又出现肝损害表现。

  总之,药物性肝病的诊断,要从患者的病史和用药情况,出现肝病的临床表现等方面综合考虑。用药史为第一依据,临床上有肝病表现、肝功能检查异常、停用相应药物后病情迅速好转等是药物性肝病的主要诊断依据。

  5  药物性肝炎的治疗、转归与预防

  5.1  治疗  药物性肝损害治疗的基本原则是立即停药,其他措施同处理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炎大致相同。

  5.2  转归  一般地说,药物引起的肝损害,如能及时发现、及时停药,绝大多数均能自然痊愈,只有少数中毒程度较深、肝细胞坏死严重的病例,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

  5.3  预防  药物性肝损害是临床上常见的医源性疾病,因此临床医师必须有广博的用药知识,用药力求少而精,对肝功能已有损害的患者用药时尽量不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非用不可时疗程宜短、剂量宜小,并同时给予保肝药,最好在用药前、用药中、用药后检查肝功能,必要时应立即停用有关药物。对老人儿童用药更应慎重考虑。反对小病大治、无病常吃预防保健药物的错误做法。

  (编辑:李  木)

  作者单位:265401 山东招远,招远市辛庄镇卫生院

作者: 孙希梅,刘光辉,马立胜 2006-7-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