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3期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由于中药材大都是生药,其中不少药材必须经过炮制处理才能更符合治疗需要,充分发挥药效,现将中药的炮制与临床疗效,浅述如下。1药物炮制的作用药物炮制具有改变药物性能的作用。前人曾有“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过则气味反失”充分说明了炮制标准对药物的影响及临床疗效的关系。因此,应当如法炮制,才......

点击显示 收起

  由于中药材大都是生药,其中不少药材必须经过炮制处理才能更符合治疗需要,充分发挥药效,现将中药的炮制与临床疗效,浅述如下。

  1  药物炮制的作用

  药物炮制具有改变药物性能的作用。前人曾有“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过则气味反失”充分说明了炮制标准对药物的影响及临床疗效的关系。因此,应当如法炮制,才能更好地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

  1.1  炙  可分为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等,如酒炙可引药上行,增强活血通络之功,如当归、川芎等;醋炙可引药入行,增强收敛散瘀,止痛作用,如柴胡、香附等;盐炙可引药下行入肾,能软坚散结、润燥通便,增强和胃止呕作用,如黄连、竹茹等;蜜炙能缓和药性,增强润肺止咳、补脾益气的作用,如麻黄、甘草等。

  1.2  煮  中药经煮制能改善药性,增强疗效,消除或降低毒性,如川乌、草乌等。

  1.3  炒  炒黄、炒焦、炒炭和加辅料炒。炒制方法简单,而在提高疗效方面作用很大。炒可增强某种药物之性能,如牵牛子可缓和其毒性;车前子缓和其散。将药物炒焦可利用其香气增强健脾消食之功,如焦三仙、焦白术等,炒炭有止血作用,如乌梅、地榆、侧柏叶等。若用麸炒缓和药性、免伤正气,如苍术等,若用土炒,可增强健脾和胃、固涩止泻作用,如白扁豆、山药等。

  1.4  蒸  蒸制法能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如乌梢蛇,酒炒黄再蒸透可减低毒性,桑螵蛸蒸制后可消致泻的副作用。

  1.5  煅  煅可分明煅、煅淬、扣锅煅,如牡蛎、赤石脂,通过明煅可增强收敛作用;赭石、自然铜经过煅淬,改变了药物的理化性质,增强了疗效,除去了不纯成分,减少了副作用;灯芯草经过扣锅煅,改变了药物性能,产生新的疗效,增强了止血作用。

  1.6  发酵  可使药物改变原有的性能,产生新的治疗作用,如淡豆豉,制前为豆科黑大豆,性味甘平、补肾,发酵后药性变凉,具有香气,能升、能散,具有解表、除烦的作用。

  1.7  复制法  可有协同或拮抗作用,不仅能改变药性、降低毒副作用,还能增强疗效。如白附子用鲜姜、白矾制后,除降低了毒性外,还增强了祛风逐瘀的功效。

  2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关系十分密切,临床上肠胃病常见症状有胃气上升、胃气衰微两个不同程度之症,胃气衰微是闭塞不纳,其闭塞原因很多,而胃气不升是以寒湿浊秽之邪为多,芳香开胃是其对应的治法,为使具有一定偏性的药物能适应这种治疗需要,采用炒法去其偏性,增加得气、开胃的作用。某些苦寒药物伤脾胃,若用量过大或使用时间过长,副作用就更大,因此,炮制采用炒、焦、炭法以制苦寒之性,增加健脾和胃、消导之性,如大黄用于肠实热便秘,内有含积停滞、火热亢盛之症。生用取苦寒之性,凉血泻热、攻积破坚,若遇跌打损伤、气化淤滞之症,则用酒大黄,以酒制缓其寒凉,并能增强祛瘀滞、通经络的作用,若遇慢性病的内出血,则应用大黄炭,大黄强炒炭可祛寒凉之性,缓和其攻下之力,同时有止血功能,既祛瘀血又不伤气。

  由此可见,处方用药时,如果炮制得当,对临床疗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配合临床用药增强疗效,达到药为医用的要求,炮制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作者单位: 265401 山东招远,招远市辛庄镇卫生院

  (编辑:李  木)

作者: 刘光辉,孙希梅, 马立胜 2006-7-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