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6期

预防接种危险因素分析及其对策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安全注射是疫苗或药品用安全处理过的灭菌器材进行注射。不安全注射可以引起乙型肝炎、艾滋病、疟疾等疾病。我国不安全注射情况十分严重,据有关报道1996年全国计划免疫第三个85%目标评审显示:在3066个村级接种点中,能做到一人一针一管的仅为33。5%,不安全注射造成血源性传染病传播的危害性不断增加,已成为一个严重的......

点击显示 收起

    安全注射是疫苗或药品用安全处理过的灭菌器材进行注射。不安全注射可以引起乙型肝炎、艾滋病、疟疾等疾病。我国不安全注射情况十分严重,据有关报道1996年全国计划免疫第三个85%目标评审显示:在3066个村级接种点中,能做到一人一针一管的仅为33.5%,不安全注射造成血源性传染病传播的危害性不断增加,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1]。我国卫生部于1997年4月下发了《1997~2000年全国预防接种安全注射规划》,确定于2000年在全国范围内实现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目标[2],为在全兵团范围内实施预防接种安全注射提供经验。我们对农一师十二团预防接种安全注射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本研究所掌握的有关标准  (1)正确的煮沸消毒时间20~30min;(2)正确的高压消毒时间15~25min;(3)煮沸消毒注射器保存期1天;(4)高压消毒注射器保存1周以内;(5)接种点每次应准备清洁注射器的数量应为接种儿童数的1.2倍。

    1.2  研究对象及方法  以团场连队接种点为研究对象,通过小组访谈、深入交谈、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资料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预防接种管理者、预防接种人员和服务对象进行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情况  农一师十二团位于塔里木河上游,全团总人口2万余人,有连队21个,连队接种点18个,团防疫人员15人,连队医务人员25人,属于经济比较好的团场,1988年正式启动计划免疫工作,没有实行计划免疫保偿制。

    2.2  消毒情况  (1)正确的表现:主要有消毒时间不够或太长;消毒玻璃注射器没有将针管和针桶分离消毒;使用消毒液的浓度达不到要求的标准;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无消毒和自毁。(2)分布及严重程度:由表1可见,在对25名连队卫生人员的调查中,有44%的连队卫生人员消毒不正确,其中高压消毒不正确率为44.44%,煮沸消毒不正确率为21.43%。经χ2检验,不正确的消毒操作与连队卫生人员的文化程度、从医时间长短有关。与性别、年龄、职称、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 表1  连队卫生人员不正确消毒分析注:*指以该特征分组,差异有显著性;**(8)=(5)+(7)/(3)

    进一步分析表明,不正确的消毒主要集中在从事计划免疫工作时间30年以上和年龄50岁以上的连队卫生员,而这部分卫生人员的文化程度多为小学。正确的消毒主要集中在中专以上组,可见各种消毒要求较高,专业性比较高。

    2.3  注射操作情况(均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各连队均以执行1人1针1管一用一消毒)  (1)不正确操作表现主要有:①用75%的酒精消毒注射部位不正确;②注射进针角度不正确,进针后不回血直接注射;③注射结束后,针管与针头不分离,也不消毒直接丢进垃圾箱(桶);④一次性注射器不毁型处理。(2)严重程度调查发现:36%(9/25)的连队卫生人员的注射操作不正确,64%的连队卫生人员注射操作正确。连队卫生人员不正确的注射操作与性别、年龄、职称以及从医时间长短无关。是否正确操作与被服务的连队职工收入以及本人收入有显著性的联系(χ2=13.18,P=0.0043),连队职工和连队卫生人员收入越高,正确操作率也越高。

    2.4  不安全注射影响因素  (1)安全注射知识不足或理解不正确,在定性调查中,有8名连队卫生员认为煮沸消毒和高压消毒效果一样,占32%;有6名连队卫生人员认为接种工作中只换针头,不换注射器不会传染疾病,占24%;有15名卫生人员认为只要见不到回血,就可以不换针头,如果有回血或手碰针筒就必须换针筒,但没有人能回答出传染疾病的原因。(2)有安全注射知识,但不相信:原因是连队卫生人员由于没有亲眼见到由于自己的注射给被注射者对象传染了疾病,因此对自己的不安全注射行为产生了潜在的鼓励和正面影响,个别卫生人员虽有安全注射的知识和操作的技能,但实际工作中并不能按照要求去做。(3)社会监督不力:被服务对象关于清洁注射的知识不正确,不能有效实施监督。调查的31名儿童家长29名儿童家长几乎一致认为,因为针头已接触过别人,而针管还是干净的;18名家长认为“大夫是干这一行的,一切都听他(她)们的”。(4)疫苗包装过大也是影响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原因之一,如卡介苗、白百破。(5)疫苗在接种过程中存在问题:①接种现场选择不正确;②禁忌证掌握不好;③消毒方法不正确;④接种剂量不准确;⑤疫苗暴露时间过长;⑥接种途径错误。

     分析结果表明,安全注射教育、培训有待加强,它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作为每个连队卫生人员必须从自身做起,认真掌握安全注射的每个环节,以减少潜在疾病的感染环节。

    【参考文献】

    1  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县级计划免疫工作人员安全注射培训及效果评价.中国计划免疫,2003,9(3):169-172.

    2  小林诚,村上仁.不安全注射——扩大免疫规划面临的挑战.中国计划免疫,2001,7(6):363-365.

     作者单位:1 843000 新疆阿克苏,新疆兵团农一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843301 新疆阿拉尔,新疆兵团农一师十二团卫生防疫站

    (编辑:海  涛)

作者: 卢春花, 罗燕, 王进成 2006-7-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