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7期

针刺穴位加中药贴压耳穴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面瘫治疗越早越好。针刺穴位加中药贴压耳穴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疗效满意。2治疗方法1。1针刺穴位常规消毒取穴:阳白、颧、地仓透颊车、承浆、迎香、下关、太阳、翳风加健侧合谷等,用指切快速进针法,使穴位感酸胀为度,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每次30min,10次为1个疗程。...

点击显示 收起

  周围性面瘫是指周围神经干或其分支受到外界直接或间接力量作用而发生的损伤。主要症状和体征:出现多以一侧面部的疼痛、挛缩、痉挛、口眼歪斜、麻木或肌肉瘫痪等,血管损害时可有面部水肿,部分神经根损伤及瘢痕卡压时可有顽固疼痛。面瘫治疗越早越好。针刺穴位加中药贴压耳穴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疗效满意。现将有关资料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18例,女32例,年龄23~62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1年,左侧面瘫24例,右侧面瘫26例。

    1.2  治疗方法

    1.2.1  针刺穴位  常规消毒取穴:阳白、颧、地仓透颊车、承浆、迎香、下关、太阳、翳风加健侧合谷等,用指切快速进针法,使穴位感酸胀为度,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每次30min,10次为1个疗程。

    1.2.2  中药贴压耳穴  中药我们采用王不留行籽,其具有性味苦干,活血通经,下乳消肿等功效。用75%酒精棉球清洁耳廓,便于粘贴和渗透药物,用胶布或药用橡皮膏,根据压丸大小,剪成6mm×6mm,把压丸放在中央,根据病情选择穴位,单侧耳廓压穴,并稍加压力,使患者有酸麻胀和发热感,贴压后叮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耳穴3~5次,使耳廓发热为宜,每贴压1次,保持3~5天。两耳轮换贴压,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日。耳穴:主穴两颊、口、眼、皮质下、脾,配穴:枕、肾上腺、耳尖(急性者放血),主穴每次选3~4个穴。

    1.3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额纹对称,口角端正。面肌功能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额纹显露,鼻唇沟稍浅,尚遗留不同程度的面肌功能障碍。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2  结果

    本组50例,痊愈35例,占70%;显效8例,占16%;好转5例,占10%;无效2例,占4%,总有效率96%。多数患者1个疗程显效,2个疗程痊愈。

    3  讨论

    中医认为周围性面瘫其发病机理为风邪外袭致面部经气阻滞,经筋失调,筋肌迟缓不收。用针刺穴位加中药贴压耳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针刺穴位:选用局部与远端的穴位,用针刺调动神经支配肌肉的兴奋,消除面神经炎性水肿,促进神经修复,改善组织营养,提高瘫肌群的张力有良好效果。治疗中,主穴翳风用泻法,在临床上强刺激手法优于弱刺激,使得气感传至面部,面部的穴位因经络气血运行表浅,用平补平泻法浅刺,同样对面瘫面神经刺激能达到有效反应,有利于面瘫恢复。中药贴压耳穴:耳廓是一个人体缩影的倒影器官,人体各部位之间的生理功能一旦失调,在耳廓的相应部位就可出现反应,在这些反应点上贴压刺激可激发增强这些器官的血液循环,改善生理功能。可以兴奋神经并促进神经自我修复与调整。用于贴压耳穴的刺激物质种类很多,中药王不留行籽应用最为广泛,它具有镇静、止痛、调节植物神经功能作用。针刺穴位加中药贴压耳穴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更能加强活血化瘀,疏通气血,扩血管,改善局部微循环,从而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具有持续刺激的作用,患者乐于接受。实用价廉,无创,无痛苦,无副作用。

    作者单位:510310 广东广州,解放军第421医院理疗科

  (编辑:海  涛)

作者: 李玲,胡鸿旋 2006-7-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