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15期

普陀区2003年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分析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普陀区病毒性肝炎流行情况,为肝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3年肝炎病例疫情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年报告病毒性肝炎498例,占报告传染病病人总数的26。14%,发病高峰在1~5月,20~49岁占64。...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普陀区病毒性肝炎流行情况,为肝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3年肝炎病例疫情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3年报告病毒性肝炎498例,占报告传染病病人总数的26.05%,乙肝占34.14%,发病高峰在1~5月,20~49岁占64.6%。结论  应以青壮年为病毒性肝炎预防工作的重点人群,加强甲肝疫苗和乙肝疫苗接种为重点的综合性防治措施,进一步降低肝炎的发病率。

    【关键词】  肝炎;流行;分型;防治

   探讨普陀区病毒性肝炎流行情况,掌握病毒性肝炎病原分型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对2003年病毒性肝炎有关资料进行分析。

    1  资料来源

    2003年普陀区传染病报告资料。

    2  结果

    2.1  肝炎发病情况  2003年合计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49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9.21/10万,占报告传染病总数1912例的26.05%,498例肝炎病人中,甲型106例,占21.29%,乙型170例,占34.14%,丙型4例,占0.80%,戊型54例,占10.84%,未分型164例,占32.93%。全区合计人口数841058人,甲肝发病率12.60/10万,乙肝为20.21/10万,丙肝为0.48/10万,戊肝为6.42/10万,未分型肝炎为19.50/10万,见表1。表1  2003年普陀区病毒性肝炎血清分型

    2.2  季节分布  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1~5月肝炎发病244例,占全年发病总数的49.00%,乙肝以1~5月发病最高,占全年发病总数的55.88%(95/162),未分型11~12月占全年的38.37%(66/172),甲肝以及戊肝季节性不明显,见表2。 表2  2003年普陀区各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时间分布

    2.3  人群分布  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病人年龄在0~89岁。男性发病率为78.38/10万(334/426120)。女性发病率为39.52/10万(164/414938),男女之比为2.04:1。甲肝、乙肝、未分型与各型肝炎合计,20~49岁人口数为263614人,分别发病76例、110例、109例和322例,分别占总数的71.70%、64.71%、66.46%和64.66%,发病率(1/10万)分别为28.83/10万、41.73/10万、41.35/10万和122.15/10万。10岁以下儿童各型合计发病2例,占总数的0.40%,发病率为3.03/10万,见表3。

    2.4  职业分布  498例病人中工人154例(甲肝33例,乙肝44例,戊肝22例,未分型55例),占30.92%,干部职员86例(甲肝18例,乙肝33例,戊肝6例,未分型29例),占17.27%,退休人员83例(甲肝10例,乙肝24例,丙肝1例,戊肝18例,未分型30例),占16.67%,待业67例(甲肝18例,乙肝24例,戊肝3例,未分型22例),占13.45%,学生43例(甲肝16例,乙肝17例,戊肝3例,未分型7例),占8.63%,见表4。表3  2003年普陀区病毒性肝炎发病年龄分布

    3  讨论

    病毒性肝炎是我区重要的传染病种之一,发病以青壮年为主,严重影响生产力,是历年疾病防治工作的重点[1]。我区控制病毒性肝炎发病主要是采取了可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措施,包括设立肝科门诊监测的,血清分型监测的,保证疫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在易感人群中推广接种甲肝疫苗,国产乙肝疫苗自1996年起步,到2002年已纳入计划免疫范围,新生儿接种率达到95%以上,区卫监督所加大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监督的力度,对控制病毒性肝炎的危险因素起到重要作用。

    本区甲型、乙型、戊型,仍是病毒性肝炎病人的主要感染类型,其中甲肝占21.29%,低于全市(45%)。乙肝占34.14%,戊肝占10.84%,因此甲型、乙型、戊型肝炎仍是肝炎防治工作的重点内容,不可松懈。未分型肝炎所占比例也较高,这是近几年来肝炎疫情报告中存在地主要问题,如果加强医院肝炎疫情的订正报告,将明显提高肝炎的分型率。

    1992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人群抗—HAV流行率为80.9%,城市低于农村,差异最大的年龄段为15岁以下儿童,最低为上海市(48.4%)[2]。上海市卢湾区1999年监测资料显示甲肝抗体阳性率较前几年已明显降低,尤其低年龄组感染率相对较低。人群免疫水平低下,是甲肝再次流行的潜在隐患[3]。目前,甲戊肝流行的危险因素没有完全消除,必须重控制“病从口入”和接种疫苗两方面入手,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进口甲肝疫苗由于价格昂贵,人群接种率偏低。有研究表明国产甲肝减毒活疫苗价格便宜,注射一针抗体阳转率在95%以上,隔2个月注射第二针抗体阳转率为100%,保护效期预期最少10年,故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先在有条件的地区试将甲肝疫苗列入免疫程序内。

    HEV有上升趋势,要引起重视,HEV即可单独感染,也可与其他肝炎病毒混合感染,是造成老年组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因(50%)[4]。卫生部门必须将提高人群肝炎防治知识水平,培养群众良好生活习惯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同时大力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坚持取缔无证饮食摊点。

    HBV和HCV 有相似的传播途径,要加强血制品管理、传染病管理,切断母婴传播途径。尤其是乙肝疫苗接种对于保护儿童健康,减少肝癌发病率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燕婷,袁国娟.上海市病毒性肝炎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疾病监测,1991,14:85-87.

    2  刘崇柏.我国流行病毒性肝炎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因素研究.中华肝脏病杂志,1998,2:67-70.

    3  袁家麟.上海市卢湾区健康人群甲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抗体免疫水平监测.上海预防医学,2001,13:533.

    4  李勇富,赵建雄.105例老年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分析与临床.中华肝脏病杂志,1998,3:174.

     作者单位: 1 200333  上海,上海市普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防治科

    2 200365 上海,上海市甘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

   (编辑:李  木)

作者: 郭燕,薛蕾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