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20期

孕产死亡56例原因分析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对我市2003~2005年孕产死亡原因及死亡地点等原因进行分析。结果3年中孕产妇死亡56例。死亡率分别为63。...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我市2003~2005年孕产死亡原因及死亡地点等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3年中孕产妇死亡56例。死亡率分别为63.25/10万、40.24/10万、31.47/10万。居住在山区的占71.3%,在家分娩(包括村接生站分娩)占41.8%,在家死亡(包括村接生站)33.92%,有17.85%失去抢救机会,或医院条件有限抢救无效。产后出血占死亡原因的80%。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胎盘因素占26.57%,子宫收缩乏力占20%,软产道损伤占16.66%,子宫破裂占16.66%。结论  促进住院分娩,杜绝在家生产,以及高危妊娠的筛查管理,加强乡镇卫生医院产科建设,妇幼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制定出有效的干预措施,防止孕产妇死亡。

    【关键词】  孕产妇;死因;住院分娩;干预措施

     “母亲安全”已成为全球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减低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母婴安全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我市56例孕产妇死亡原因、死亡地点等的分析,对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有重大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资料来源于我市九县一区2003~2005年孕产妇死亡报告卡、死亡病历、调查资料、相关评审资料等。

    1.2  对象  从妊娠开始至产后42天死亡的孕产妇(意外死亡的除外)。

    1.3  方法  孕产妇死亡定义采用WHO标准。三级孕产妇死亡评审,根据孕产妇所在地的保健登记,对每发生1例死亡,到家中、医院、地段进行全面调查核实,每年进行漏报调查。

    2  结果分析

    2.1  孕产妇死亡与相关的社会因素  农村户口占95%,计划外死亡占75%,死者居住山区占71%,平均年龄31岁,其中30岁以上者占58.9%,小学文化程度占57%,初中文化以上占35.7%,其余为文盲,每月人均收入低于100元占66%,其他地区占21.42%。

    2.2  死亡孕产妇保健利用  未接受过产前检查占37.5%,三次以上产前检查仅占11%,分娩三次以上的经产妇占37.5%,旧法接生占42.85%,自然分娩占58.9%,手术产占23%,在家中分娩(包括村接生站)的占44.64%,孕妇死于分娩前的占14.28%。

    2.3  分娩与死亡地点

    2.3.1  分娩地点  县级以上医院占21.42%,乡镇级医院占17.85%,村接生站占7.4%,家中生产的占37.5%。

    2.3.2  死亡地点  县级以上医院占42.85%,乡镇级医院占14.28%,村接生站占3.57%,家中占25%,途中占12.5%。

    有8例未分娩死亡,1例在外地分娩死亡。在孕产妇死亡统计中,在家及村接生站分娩占44.64%,在家及村接生站和途中死亡占41%。主要是部分孕产妇缺乏基本的健康知识,认识不到产后大出血的严重性,一些家庭由于经济困难,居住山区、偏远、交通信息不通畅,无法及时送到医疗机构进行抢救,部分乡镇医院条件差,对转诊来的高危孕产妇无法进行抢救,延误了时间,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时机。

    另外在医院死亡的病例中占到了较大比例,有的是转到医院时就已经失去了抢救机会,再者是催产素的不合理使用及产后观察不够。

    2.4  孕产妇死亡主要原因及顺位

    2.4.1  孕产妇死亡重要原因  直接产科原因占73.21%,其中,产科出血占53.57%,妊高征占8.92%,羊水栓塞占7.14%,产褥感染占3.57%。间接产科原因占26.78%,其中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占12.5%,肝病的占3.57%,肺癌、重度肺炎、癫痫各占1.78%,其他占5.35%。

    2.4.2  死亡顺位  产科出血占第一位,妊娠合并心脏病占第二位,妊高征占第三位,羊水栓塞占第四位,产褥感染、肝病占第五位。

    死于产科出血的30例占孕产妇死亡的53.57%。产后出血占产科出血的80%,胎盘因素造成的产后出血占26.66%,宫缩乏力占20%,子宫破裂占16.66%,软产道损伤占16.66%。

    3  讨论

    三年来我市孕产妇死亡率在逐年下降,但从本市中看出,死亡的孕产妇中大部分来自农村,计划外怀孕,文化程度较低,居住条件差,家庭经济收入低,缺乏自我保健意识。她们一般都选择在家分娩或到非法诊所分娩,这些非法诊所诊断知识、技能较差,卫生条件差,滥用催产素,无抢救设备,不能把握转诊时机,对高危孕产妇重视不够。所以,没有及时做出就医决定,及时到达医疗机构获得及时与恰当的治疗。

    争取多种措施促进住院分娩。已有研究证实,非住院分娩的孕产妇死亡的危险性是住院分娩危险的1.46~2.13倍,同时非住院分娩的产妇死于产时产后大出血的危险分别是住院分娩的2.6倍和1倍。因此,提高住院分娩率,实行降消行动,改变就医行为,实行低收费服务,重视弱势群体的卫生保健,对贫困孕产妇实施贫困救助,能有效地促进住院分娩。

    建立高危孕产妇应急处理机制,加强高危筛查,孕产妇家庭和乡镇医院之间应该建立有效的“绿色通道”,当高危孕产妇发生高危情况时,能及时与服务机构取得联系,及时到达医疗机构,及时获得抢救处理。

    加强乡镇卫生院产科建设,孕产妇就近就医是避免孕产妇死亡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市部分乡镇卫生院产科标准低,服务环境以及综合救治能力较低。所以,加强乡镇卫生院的建设,提高人、财、物等方面的基本条件,增加抢救措施,同时提高乡镇卫生院产科医生的急救能力。提高对产后出血的处理技术,正确处理各产程中出现的异常问题,把握转诊时机。

  作者单位:644000 四川宜宾,宜宾市妇幼保健院

   (编辑:海  涛)

作者: 李久荣,陈红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