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20期

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DM患者一旦临床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则很难逆转,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因此早期DN的治疗非常重要,本研究采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早期DN,观察其对早期DN的治疗效果。1一般资料56例患者均来自我院2003年1月~2005年6月住院及门诊病人......

点击显示 收起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DM患者一旦临床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则很难逆转,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因此早期DN的治疗非常重要,本研究采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早期DN,观察其对早期DN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6例患者均来自我院2003年1月~2005年6月住院及门诊病人,其诊断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诊断标准,其中男32例,女24例,平均年龄(52.8±11.4)岁,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在年龄、病程、性别、体重指数(BMI)、血清、血压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予糖尿病教育及饮食控制[蛋白摄入0.5~0.8g/(kg·d),氯化钠摄入6g/d以下],予口服降糖药、降压药严格控制血糖血压,使空腹血糖4.1~7.8mmol/L,血压≤130/80mmHg,治疗组同时给予川芎嗪注射液80mg(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生产,每支2ml,40mg)用前予5%葡萄糖250ml配制后静滴,每日1次,共21天。

    1.3  观察指标  两组均于用药前及治疗结束后分别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患者有关检验指标变化比较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比较  (略)注:两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由表1中可见两组治疗前后TG、UAER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TG、TC、UAER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DN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糖尿病时同时存在糖代谢紊乱和脂代谢紊乱,降脂治疗可防止或逆转DN的发展,说明脂代谢紊乱是导致DN的一种独立因素[1]。祖国医学认为,DN属“消渴”、“水肿”范畴,其主要病理变化为气阴两虚,瘀血阻滞,其治疗重在益气活血。

    川芎嗪注射液是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提取的生物碱单体,可补血活血,气行开郁,搜风燥湿,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川芎嗪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对已聚集的血小板有解聚作用,并可扩张小血管,改善微循环,抗氧化、抗纤维化,调节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的产生和释放、钙通道拮抗作用[2]。本组治疗表明,川芎嗪注射液可通过降低血脂、改善血液动力学,扩张肾血管,抗氧化纤维化及活血化瘀等作用,减轻肾小球病理损伤,减少尿蛋白排出,从而保护肾功能,延缓DN进展。

    【参考文献】

    1  Orchard T J, Forrest K Y, Kwller LH, et al. Lipid and blood pressure treatment goals for type l diabetes: 10-year incidence data from the Pittsbourgh Epidemiology of Diabetes Complications Study. Diabetes care, 2001, 24 (6): 1053-1059.

    2  曹文富,李荣亨,陈伯矿.川芎嗪延缓慢性肾损害的实验及临床研究现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7, 17 (5): 314-315.

   作者单位:301600 天津,天津静海县医院

  (编辑:海  涛)

作者: 张民霞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