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22期

针药合治坐骨神经痛29例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笔者以针药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29例,效果较理想,现报告如下。根性坐骨神经痛20例,干性坐骨神经痛9例。2治疗方法1。1中药治疗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12g,防风12g,白芍12g,麻黄6g,白术10g,知母12g,生姜12g,甘草6g,制附片15g,如寒重于热,重用制附片30g,但必须先煎1h,缓其毒性。...

点击显示 收起

    笔者以针药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29例,效果较理想,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9例,男17例,女12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0岁;病程最长7年,最短20天;根性坐骨神经痛20例,干性坐骨神经痛9例。均表现一侧腰腿沿坐骨神经走向疼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所有病例均经X线或CT或MRI检查排除肿瘤及感染性疾病。

    1.2  治疗方法

    1.2.1  中药治疗  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12g,防风12g,白芍12g,麻黄6g,白术10g,知母12g,生姜12g,甘草6g,制附片15g,如寒重于热,重用制附片30g,但必须先煎1h,缓其毒性;如热重加知母至15g,配生地30g;湿重加苍术10g;气虚加黄芪15g,痛甚加延胡索15g。每日1剂,水煎2次温服,10天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评定疗效。

    1.2.2  电针治疗  取环跳、阳陵泉、昆仑为主穴,足太阳型配腰3~5夹脊、腰阳关、承扶、殷门;足少阳型配风市、绝谷。常规操作,针刺得气要求使针感向下肢远端放射,随后接G6805-1电针仪,采用连续波,留针2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嘱卧硬板床,注意休息。

    1.3  治疗效果  痊愈(症状消失,功能活动正常)15例,好转(症状基本消失,功能明显改善,但活动过剧时稍有不适)10例,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4例,总有效率为86.2%。

    2  典型病例

    患者,男,55岁,工人,2003年12月初诊。患腰腿痛2年,就诊时症见腰痛,左下肢疼痛,从左侧臀部、髋部向下扩散到小腿外侧和足背,行走不利,夜间痛甚,胃纳不佳,左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关节无红肿,舌质淡苔白滑,脉紧涩,X线腰椎正侧位片示无明显异常。诊断为左侧坐骨神经痛,治以温阳散寒兼祛风除湿,方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制附片30g(先煎1h),桂枝18g,白芍12g,麻黄10g,知母10g,苍术10g,白术12g,生姜12g,防风10g,甘草6g,每日1剂,每剂2煎,分2次温服。同时配合电针治疗,方法如前所述,连续治疗10天后,症状明显减轻,第2个疗程后症状消失,行走自如。

    3  讨论

    坐骨神经痛的主要症状是沿坐骨神经通路有剧烈疼痛,由臀部、髋部向下扩散到小腿外侧和足背,属中医学的“痹证”范畴,《素问·痹论篇》言:“风寒湿邪杂至,合而为痹也”,此乃风寒湿邪侵及下部,流注经络关节,凝滞气血,经脉不通,则重麻疼痛,治以祛风散寒除湿,方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本方原载《金匮·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1],方中桂枝通阳化湿;芍药和阴止痛;知母清热养阴兼制他药燥性;麻黄、防风祛风,甘草、生姜和胃调中,附子温经散寒,白术燥湿,共奏祛风散寒除湿止痛之功。

    坐骨神经痛按经络辨证为足太阳经和足少阳经,电针治疗以循经取穴为主,并确立环跳、阳陵泉、昆仑为主穴;阳陵泉为八会穴之一,而环跳是足少阳与太阳之会穴,且两穴均易得气,从而达到散寒利湿通痹,祛风活血通经,行气止痛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孟如.金匮要略选读.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42.

  作者单位:437100 湖北咸宁,咸宁市中心医院

   (编辑:悦  铭)

作者: 陈会芳,赵 青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